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馨育兒
孩子從生下來一無所知,到慢慢地成長過程,慢慢拉開差距,這是什麼原因呢?有人説孩子先天的智力因素所決定的。這種説法不能説不對,也不能説全對。如果父母認定先天的遺傳決定的孩子層次,就容易忽略後天的培養,其實,孩子的眼界更容易被忽視。
01
監督下的學業
當某一天,孩子從學校放學回來,告訴你他不想繼續上學了,你怎麼怎麼辦?批評、打罵、講道理、逼迫……如果這些有用的話,就不會有那麼多孩子堅決輟學了,這樣真的管用嗎?
有個初中男生不願意讀書,一心想輟學,家長不同意,老師也苦口婆心。他主意已定,為了迫使他們同意,在學校打牌、燒書、打架、逃課……幾乎想盡了各種點子,最後老師沒有辦法,把家長請過來,在教室外監督着學習,但表面上在學習,其實心思已經飄出窗外了。他告訴父母,自己已經沒有心思再讀書了,繼續困在學校,也是在這裏混日子。
家長沒辦法,只好選擇妥協,同意輟學。隨後跟着家人去工地做工,做着辛苦的工作,最後讓男孩清醒了一些,於是選擇繼續上學,學一門技術,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去入伍了。
兩年過去了,退伍的時間到了,他顯得更加成熟。家人問他回來有何打算,他的回答只有兩個字——上學。
可見,孩子早期經歷的事情有限,充滿了對外界和未來的幻想,但是並沒有意識到好的未來背後的艱辛。當走出去打開眼界後,對社會有了更深入的體驗,會讓孩子更加清醒,同時也會給自己更準確的定位和目標。
02
哈佛女校長演講時強調,多帶小孩從未去過的地方,這樣他們接觸的事物會增多,眼界就會打開,也增加了見識,從瞭解世界中重新定位自己,這種教育方式比打罵教育強太多,而且行之有效。
事實上,女校長説到做到,每年會帶小孩去一些新地方。她覺得學習不止於課堂和學校,出去旅行也是一種學習方式,助長其心力。
中國古人早已提出這樣的智慧,總結成精練的名句: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金錢決定旅行的長度,眼界決定旅行的寬度,心靈決定旅行的深度。
一個見識過世面的小孩,必然會建立遠大的志向,而不會把自己的眼界困在小小的一片井底。如果你沒有看過世界,形成的世界觀也是不完整的,而且是片面的。可見,看看外面的世界,對一個小孩的成長有多重要。
03
放羊娃觀念
有人詢問放羊娃:何故放羊?回答:娶妻生子。繼續追問:你的娃將來做甚?回答:繼續養羊、買房、結婚生子……
可能你聽起來有些好笑,但放羊娃的邏輯並無錯誤,但進入到一種無盡的循環模式內。
其核心在於,你窮才放羊,這沒有錯,你再要求子孫代替你的工作,這不等於剝奪後代的選擇和上升空間了嗎?而且後代接受的也是這種思維,而不是通過放羊改變命運,讓子孫見世面,打開眼界,跳出這個循環,過上富貴的生活。
04
寒門再難出貴子
熊軒昂曾是高考狀元,他曾表示,農村子弟想考上大學愈發艱難。父母是文化人,也是外交官,自己在北京長大,從小生活優越。從小給他不錯的成長環境,對其學習習慣、性格培養等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在成長中的第一步都比較牢固。
從出身來説,無論眼界、環境,還是教育資源,他有天時地利的條件,這是鄉村學子享受不到的。
現在狀元説白了就是家境好,有資源的家庭,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雖説知識不一定能夠改寫命運,假如沒有知識一定無法改變命運。
他的話聽起來讓寒門子弟扎心,但也很現實,家庭的出身,父母的影響,對一個孩子的未來非常關鍵。
05
精英教育
很多明星家庭會把子女送到國外讀書,他們深知眼界和格局決定孩子的層次和未來。
李嫣很小就被李亞鵬送去國外讀書,而且還成立基金會幫助唇齶裂患兒。李湘在女兒的教育上不惜花費巨資,王詩齡被父母送到英國去上學。還有王源、歐陽娜娜、張末(張藝謀之女)、李思(李連杰之女)等不勝枚舉。
父母在音樂、舞蹈等才藝方面對子女的薰陶,讓他們與普通家庭的子女拉開差距,不是寒門子弟不想跟他們競爭,更多是沒有條件,經濟條件、生活環境限制了想象力。
就如女高校長王桂梅所講,什麼贏在起跑線,他們根本連站在一起起跑的機會都沒有。
討論話題:你是如何打開孩子眼界的呢?聊聊你的育兒經吧。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象,圖文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