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6月22日,在墨西哥舉行的足球世界盃四分之一決賽上,馬拉多納以自己的上帝之手,完成了對英國隊的絕殺。
這記進球,對於阿根廷而言,有着民族復仇的意義,因為在不久前,阿根廷與英國之間爆發了馬島戰爭,最終,阿根廷慘敗,收復馬島的行動遭遇挫折。
戰爭結束後,阿根廷人陷入戰爭失敗的陰影之中,挫敗與失落,夾雜在國內的經濟危機中,阿根廷人迫切希望贏得這場比賽。
馬拉多納的這記進球,對於當時的阿根廷人來説,不僅僅是贏球那麼簡單,而是提振民族自尊心的一粒進球,馬拉多納也成為了阿根廷的民族英雄。
英國處於北大西洋,阿根廷位於南美洲,可以説兩個國家處於地球的兩端,本不應該有太多交集,更不可能有矛盾,但事實並非如此。
在大航海時代,成為全球頭號帝國的英吉利,到處徵城掠地,建立了分佈於全球的殖民地,將觸手伸到了萬里外的南美洲最南端,佔領了可以説處於阿根廷家門口的馬島。
上世紀80年代,勢單力薄的阿根廷以一國之力,主動挑起馬島爭奪戰,單挑最大的軍事同盟北約。這是一次無異於以卵擊石的軍事行動,因為就算當時的蘇聯,也不敢與北約直接開戰。
馬島的爭端馬島,全稱為馬爾維納斯羣島,英國人稱之為福克蘭羣島, 是位於南大西洋上的一處羣島,由766個小島組成。
其處於南美洲巴塔哥尼亞南部海岸以東約500公里,南緯52°左右海域。通俗地講,馬島位於南美國家阿根廷南部海域上,距離阿根廷的距離約為500公里。
如果單從地理位置上來説,此處應該自古以來就是阿根廷的領土,但其實不然。我們知道,美洲大陸直到1492年才被航海家哥倫布發現。此後,處於大航海時代的歐洲各國,爭相踏上了征服美洲的旅程。
直到1592年,英國人戴維斯才在茫茫大海上看到了一片島嶼,但他不能確定這片島嶼就是馬島,後來的荷蘭人威爾德提供了充足證據,表明他才是馬島的第一位發現者。
後來的法國航海家在馬島上建立了第一個居民點。1765年,英國人首次到達馬島,並在島嶼上定居,但很快被西班牙人驅逐出島。
西班牙人買下了法國在馬島上的產權,成為了馬島的實際控制者。不僅如此,西班牙人還以武力征服了阿根廷,在當地建立了殖民地。
阿根廷直到1816年才取得獨立地位。在取得獨立地位的同時,阿根廷也宣佈對馬島擁有主權。
英國人被趕出馬島後,又以強大武力恢復了在馬島上的前哨基地,後來,又主動撤出了馬島,但始終堅持自己對馬島擁有主權。
阿根廷人在馬島上的領地,不僅遭到了美國人的摧毀,英國人也將阿根廷人徹底趕出了馬島,此後,馬島一直為英國所佔據,但阿根廷始終反對英國人佔領馬島。
二戰後,阿根廷人要求恢復對馬島的控制,但英國人拒絕這個請求。從1965年起,在聯合國的協調下,英國與阿根廷開始討論馬島的歸屬問題,一直沒有結果,馬島也一直處於英國人的實際控制中。
阿根廷國內的矛盾阿根廷是南美洲第二大國家,國土面積270多萬平方公里(不含馬島),領土面積居世界第八位。
阿根廷擁有豐富的礦場資源,很早就建立了多元化的工業體系,曾經是南美第三大經濟體,在20世紀早期,阿根廷一度成為了世界第七富有的國家。
但二戰結束後,隨着其它新興國家的崛起,阿根廷走上了下坡路,直到20世紀中期,阿根廷還是全球第十五大經濟體。
但由於其政策不穩定,國家的整體競爭力落後,阿根廷繼續在下坡路狂奔,與往日的榮光漸行漸遠。
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阿根廷經濟已經走入了極度危險的境地。1981年,阿根廷國內的通貨膨脹率達到了驚人的600%,國內生產總值在一年時間內下降了11%。
伴着着製造業水平的持續下降,人們的收入增長受到了影響,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當時的軍政府對於嚴峻的經濟問題無能為力,日益貧困的阿根廷人民對政府產生了嚴重不滿。
為了擺脱國內的困境,主政的軍政府開始玩起了向外轉移矛盾的那一套,這套路子對於強國來説,是屢試不爽的絕招,但處於世界邊緣的阿根廷,顯然不適合這個路子。
長期以來,英國人佔據着馬島不放手,阿根廷國內民眾有着奪回馬島的願望。解決阿根廷與英國之間關於馬島的爭端,成為了阿根廷政府轉移矛盾的方式,儘管馬島對於當時的阿根廷來説,並沒有太大價值。
阿根廷通過聯合國向英國表達出了佔領馬島的意圖,但英國人不予理會,無處講理的阿根廷決定以武力搶奪馬島。
