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的大多數文章總是在教育家長要發揮好碎片時間的作用,把每一分鐘都用到刀刃上,要學會精打細算,等個廁所的功夫也要讓娃多看一會書,多積累個詞語……總覺得分秒必爭,孩子才能變優秀。
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細細想來,無論家長還是孩子,我們所謂的“碎片時間”真的可以完全被利用起來嗎?不會以損傷親子關係為前提嗎?
一
理想的美好,總是用來被現實打破的
我總是在各種大號上刷到“碎片時間管理”的文章,開始讀的時候心潮澎湃,總覺得會收穫匪淺,可讀到最後就會發現,寫文章的人要不還沒結婚,要不就是還沒孩子。當了媽媽以後,哪裏還有碎片時間?如果有,也不過是犧牲睡眠“偷”來的一點閒暇時光罷了。
孩子睡了,老母親要收拾戰場,孩子醒了,老母親要時刻關注他的一舉一動,孩子放學還要輔導作業……
時間管理大師們都説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擠擠總會有的。可不,一天24小時,媽媽們得幹28小時的事,你倒是告訴我每天靠“擠”,怎麼能滿足學習教育、自我成長、家務瑣事、健康保養、心平氣和這一大堆“時間剛需”4小時以上的大情小事?
等孩子到了讀書認字的年齡,碎片時間管理可以給孩子提上日程了吧?家長犧牲掉自己的時間,為他們鋪底,總算是給孩子空出了時間。晨起的時間讓孩子讀個書?每天等吃飯時讓孩子背個詩?醒醒吧家長,為了一個單詞的時間,犧牲掉孩子的睡眠,為了一首詩犧牲掉孩子就餐前愉悦的心情,還有可能因為孩子表現不好而引起親子矛盾,何必呢,為了一點碎片時間,犧牲掉一大塊時間,還加劇了親子關係的不和諧。
(圖片來源網絡)
多年的老母親經驗告訴你,完全無用的碎片時間真的不存在,你不是在給孩子收拾殘局就是在給孩子做飯,孩子不是在寫作業就是在耍賴不寫作業。而且,最新腦科學研究成果又告訴我們:每天要有固定時間放空大腦,我……真的不知道該信誰。但是,生活總要繼續,老母親時間不夠用是無法改變的普遍事實。
大道理我不懂,但確實可以和大家分享一點作為過來人的經驗:降低自己的疲勞程度,整個人的狀態(主要是面對雞飛狗跳神獸時)會比較平和,把發脾氣的精力省下來,構建母慈子孝的和諧場景。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把所有的“陪伴時間”都轉化成和諧的“高效親子交流”。
我始終堅信:所有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都建立在一個基本原則上——孩子得聽你的。而“聽”得進去這件事,不是學習幾本書幾堂課的技巧,而是日積月累的磨合。擠時間我不大會,見縫插針和孩子嘻嘻哈哈、做個遊戲、讓孩子無比信任我,我倒是有點心得。
(圖片來源網絡)
二
一心可以多用,新的碎片時間管理
“事件疊加法”
作為一名佛系的老母親,我對於孩子的學習教育遠不如對親子關係來的重視。所以我做一切事情的前提是不犧牲我們的親子關係,碎片時間管理也是這樣的。“一心多用”是我和女兒日常生活探究出來的一種碎片時間管理模式。
1
接送和交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兩不誤
女兒從幼兒園開始,每天的上下學,就是我們最愉快的時光。在上學的路上我會分享一個詞、或者是她想知道的某個小知識,從來不是被迫的,都是她主動想要知道的內容,生活日常、知識點、人的生死問題,我都會用孩子能理解的詞語傳達給她。
有一天,出門前我和女兒讀了一本數學普及教材,出門時,我們用書籤夾起來,約好晚上再讀。我告訴孩子書籤是借給她的,在上學路上女兒問我,“借”是什麼意思,我告訴她:“‘借’就是暫時給你用一下,用完還要還給我。”
放學路上我們會聊一聊今天學校發生的事情,如果她不想説就換成“故事大賽”,我認真聽着她的奇思妙想,並給出回應。小朋友的記憶力絕對碾壓我們這些成年人,這樣一個持續的過程讓她的知識儲存有了一個很大進步。有一天她和我的學生(大學生)談論起了原子彈,讓我的學生驚詫不已,這些都是我們在接送過程中聊的內容,她或許一知半解,但她的腦海裏這個知識是存在的。
2
睡前不講故事,進行親子溝通
講睡前故事這是好多家庭都在進行的事情,我們家也是,但為了鍛鍊孩子的表述能力,我會把睡前故事環節改為親子溝通時間。在這段時間裏,我會讓小孩回憶今天一天發生了什麼好玩的事情,或者發生了什麼不開心的事情,不開心的理由是什麼……把一天中的經歷進行一個“覆盤”,這樣既能幫孩子梳理情緒還可以讓我瞭解孩子。
有時候我自己的事情特別多時,就會讓孩子看我回微信。這個過程中我會將一些字詞給她解釋一遍,這個詞什麼意思,這個拼音是怎麼拼的。
(圖片來源網絡)
3
想玩iPad可以,動畫片名自己輸入
孩子玩電子設備,我不會拒絕,畢竟是我們大人太忙沒空陪她玩,但同時還要讓小孩有一個打發無聊的手段。可以説,電子設備就是家庭“育兒達人”。玩可以,但要有節制。我會嚴格控制孩子看iPad的時間,每次看15~20分鐘,或者一天只能看1個小時,具體看多少次,每次看多少分鐘我都不插手干涉,孩子可以自由搭配,但前提是總量不超。
女兒玩iPad時,有時候需要輸入漢字去找對應的視頻看,這時候我就會在一張紙上寫下這個字的拼音,以及字型,讓她自己去鍵盤上找到並輸入。這也使得我家小孩在讀幼兒園時,她的認字量就已經很高了,一些不太複雜的古詩裏的字她都認識。
所以,不必每天強迫你的孩子認多少字,也不必把電子設備當洪水猛獸,孩子們總是在玩中學,學中玩。玩的過程中,孩子們總能發掘自己潛意識去了解一些我們大人察覺不到的知識。
我也考慮過這篇文章發佈後會有很多人來槓我:你怎麼能讓孩子看電子設備?你怎麼不讓孩子學習?你這算啥時間管理方法?
我並不知道別人想讓孩子從碎片時間管理中達到什麼目的,但慶幸的是我有一個清晰的目標:我愛孩子,孩子愛我。她一生健康、快樂、富足,遇到事情不會輕易跳樓,放棄生命,只此足以。所以,留下更多的時間用來相愛,不保留,也不傷害。
親媽學堂(米媽):
我是一名大學老師,也是一個公益紀錄片導演。本科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留英雙碩士,在讀博士,有13年教育教學經驗。同時,我還是一位媽媽。三重角色使我時刻審視着我們這個時代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所有我分享的,都是基於自己從教、為母經歷的真實教育案例和思考。我倡導無論如何都要自己帶孩子,也希望為媽媽們打造一個“舒適圈”,減輕帶娃負擔。歡迎關注、轉發分享、討論、提問,一起探討如何培養我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