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初期,我軍的連續三次敗仗,對手號稱“七路半”
在國民黨的部隊中,其實也有不少能征善戰的將軍,只是老蔣任人唯親,非他黃埔嫡系的基本得不到重用。
不過有一人是例外,雖然出身“雜牌軍”,但是在解放戰爭中卻被老蔣委以重用,連續三次擊敗我軍,在華北戰場給我軍造出了很大的麻煩,他就是傅作義。
傅作義1895年出身于山西榮河,1910年考入太原陸軍小學,因成績優異1912年被保送北京清河鎮第一陸軍中學,此後又在1915年升入保定軍官學校。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為他的軍事理論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1918年從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後,返回山西加入晉軍,從少尉見習官開始一步步展現自己的軍事才能。
軍閥混戰時期的涿州之戰,傅作義以7000孤軍面對着奉系軍閥三萬重兵仍死戰不退,奉系出動了飛機、坦克和步騎炮兵進行猛攻,張作霖甚至下達了五次總攻擊命令,但都被傅部以手榴彈、手提機關槍、步槍等弱勢武器打退。
張作霖氣得都想親自出馬攻城,被左右竭力勸阻才罷。1927年10月15日一直守到1928年1月5日,最後是因為城內無糧,兩軍和談,涿州才被奉軍拿下。
此戰讓傅作義在各大軍閥中聲名鵲起。
此後對陣日本人,傅作義也是常勝將軍,918之後傅作義與宋哲元等50餘名北方將領聯名通電,呼籲共同團結對抗日寇。
1933年長城抗戰,傅作義親臨張家口前線指揮,極大鼓舞了士氣。1936年紅格爾圖戰鬥、收復大廟都成功將日寇擊敗。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傅作義部在忻口會戰中堅守23天,重創了日軍,如果不是娘子關失守威脅到了太原,傅部只能奉命回防,這個堅持的時間還能更久。
後來的太原守城戰,晉軍各部都只想保存實力,也是傅作義主動請纓留守太原,敵眾我寡之下太原最終失守,但是傅作義卻成功地掩護了衞立煌、孫連仲、王靖國、陳長捷等部的安全轉移,同時也重創了日軍,讓日軍一時無力南下。
此後傅作義被安排在了晉西北柳林鎮,與八路軍隔河而治,這段時間與我黨的關係非常好,雙方信使經常往來,延安陝北公學和抗大向傅作義部輸送了大批優秀學員。
而且傅作義多次拜會過毛主席,對共產黨的治理方式非常認可,在其治下也學習我軍在部隊各級設立政治工作機構,不少負責人還是由延安派遣的。在35軍(傅部)中嚴禁軍官打罵士兵,提倡軍民合作,且模仿我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制定了《十項紀律》,這些舉動得到了百姓的一致稱讚。
可惜卻讓傅的老上級閻錫山極為不滿意,當時國民黨內部既得利益團體都是非常害怕共產黨的,看到傅作義這些舉動,閻錫山認為“傅這是把部隊帶赤化了,35軍已成為七路半”。七路半就只比八路軍少半軍,這個用詞比較險惡。閻錫山為此還特意向老蔣報告,要把傅作義撤掉。
老蔣得到消息後也比較重視,他知道傅是人才,不想把事做得太絕,就派人從重慶空降過去,以考察為名讓傅作義清楚共產黨,無奈之下,傅作義只好照辦。
經過此事,傅作義也算是與老上級閻錫山劃分了界限。
1939年底,日軍在南方進攻長沙,傅作義主動請戰在華北牽制日軍部隊,長途奔襲包頭、會戰綏西、收復五原,五個月內打了三次勝仗,國民政府還因此將第二枚最高榮譽獎章“國光勳章”授予了傅作義。第一枚就是老蔣,而國民黨在大陸的時期只頒發了兩枚,由此可見傅作義的榮譽之高。
後來的幾年一直到抗戰結束,傅作義都在大力發展綏遠的民生,尤其是治水工程(建國後的水利部長也與此有關),他治下的百姓在國民黨統治區中生活水平名列前茅。同時也與共產黨保持着友好的關係。
不過這種友好,隨着抗戰結束而結束了,此後的數年中傅作義給我軍的華北解放大業造成了很大的麻煩,曾多次擊敗我軍,直到東野入關情況才好轉。
一、平綏路戰役
1945年日本投降後,雙方都在爭取接收日軍侵略區,傅作義搶佔了包頭、歸綏、集寧、豐鎮等地。但是他所佔之地正好位於中共晉綏和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轄區,有不少都是已被我軍解放的城市,且直接威脅到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首府張家口。
