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可愛的小編難道不值得一個關注嗎
感謝讀者朋友們打開小編的文章,我將一如既往的和大家開誠佈公的分享一些知識和看法,如果接下來的內容哪怕能對您產生一些小小的快樂,筆者將不勝榮幸!
科舉制從隋煬帝開始,到清朝1905年最後一屆科舉考試,歷時1300多年。科舉制為中國培養了無數的人才,他們都是當時社會的中流砥柱。
有人會説科舉制迂腐,科舉制不公平,甚至還可以舉出例子來證明,科舉制培養不出真正的人才,也選不出真正的人才。比如,一千多年來出了600多位狀元,為何沒有一人能載入史冊的?的確,這也是科舉制比較尷尬的地方。
我們承認,科舉制當然不是最好的選擇人才的辦法,然而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似乎也找不出比這更好的辦法了。這是對普通老百姓相對公平的一個上升通道。
況且,總的來説在科舉制下還是出了不少人才的。狀元中沒有載入史冊的,我們不妨退而求其次看看進士呢,進士中那可是出了不少的宰相,不少的大官和不少的大詩人——蘇東坡、王安石、張居正、曾國藩等等,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我們古代中國人如此重視科舉制,但好像對科舉的保護又不夠。為什麼這麼説呢?你看,科舉制1300多年出了600多位狀元,我們現在卻從來沒有看到過任何一位狀元的試卷。古代一個瓷器都能保存下來,為何珍貴的狀元試卷卻沒有保存下來呢?
也不是都沒保存下來。如今僅存於世的狀元試卷其實還有幾份,大多都保存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在大陸只保留着唯一的一份狀元試卷,這就是明朝萬曆年間狀元趙秉忠的狀元卷,現存於山東青州博物館。
趙秉忠在明朝萬曆二十六年中了狀元,當時他才25歲,這個年紀就能中狀元已是非常厲害了。趙秉忠還不算最牛的,在中國歷史上有好幾個18歲中狀元的,可謂神童!
趙秉忠的這份狀元卷是在1983年他的後人捐給國家的,這樣我們大陸才有了唯一的一份狀元卷。現在這份狀元試卷屬於國家一級文物,十分珍貴。對我國科舉制度的研究和明史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這份狀元卷卷首寫着“第一甲第一名”6個大紅字,這是萬曆皇帝御筆書寫。字的下方還有一枚長印,刻着“彌封關防”,這是明清時代蓋在每份試卷外面的專用章。後面就是試卷的正文部分,共2460個字,用工整的小楷書寫而成。
這兩千多個字的內容,主要是關於興邦治國和改善吏治方面的內容。為此,趙秉忠在試卷中提出了十條建議。其中有幾條比較有意思。
比如試卷中説,對那些譁眾取寵輕浮的人應該加以遏制,不能讓他們獲得更多的名聲和榮譽,這樣對忠厚老實之人不公平。
再比如説,對那些節約樸素的人,應該加以讚賞,對那些奢靡浪費的人應該嚴治其罪。
試卷中還建議説,對軍人應該嚴格進行遴選,國家拿錢養着他們,該用的時候卻用不上,對那種不能打仗的人應該堅決剔除!
趙秉忠在試卷中還建議國家應該抓好教育,提高民眾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養,維護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並且要讓全國形成一股認真讀書的風氣。
從這份唯一保留的狀元試卷中可以看出,古代的讀書人是非常憂國憂民的,非常有家國情懷的。大概,萬曆皇帝就是看中了趙秉忠所表現出的這些素質和這些認真建議,於是才點了他為狀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