背靠北約的英國二戰結束後,雖然英國也走起了下坡路,但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人曾經建立起強大的海上霸權,如今雖然不復當年光彩。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豈是一個南美國家惹得起的?更何況,英國人的背後,站着的是當時世界最強大軍事同盟的北約組織。
北約組織是在二戰結束後西方國家聯合起來對抗蘇聯的軍事同盟,主要由西語系國家組成,包括西德和法國這些強大國家,而蘇聯則成立了華沙組織與之抗衡。
馬島戰爭英國人對於阿根廷人提出收復馬島的提議不予理會,阿根廷決定鋌而走險,以武力來收復馬島。
1982年3月19日,由阿根廷當局支持的商人強行登陸了馬島旁邊的島嶼喬治亞島,並建立起營地,升起了阿根廷國旗。
英國皇家海軍奉命派出一支武器裝備較少的破冰船前去拆除阿根廷人的營地。但阿根廷已經搶先安排了100人的隊伍登陸,英國人的拆除營地的計劃失敗了。
阿根廷誤以為奪取馬島如同探囊取物一般簡單,為此,他們已經制定好了搶佔馬島的一系列計劃,細緻到如何佔領,如何驅逐英軍,如何繼續維持對馬島的控制。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總統加爾鐵裏宣佈出兵馬島。鑑於拆除阿根廷人營地的失敗和阿根廷人戰略意圖的越發明顯,英國決定還擊阿根廷,馬島戰爭爆發。
當時,英國的執政者是有着\"政壇鐵娘子\"之稱的撒切爾夫人,這位英國第一位女首相對外強硬著稱,見阿根廷人已經鐵了心要吞併搶奪馬島,撒切爾夫人不甘示弱,決定以戰爭回應。
天真的阿根廷人以為,英國人距離馬島太遠,無法長途作戰,而己方佔據地理優勢,以逸待勞,打贏戰爭應該不成問題。
他們也認為,阿根廷與西方國家長年交好,北約組織只會對兩國之間的戰爭作壁上觀,不會插手馬島的糾紛當中。顯然,阿根廷人低估了西方國家維護北約組織內部團結的決心。
戰爭開始後,法國和德國紛紛站在了英國這邊,停止向阿根廷供應武器的關鍵部件,這讓一直向西方國家採購武器裝備的阿根廷面臨了武器難以為繼的局面。
同在美洲的美國,更是直接將自己的軍事衞星提供給英國使用,並作出承諾,如果英國陷入戰爭的不利形勢,美國會將自己的航空母艦租給英軍使用。
與阿根廷有着領土糾紛的鄰國智利,也站在了英國這邊,智利人發現阿根廷人的戰機起飛,就立即將信息報告給英國。
所以阿根廷面對的敵人,並非英國一個國家,而是整個北約組織。這一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同盟,對付一個小小的南美小國阿根廷,何止是綽綽有餘,簡直可以直接吊打。
由於距離馬島較遠的原因,英國人所有的軍事行動都將依託於海軍來展開,通過派遣三支特遣隊的方式,英國人將自己的航母和軍艦開到了南美洲,同時,四十三艘商船被徵用,用來給英國海軍提供後勤保障。
英國人的部隊從6000公里外的阿森松島長途奔襲,浩浩蕩蕩向馬島駛來。似乎當地的氣候對英國人並不友好,英國計劃先收復的喬治亞島的行動因為惡劣的天氣而受挫,還折損了一架直升機。
但戰爭真的打響後,阿根廷人完全不是英軍的對手,阿根廷人的聖達菲號潛艇遭到了英軍武裝直升機的攻擊而失去下潛能力,只好向英軍投降。
英國的薛利丹少校在部隊和裝備還未到達的提前下就打響了收復喬治亞島的戰役,僅僅靠着不到七十人的部隊重創阿根廷的軍隊,成功收復了喬治亞島。
雙方的戰鬥繼續進行,在空中和海軍的接連交手中,武器和戰術思想明顯不如人的阿根廷軍隊始終處於下風,英國軍隊完全主宰了戰場局勢,阿根廷軍隊迎來了節節敗退。
英軍不僅打沉了阿根廷的多艘軍艦,也擊落了阿根廷的多架戰機。當英國攻破了阿根廷的最後一道天然防線後,阿根廷的信心徹底瓦解了,阿根廷決定投降。
1982年6月14日,阿根廷駐軍司令向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投降;6月22日,交戰雙方正式達成停火協議。
在佔據明顯優勢的條件下,阿根廷人還是打輸了馬島之戰,與南美洲人的性格不無關係。由於長期遠離世界中心,本身又資源豐富,養成了南美洲人安於現狀的性格。
南美人普遍效率底下,做事慢悠悠的,面對具有悠久戰爭史,又多年勤於訓練的英國軍隊,戰敗是必然。
戰爭結束了,英國人繼續佔據着馬島,阿根廷人繼續宣稱自己對馬島擁有主權。戰爭的失敗也引發了阿根廷國內的更大危機,危機之下,軍政府倒台了。
而英國,不僅保住了這塊遠離英國本土的馬島,也讓英國政府獲得了民心,英國變得更加團結。
文/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