10月,我軍晉綏軍區及晉察冀軍區合作發起綏遠戰役,旨在攻取歸綏,消滅傅部,共集結了14個旅5.3萬餘人,指揮員還是日後的兩大元帥:聶榮臻、賀龍。
一開始進攻地非常順利,很短的時間內接連解放了集寧、豐鎮等十餘座城鎮,殲滅敵軍數千人,但是傅部很快就將主力回縮到歸綏,憑藉着城堅炮利一直堅守。
打了半個月沒能拿下來,我軍又分兵去攻打包頭,然而包頭也沒打下來,一直打到了12月,我軍機械化不足,無法維持長線的後勤補給,加上天氣寒冷不適宜再作戰,所以在12月4日、14日先後撤出對包頭、歸綏的包圍,轉入休整。
在包頭撤離時,晉綏部隊非常氣憤,因為這是抗戰以來打的第一次大敗仗。有的幹部戰士們痛哭,有的罵娘,還有情緒激動者甚至打了參謀長張經武。
此戰殲敵不少,但是己方傷亡更大,也沒能達成攻取歸綏,消滅傅部的戰略目標。
二、大同集寧戰役
這個本人之前文章有寫過,這裏就簡要敍述一下。
本來我軍是集結重兵圍困閻錫山治下的大同,沒想到被傅作義“圍魏救趙”,其部比我軍人少,還在集寧圍點打援,致使我軍華北主力大敗,大同也無力去攻取。聶榮臻元帥和羅瑞卿大將多年後都曾直言這是我軍的一次大敗仗。
三、張家口戰役
這算是大同集寧戰役的衍生,華北主力受損後,國民黨部隊趁勢佔領承德,從而對晉察冀邊區首府張家口發動兩線進攻。
張家口是當時我黨唯一佔領的省會城市,被稱為第二紅都,且張家口北通庫倫,西北通蘇聯烏里雅蘇台,東北通熱河,不管是軍事、政治還是經濟上都極其重要,所以我軍雖然主力受損,但不準備放棄,打算以城為誘餌進行運動殲敵。
國民黨這邊,老蔣其實也不想傅作義再勝下去了,因為在華北地區傅作義已經兩次大勝,老蔣的嫡系卻沒拿下什麼成果,如果傅再勝,勢必會再度擴大勢力範圍,這並不是老蔣想要的結果,因此他一心想讓其嫡系李文兵團搶佔張家口。
9月29日,李文兵團先以4個師藉助着飛機和坦克,向懷來地區發起攻擊,但是其部五萬多人一直打了一個多禮拜都沒能打動分毫,反而被我軍殲滅了3000多人。老蔣無計可施下又想到了傅作義,把張家口劃給了傅統轄的12戰區,等於是將張家口歸其管制了。
有利可圖之下,傅作義再次出兵,一面讓兩個師從大同出動,干擾我軍的判斷;另一面又調集4個師從集寧出發,向東穿過數百里草原,繞商都突襲張北,之後從北面偷襲張家口。
比較騷的是,為了防止被我軍得知消息,傅作義不用國民黨的電報密碼,自己搞了一套,因此我軍沒能掌握傅部的行動。
10月8日半天就攻下張北,我軍準備不及只能撤退,10月11日傅部進入張家口,張家口裏還有我軍準備的眾多物資,全部便宜了傅,並且撤退時比較倉促,被一直追殺到了桑乾河邊,損失慘重。
四、雁北戰役
西北戰場,胡宗南對延安發起進攻,傅作義為了切斷延安——三邊——內蒙——外蒙方向的通道,發起了雁北戰役,1947年3月23日開打,3月31日佔領雁北,我軍的迴旋餘地越來越小。
傅部此戰動用的主力唯有101師、騎四師,其他都是些沒什麼戰鬥力的,佔領雁北後101師、騎四師就撤走了。我軍偵察部隊發現這個消息後,覺得是一個機會,於是集結晉綏軍區獨三旅5000餘人向右玉。
當時右玉只有1200多守軍,且基本是新兵,但在傅部將領劉萬春的指揮下與我軍打得不相上下,4月8日整整一天都沒能拿下,到了晚上獨三旅代旅長萬興以為敵軍援兵來了就匆匆撤走。
援兵真正達到的時間是4月10日,那時戰鬥已經結束了,傅軍魯英麟仍不想停止,就讓騎四師休息一晚,於11日凌晨發揮騎兵優勢追擊突襲,此後找到我軍打了幾仗,獨3旅傷亡慘重,5000多人裏超過了2000人喪失戰鬥力,只得退回晉中休整。
此戰更惡劣的後果是讓中央與西北野戰軍無法突圍,只能在陝北山區輾轉,還好陝北沒有另一個傅作義。
五、冀中穿心戰
這一戰真的夠大膽,冀中是華北晉察冀野戰軍最重要根據地,商業、人口、經濟都很發達,還有兵工廠。
1948年4月11日傅部騎兵部隊從天津秘密出發,從大城縣一路掃蕩,一直攻入了冀中軍區司令部所在的河間縣城,與我軍大小作戰七次,因為我軍主力部隊外出作戰,地方部隊盡皆不敵。物資損失極其嚴重
可以説國民黨主力部隊打一場大仗都沒有這次偷襲造成的損害大,而且冀中軍區司令員孫毅做飯的鍋都被砸了。直到16日華北軍區4縱隊聞訊趕回後,傅部才撤回了天津。
而幾天的戰鬥下來傅部的損失,只有一匹馬。
此外還有滿城奔襲戰、平北山區之戰、寶昌守衞戰等,傅作義都給我軍造成極大麻煩,單從軍事角度而言,他也確實是名將。
不過天下大勢,並不是一個人能左右的,他軍事能力再強也沒有人民的力量強,最終東北野戰軍一入關其主力就被吃掉一大部,之後認清形勢選擇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