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卷在手”到“一屏萬卷”
線上讀書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網上中國)
海外網 李雪欽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4月18日 第 08 版)
古時讀書“一卷在手”,現時讀書“一屏萬卷”。線上讀書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是人們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即將來臨,中國多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閲讀活動,讀者足不出户即可博覽羣書。
足不出户讀萬卷書
“為更好地滿足青少年兒童的閲讀需求,我們將服務搬到互聯網上,孩子們在家也能享受到圖書館的貼心服務。”湖北省武漢市少年兒童圖書館館長鎮火星説。武漢市少年兒童圖書館近日開展“我是長江的孩子·國際兒童圖書日雲上嘉年華”活動,帶小朋友“雲遊”長江沿線省市人文、歷史活動,感悟傳統文化。
線上公益講座、短視頻薦書、在線詩詞擂台賽……安徽省合肥市圖書館啓動主題為“以書本丈量世界”的線上活動,吸引許多讀者參與。此外,合肥市圖書館還為讀者提供海量線上館藏資源以及“書香快遞”服務。該館微信公眾號的“在線閲讀”“手機圖書館”欄目提供超100萬冊電子文獻資源、3000多種人文期刊。“書香快遞”服務可以將讀者借閲的圖書寄到家中,方便讀者閲讀各種館藏圖書。
遼寧省葫蘆島市圖書館日前舉行線上公益讀書會,以講座交流的形式通過釘釘在線直播舉行。葫蘆島市圖書館還在微信公眾號上推出《紅色故事繪》《連環畫閲讀推薦》《好書悦讀》等欄目,同時開展戰疫科普知識線上有獎競答、全民文化建設主題知識線上答題、“尋章摘句,猜書答名”線上互動、現代唯美詩集線上展覽等。
“疫情防控讓數字內容的需求大大增加,數字閲讀成為常態,為數字閲讀習慣和新興文化消費的培育帶來機遇。”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敖然接受本報採訪時説,居家辦公使得部分用户線上學習、閲讀的習慣得以強化,電子書、有聲讀物、網絡文學、知識服務等新興出版形態的需求明顯增加。
遠程互動分享心得
科技賦能,不只是閲讀方式迭代更新,人們讀書交流的場景也更加多元。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實驗小學的師生近日利用線上課堂,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柯坪縣的小學生通過視頻方式,一起共讀好書、分享心得。德清縣實驗小學老師陸玲玲説,線上閲讀活動以書為紐帶,增進了雙方瞭解。
“每個月,微信讀書平台都會發布月度書單,顯示這個平台上人們搜索、推薦、評論、閲讀、購買人數最多的書是哪些。看了推薦,我選的書已經讀完,覺得不錯,就在微信讀書平台和朋友圈都發了推薦理由,現在身邊已經有3個朋友在讀這本書了。”福建省廈門市的上班族江女士説,微信讀書“月度書單”由當月閲讀大數據生成,能幫助讀者多維度精選好書。
“我參加了一個讀書打卡交流羣,羣主每月初發布閲讀主題和推薦書單,羣友每星期都要在羣裏分享閲讀情況和閲讀心得。”在北京市讀大二的學生小唐説,“量變產生質變,長期堅持下來,既認真讀了書,還有所思考寫下體會,同時也知道了別人的想法,可以共同進步,收穫滿滿。讀書交流羣打破了時空限制,既有自由交流的暢快,也有互相加油鼓勁的暖意。”
在人民出版社數字出版部主任馬傑看來,各種形式的線上線下共讀活動很受歡迎,原因在於活動中包含個人精讀、思考分享、討論碰撞,相較一般個體閲讀,參與者的體驗更開放、深入和深刻。通過讀書會活動,讀者逐漸增加閲讀時長,閲讀興趣也被激發了。
技術支持內容為王
數字閲讀依託互聯網環境,各類內容提供方要加快數字閲讀產品形態和線上服務模式的創新探索,讓內容呈現和觸及方式更符合用户特點和閲讀習慣。
“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圖書館在獲取資源和提供資源方面更加豐富和多元。藉助5G網絡、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發展,中國國家圖書館正在推動建設智慧圖書館體系,為讀者提供更豐富、更便捷、更智慧的閲讀服務。”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熊遠明説,中國國家圖書館線上圖書資源豐富,能讓人們享受閲讀的快樂。圖書館網站年均訪問量達11億次,年均手機端訪問量達1億次。
運用5G網絡、全景視頻、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手段,打造“全景展廳”“閲讀樹”等沉浸式閲讀體驗;推出“網絡書香·閲見美好”小程序,通過1000餘家公共圖書館,面向公眾免費提供優質數字閲讀資源;聯合全國各級圖書館舉辦“到圖書館去”線上線下系列活動,吸引數百萬讀者到圖書館“閲典籍”“尋寶藏”“換好書”,並通過微信、抖音等平台,製作分享個性化電子明信片……近年來,中國國家圖書館創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持續拓展線上線下閲讀服務陣地,提升數字閲讀服務能力。
線上技術發展使數字閲讀的空間和場景得到極大拓展,帶來更具沉浸感的生動體驗。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翁昌壽説,互聯網蓬勃發展,電子書等數字內容資源的供給成為主流,會給讀者帶來全新體驗和實實在在的方便,技術發展將為未來數字閲讀提供更富想象力的空間。
無論技術如何發展,精品化內容仍是各類數字閲讀平台的關鍵所在,平台應該加大培育優質內容。同時也要做好基於用户閲讀行為的大數據分析,精準把握用户需求,進行內容和服務的優化。
(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