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美國高度重視的人才,回國後丈夫不知道她去了哪裏,在幹什麼
我國自建國以來,不管是經濟還是軍事實力,都在突飛猛進,人們的生活也逐步實現了小康。我國發展這麼迅速自然是離不開科學家們的,他們為祖國的發展甚至奉獻了一生。我們講的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王承書就是這樣一個人。王承書於1912年出生,她從小就很聰明,在學堂的時候數學成績就很優異了,1930年她考進燕京大學物理系之後幾乎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1936年王承書獲得了燕京大學的碩士學位,她選擇了留校任教。那時的她看到祖國跟西方國家的差距甚大,於是在1941年跟丈夫張文裕一起赴美國留學,繼續深造她熱愛的物理。三年後,她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密歇根州立大學研究院物理博士學位,與她的導師合作完成了多篇關於稀薄氣體動力學方面的重要論文,這使得她成為了美國高度重視的物理學人才。1949年,王承書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後,拒絕了美國優厚的條件,堅定地表示要回國報效祖國。1956年,王承書夫婦終於排除萬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剛剛回國的她立即進入研究建設之中,任研究所研究員兼北大教授。1960年,我國進行原子能的研究,錢三強再三思慮後找到了王承書,希望她能加入中科院軸同位素的研究。這在當時可是秘密任務,她一旦加入就要犧牲自己的家庭,不能回到丈夫孩子的身邊,而是被派到504工廠晝夜不停地研究,同時因為保密性她也沒法得到應有的一切榮譽。可她還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成為了濃縮軸工廠第一位女科研員,那一年她近五十歲。自從王承書接下這項隱秘又偉大的任務後,她絲毫不敢懈怠,對於資料和理論的缺乏,她只有夜以繼日地進行翻閲研究,就這樣過了三十年。這三十年裏,她最親密的丈夫不知道她到底去了哪,不知道她在幹什麼。1964年,王承書團隊提取出製造原子彈的必要材料高濃軸,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後20多年裏,她依然不計較鮮花榮譽,不斷鑽研並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為科研事業奉獻了一生。1994年,這位巾幗英雄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她的遺言是將自己的全部積蓄都捐給希望工程,讓更多的孩子讀上書,長大後報效祖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42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