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教育部發布通知:推薦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和實驗校

由 湯生 發佈於 經典

2024-01-05 14:29

來源:教育部網站

鏈接已複製

字體:小大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推薦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和實驗校的通知

教基廳函〔2023〕3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文件精神,推進義務教育教學改革,教育部決定在全國設立一批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和實驗校(以下簡稱實驗區和實驗校),充分發揮其在義務教育教學改革中的帶動引領作用,促進提高教學質量。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在全國設立64個實驗區、192所實驗校,深入落實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全面推進教學方式變革,着力解決教學改革重點難點問題,探索深化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實踐模式,總結一批具有示範作用、借鑑意義和推廣價值的典型經驗,在全國義務教育教學改革中發揮先行先試、示範引領作用。

二、重點任務

(一)實驗區工作任務

1.做好區域課程規劃與實施管理。制定區域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指導學校根據培養目標,立足辦學理念和學生髮展需要,分析資源條件,因校制宜制定學校課程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加強課程實施監測和教育督導,確保區域內學校開齊各類課程,特別是勞動、藝術、體育與健康、信息科技、綜合實踐活動等國家課程,開足規定課時。

2.統籌推進區域教學改革。聚焦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設計、學科實踐(實驗教學)、跨學科主題學習、大單元教學、作業設計、考試命題等教學改革重點難點問題開展研究,形成指向問題解決的實踐成果,指導學校解決課程教學改革中遇到的困難問題,推動課程標準理念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轉化落地。

3.改進區域教育教學評價。落實《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研究制定適合區域實際情況的教育教學評價改革方案。指導學校落實核心素養立意的教學評價和考試評價,注重綜合性、過程性、實踐性、發展性評價,發揮評價的導向、診斷、反饋、激勵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做好考試與作業管理,提高命題質量,合理運用考試結果,嚴控作業總量,學生學業負擔得到明顯減輕,提升作業設計質量,開展優質作業展示交流。

4.強化教研支撐。加強區域教研隊伍建設,配齊配足義務教育各學科及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專職教研員,完善教研員遴選配備辦法和退出機制,探索建立優秀教研員和學校優秀教師“旋轉門”制度。加強對課程、教學、作業和考試評價等育人關鍵環節研究。開展指向教師需要和問題解決的研修活動,重視開展參與式工作坊、基於行動研究的教研活動,提高研修的針對性和精準性。指導學校開展好校本教研,探索跨學段、跨學科教研。

5.推進數字化賦能。探索建立服務區域義務教育教學改革的數字化平台,豐富和拓展線上教學資源,指導學校探索信息技術在教學和教研中的深度應用,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強化數據賦能,推進因材施教、個性化學習和過程性評價。加強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的應用培訓,指導學校和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常態化有效應用。

6.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整體統籌規劃區域科學教育實施,配置科學教研員,提高小學科學課的科學專業背景教師佔比,提升小學科學課教師專業水平,指導學校開齊開足開好科學類課程,加強中小學實驗室建設、教學裝備配備和使用,加強中小學實驗員配備。將學校實驗課開設情況納入教學視導和日常督導。指導學校持續深入開展科普教育,積極推動科技館、博物館、研學基地、高科技企業、高校實驗室、職業院校實訓中心等專業資源服務中小學校。

7.指導實施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探索區域深化讀書行動的有效途徑,指導學校將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與教育教學有機結合,豐富學生讀書內容、創新讀書行動載體、健全讀書長效機制,積極引導青少年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培養其批判性思維、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實驗校工作任務

1.制定學校課程實施方案。總結學校課程教學改革已有基礎,依據國家課程方案和省級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結合學校辦學理念以及資源條件,制定學校課程實施方案,明確學校育人目標,高質量實施國家課程,特別是勞動、藝術、體育與健康、信息科技、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規範開設地方課程,合理開發校本課程,提出課程實施的具體策略,落實好“一校一策”。

2.深化素養導向的教學改革。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理念要求,堅持素養導向,強化學科實踐,推進綜合學習,落實因材施教。積極探索基於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啓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教學方式,形成指向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方法策略。聚焦教學改革重點難點問題開展實踐研究,實現突破。

3.優化評價方式方法。堅持評價促進學習的理念,引導學生合理運用評價結果改進學習,探索實施基於證據的評價、增值性評價、協商式評價和表現性評價。提高作業設計水平,嚴控作業總量,科學設計探究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探索設計跨學科綜合性作業。全面推進基於核心素養的考試評價,強化考試評價與課程標準、教學實施的一致性,促進教—學—評有機銜接。

