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就無三國,他到底有多恐怖?説出來你別不信
“郭嘉”一名對於熱愛三國的人來説必定不陌生,在諸葛亮、魯肅、荀彧等一系列天才謀士層出不窮的時代,郭嘉卻還能在這個時代佔有一席之地,可見郭嘉的地位與才智實屬不凡。
曹操與郭嘉
曹操乃三足鼎立中的一方“君主”,在《三國演義》中許劭曾經直言道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雖然處在三國紛爭的亂世,但依舊抵擋不了曹操麾下謀士不計其數的事實,更是有眾多謀士前來效命。
話説回來,在眾多謀士中,不乏聰明之人,楊修必須算得上一個,猜人心事這一能力十分高強,並且出身世家,祖上四代襲官太尉一職,最終卻也在四十五歲的盛年之時被曹操處死。曹操本就是一個謹小慎微、處處猜疑的人,在半夜中做的一個夢、一份塗改過了的信,都讓他思慮加劇,但是偏偏郭嘉這個人可以和他同吃同住,讓曹操沒有一點點疑心,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是對荀彧的信任,荀彧曾經引薦的戲志才讓曹操稱心如意,這次又引薦了郭嘉。
不過曹操信任郭嘉最主要的原因是國家自身的本領,郭嘉對主上態度揣測能力並不低於楊修,但是郭嘉懂得審視時度,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什麼時候該説什麼,在張繡一仗敗北的曹操又受到了袁紹的挑釁,想去攻打袁紹卻又怕自己的軍隊能力不足,郭嘉正好順應曹操心意提出了“十勝十敗”一説,並且在軍營中廣而告之,一時間軍心大振,一舉打敗了袁紹。這與楊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在攻打蜀國左右為難,認為這一行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沒有攻打蜀國的心思。
這一想法被楊修瞧了出來,沒有告訴主上曹操,卻對下面的人廣而宣之,這讓軍營裏面人心浮躁,一眾將士根本無心打仗,這便是兩人的差距。三國爭霸中最大的轉機便是赤壁之戰,如若郭嘉尚未去世,曹操在戰爭中可能就會立於不敗之地,孫權劉備敗北,那麼三國這一既動亂紛紛又精彩絕倫的時代就不會存在了。所以可以説,如果郭嘉活着可能就不會有三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