朱厚照別名“朱壽”的內裏學問
事先聲明,此文章為原創,請大家支持原創。
明史中的正德帝朱厚照被文人描畫的要多荒唐有多荒唐。搞個豹房被人噴;出兵力挫蒙古小王子,保大明邊關幾十年太平也被人噴;出京遊玩巡幸更是被人噴的體無完膚;最要命的是朱厚照給自己取個“朱壽”的別名依然被噴。我估計朱厚照滿腦袋都是問號,我到底做錯啥了?我到底怎麼得罪你們了?朱厚照那是不認識幾百年後的乾隆,如果朱厚照知道乾隆這個人,那絕對能被氣得活過來。估計朱厚照會扶着棺材板怒吼道“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怎麼就那麼大呢!”。説實在的,乾隆與朱厚照沒法比較,因為不是一個檔次的,朱厚照比乾隆高太多段位。如果説朱厚照是王者段位,那乾隆充其量就是個黃金段位,不能再多了。我這麼説肯定會有清粉來噴我,但沒辦法這就是事實。如果你正視歷史,那你就會發現我所言非虛。
這篇文章,咱們着重聊一下朱厚照給自己取別名這件事。咱們用史實來分析這件事,看看究竟是朱厚照荒唐,閒的沒事幹還是有人在刻意抹黑他。
朱壽這個名字的由來,我就不贅述了,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朱厚照曾用朱壽這個名字給自己封過官,如果我沒記錯應該是“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朱壽”。朱厚照給自己取個別名為什麼挨噴?按照文人的解釋來説就是朱厚照身為九五至尊居然紆尊降貴的把自己將為臣,最要命的是朱厚照還自編自導的給自己加戲,自己封自己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自己是皇上然後自己去扮演自己的下屬,這怎麼看都很顯怪異。可能朱厚照在那個時代就有COSPLAY的癖好。基於這種無厘頭的行為,正德朝的文人才評價朱厚照荒唐至極。
大家不知道的是朱厚照的這種做法雖然是千古奇觀,但這裏面卻有着很多的大學問。朱厚照可精明着呢!他哪會無緣無故的去做一些莫名其妙之事。
大家都該知道,朱厚照起朱壽這個別名是在蒙古王子伯顏叩關來襲這段特殊時間內,這對於生性尚武的朱厚照來説是一件絕不能錯過的事情。最關鍵的是朱厚照本人也有建立豐功偉業的雄心,如果能像老祖宗朱元璋、朱棣那般痛擊蒙古人,那朱厚照本人勢必在青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基於種種因素,朱厚照的這次親征是勢在必行的。如果朱厚照要親征蒙古王子伯顏,那換個名字也是勢在必行的。為什麼?這個答案就是這篇文章的重點。
第一,不管是朱棣的親征還是朱祁鎮的親征,天子但凡親征都要聚集全國的人力物力以及帝國最精鋭的將士。當這些都準備齊全了,還要舉行隆重的出征儀式。按照《大明集禮》規定:天子親征要祭告天地、宗廟、社稷、禡祭旗纛。所過山川,皆行祭告。按照這繁縟的禮儀,皇帝走完這套流程至少需要7-8天。説好聽點這7-8天是尊重禮儀,説難聽點就是貽誤戰機。還沒完呢!封建年代,天子親征哪有這麼簡單。為了排場,禮儀還規定天子親征必須要有鼓樂儀仗隊。卧槽了!我也搞不懂了,這是出去打架的,還是出去度假的!本身走流程就耽誤時間,完事再帶上鼓樂儀仗隊這個累贅上路,這行軍速度簡直是難以想象。從準備到走禮儀流程再到帶鼓樂儀仗隊出征,這也就是朱厚照吧!如果換做別人,我估計蒙古王子伯顏都打到家門口了!如果蒙古王子伯顏知道這些天子親征流程,我猜他能氣得吐出血來“朱厚照,你他喵的怎麼不按套路出牌呢!你怎麼就敢百無禁忌的一意孤行呢!如果你走這套流程,我他喵的是不是就兵臨城下,堵你家門口了。”
面對這繁縟的禮儀、累贅般的鼓樂儀仗隊,朱厚照應該是極為頭大的,更讓朱厚照頭大的是文官集團的絮叨。如果朱厚照是一般人,那蒙古王子伯顏這次事件的結局真就不好説了。但朱厚照不是一般人,這世間就沒有他解決不了的事情。怎麼解決?就是給自己取個別名,以別名出征,這樣就可以不用天子的名義親征了,最直接的好處就是省略了那些繁縟的禮儀和不知道幹什麼用的鼓樂儀仗隊,我估計朱厚照也沒打算讓鼓樂儀仗隊在打仗的時候奏樂然後起到助興的作用,朱厚照更沒指望靠着鼓樂儀仗隊的奏樂來震死敵人,朱厚照就是單純的不想帶上這些莫名其妙的累贅。取別名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避開文官集團的糾纏與絮叨然後頂着別名出征,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人為阻力。
大家可千萬別小看朱厚照給自己取的這個別名,就是因為這個看似荒唐的別名為朱厚照贏得了先機。行軍打仗,幾天的時間足夠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如果朱厚照真按照繁文縟節走一遍禮儀,別的不敢説,蒙古王子伯顏那真就有了進入中原腹地的時間,如果真進入腹地,那大明就難受了。