4.加強校本教研。建立健全校本教研製度,開展常態化教研活動。建立健全校長、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師聽課評課制度。圍繞教師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與困惑,依託教研組、備課組、年級組開展集體備課。打造民主、開放、共享的校本教研氛圍,形成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教研文化,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5.推進數字化賦能教學。探索數字技術在拓展學校教學時空、共享優質資源、優化課程內容與教學過程、優化學生學習方式、精準開展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實踐路徑,構建數字化背景下的新型教與學模式,提高學校教學效率和質量,引導師生加強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的應用,合理開展自主學習,提高備授課質量。

6.高質量實施科學教育。配齊配足科學類學科教師,小學科學課的科學專業背景教師佔比較高。重視實驗教學,實驗室條件和學科實驗員滿足教學需求,強化學生動手操作實驗,將學校實驗課開設情況納入教學視導和日常督導,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改進和強化實驗教學。加強科學教育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在實踐探究中學習。定期開展科技節、科技小發明、科普讀書、尋找最崇拜的科學家等活動。

7.開展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將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與學校教育教學有機結合。結合各學科課程教學和跨學科主題教學活動,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閲讀相關課內外讀物。營造良好的閲讀氛圍和環境,開設品牌閲讀活動項目,開展豐富多彩的閲讀活動。

三、推薦條件

(一)實驗區應具備的條件

1.黨委和政府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建立健全課程教學改革實驗工作的組織領導和部門聯動機制。

2.在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方面有基礎,工作任務有規劃、有措施、有保障,建立有效推進機制,取得典型經驗成果,發揮較好示範引領作用。

3.教育行政部門對開展教學改革實驗工作有明確的工作機制。主要負責人主抓,牽頭部門能有效整合各方資源,教學相關的業務部門協同推進,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注重實驗工作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建設。

4.教研機構健全,教研隊伍充實,教研能力較強,可以為深化教學改革提供專業支持。

5.在師資配備和隊伍建設、經費和設施設備方面,能夠給區域內學校提供較充足的保障。

(二)實驗校應具備的條件

1.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嚴格依法辦學、依法治校,近年來無違規辦學和招生行為。

2.堅持科學的教育質量觀,積極發展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強化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校領導重視教育教學改革,具有較強的教學改革意識和先進的辦學理念,有明確的改革目標,有科學可行的學校發展總體規劃。

3.積極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理念要求,具有較好的改革基礎,取得一定的改革成果。學校有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在當地具有一定的示範和引領作用。

4.校本教研製度健全,校本教研氛圍濃厚,校本教研能力較強。注重教師隊伍建設,積極開展教師培訓和研修,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5.在師資配備、經費和設施設備方面,有較充足的保障。

四、工作實施

(一)組織與分工。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地方和學校申報,並對實驗區、實驗校進行指導、督促檢查並提供必要的支持。各地可開展省級實驗區、實驗校建設工作。教育部制定實驗區工作方案和政策,確定實驗區,對實驗區工作進行指導。

(二)申報與推薦。各地申報工作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對照推薦條件,堅持公平公正原則確定推薦對象。每省份可推薦2個實驗區和6所實驗校,既反映不同教育發展水平,又體現不同教學改革特色。實驗區原則上以區縣為單位申報,具備較強統籌能力的地市也可申報。實驗校應不在實驗區內,小學與初中學校比例均衡,且至少包含2所鄉村學校。

(三)公示與確定。教育部對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的實驗區和實驗校名單進行公示,經公示無異議後確定為國家級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和實驗校。

(四)建設與實施。各地要以實驗區建設為抓手,有組織地持續推進義務教育課程教學深化改革。實驗區要按照實施方案認真組織實施,主要負責人要親自抓,完善實驗區工作制度,落實具體工作措施,及時總結經驗,確保實驗區工作順利推進。在教育部的指導下,實驗區和實驗校每年開展建設工作自評。教育部加強對實驗區、實驗校的指導,並根據工作情況對實驗區、實驗校進行動態調整。

(五)宣傳與推廣。各實驗區、實驗校要及時總結工作中出現的新思路、新模式、好做法、好經驗,並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部;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通過網絡、會議等多種形式,組織典型案例、成功經驗的宣傳與推廣,引領本地區教學改革創新,為全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樹立示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