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也是有來頭的。正德十一年(1516年)七月,蒙古騎兵奇兵神速的潛入到距離京城不足兩百里的白羊口,這導致京城大亂。這次蒙古人是以劫掠為目的,所以在搶走了不少物資後就揚長而去了。這件事讓朱厚照很憤怒,在追究責任的時候,文人為了推卸責任以退為進的上奏疏道“大明應推一人提督軍務,不必再推總制、總督等官,致生掣肘”。文官集團也挺牛逼的,他們絲毫沒談責任的事情,他們把責任全推給了制度問題。但文官集團做夢都沒想到朱厚照在這篇奏疏中居然緊緊盯上了“提督軍務”這四個字,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就是這麼來的。從這次事件中,朱厚照也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大明的軍事反應與速度實在是太遲緩了,人家打到家門口才知道狼來了,如果反應再慢一點,蒙古人豈不是要兵臨城下了。基於這次事件,朱厚照徹底明白了速度的重要意義,所以在正德十二年十月(1517年),蒙古王子伯顏叩關來襲的時候,朱厚照為了提前佈防,這才“荒唐”的頂着別名迅速出征了。
第二,朱厚照給自己起“朱壽”這個別名也有為了方便自己出去玩的緣由,這裏就不贅述了。
第三,如果朱厚照還是用“朱厚照”這個名字,那他是永遠無法離開紫禁城的。但“朱壽”就不同了,朱厚照頂着“朱壽”的名字可以去他任何想去的地方。“朱壽”又不是大明皇帝,你們文人憑什麼攔着“朱壽”呀!“朱壽”想去哪裏?我可以很認真的告訴你們,“朱壽”最在意的地方是邊關,我們由此可以推斷朱厚照給自己起“朱壽”這個別名是為了方便自己去邊關。朱厚照為什麼對邊關的執念那麼大?邊關涉及到邊防,它是一個國家的命脈,只有邊關穩固,一個江山才能和平發展。朱厚照重視邊防也有讓大明江山永世長存的想法在裏頭。再一個原因就是邊軍戰鬥力強大,如果朱厚照與邊軍的關係變得極為親暱,那朱厚照手中握有的力量就會變的非常強大。説句大實話,正德朝的文人是不希望朱厚照去邊關的,最直白的理由就是文官集團也怕朱厚照把邊軍徹底變為只聽皇帝調動的嫡系部隊。文官集團想把朱厚照“綁架”在紫禁城內,朱厚照則是要離開牢籠般的紫禁城,這注定兩方會有一個失敗者。但最後的結果顯然是朱厚照更技高一籌,“朱壽”頻繁的去邊關以及一場對蒙古的大勝讓邊軍把朱厚照奉為神明。這種人心向往是朱厚照最想看到的政治局面。
第四,朱厚照廣收義子且賜予朱姓是以朱壽的名義而不是頂着皇帝朱厚照的名義,朱厚照本人可沒傻到濫封的地步。有些人或許會問“朱厚照就是朱壽,那朱厚照去做這件事和朱壽去做這件事有什麼區別嗎?”,區別可大了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大。如果頂着皇帝朱厚照的名義廣收義子且賜予朱姓,那那些被賜姓的義子就全都是皇室之人了;頂着“朱壽”的名義廣收義子且賜予朱姓,那這些人只不過是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的義子,這跟皇室沾不上半點邊。在封建時代,皇帝的義子和大臣的義子是有天壤之別的。
朱厚照頂着“朱壽”的名字廣收義子且賜予朱姓,這一招實在是太絕了。首先,朱厚照籠絡了人心,在外人眼中朱厚照和朱壽是沒有任何區別的,能被賜予朱姓在封建時代的大明王朝是一件莫大的榮譽。其次,增加他們的認同感。在這一點上,朱厚照狡猾的混淆了概念。朱厚照的這種做法讓外人誤以為自己真的成為了皇室之人,既然是皇室之人,那我就有義務為大明負責。大家可能覺得這很可笑,覺得古人怎麼那麼天真那麼傻。但我想説我們千萬別拿現代人的思想去衡量古人,在封建時代,有這種想法的古人是再為正常不過的。再次,讓這些人為自己死心塌地的賣命。最後,“朱壽”用廣收義子且賜予朱姓的方式把宮廷勢力徹底滲透到各個領域。
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朱厚照是一位十分牛逼的心理學家,他看透了人性,也抓住了人性,最後利用人性達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
從這四點我們可以看出朱厚照絕不是無緣無故就整出“朱壽”這一個別名的,這一切都是經過縝密的思考而得出的。朱厚照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全都掩蓋在荒唐之下,乍一看覺得荒唐至極,但朱厚照卻藉着這種偽裝辦成了自己想要辦的任何事情,這真的是高明至極。這世間最恐怖的一羣人就是明明聰明的很,但卻願意裝彪賣傻,在不知不覺中就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等自己目的達成後,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小子才是最精明的那一個。正德朝的吏部尚書陸完是第一個看出朱厚照深奧套路的人,但他發現的時候已經晚了,陸完在當時能做的只能是止損。被陸完看穿了,朱厚照很不開心,他藉着那些政治流氓把陸完給搞走了。
請大家別再把朱厚照當成一位荒唐至極的皇帝了,如果他是傻子,那大明就沒有聰明人了。把朱厚照當傻子的人才是真的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