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項羽手下有五虎上將,分別是英布,龍且,鍾離眜,季布和虞子期,要説五虎上將的第一位當屬英布,他戰功赫赫為項羽稱霸立下了汗馬功勞,公元前206年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英布被項羽封為九江王,達到了人生巔峯。按理來説英布可以算是項羽最為親密的部下才對,但是在隨後的楚漢戰爭中,英布不但沒有幫助項羽平定叛亂,而且還在項羽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徹底背叛了他,投奔了項羽的對立面劉邦陣營,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英布最早是項粱的部下,項粱在定陶之戰中戰敗而亡,於是英布便跟隨項羽繼續參加反秦的鬥爭,公元前207年秦軍主將章邯,王離率領秦軍主力四十萬人攻打趙國,將鉅鹿城圍的水泄不通,項羽命令英布為前鋒帶領2萬楚軍率先度過黃河,對秦軍發動猛攻。英布軍隊站穩腳跟後,項羽就率領全部人馬度過黃河,同英布軍協同作戰,於是擊潰秦軍,斬殺秦軍主將王離。章邯帶領秦軍殘部駐守棘原,在與項羽的楚軍交戰中九戰九敗,無奈只好投降楚軍。由於俘虜太多,導致糧草匱乏,項羽有派英布領兵趁着夜色襲擊並活埋了秦軍二十萬降士卒。英布一直被作為項羽軍團的前鋒使用,是項羽的得力干將。
公元前206年項羽率領諸侯聯軍四十萬人進入咸陽,誅殺了秦王子嬰,秦國徹底滅亡,剩下的事情就很簡單了,分配勝利果實嘛,項羽一口氣分封了十七個諸侯王,諸侯王的分配大概有三種,第一種是秦國的降將,為章邯,司馬欣,董翳等,第二類為六國的貴族例如魏王豹,趙王歇,韓王成等,第三類就是各國立有戰功的武將,分別為劉邦,臧荼,共敖。作為項羽手下第一悍將的英布不出意外的被項羽封為了九江王。此時的英布由項羽的部將升級為要兵有兵,要地盤有地盤的一方諸侯了,按理來説他應該十分感激項羽才對,可接下來發生的事卻讓人們大跌眼鏡,英布面對項羽得調遣多次稱病不不予理睬,而且還在公元前204年,徹底脱離的項羽的陣營投靠劉邦,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小編分析有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英布有野心,不肯久居人下。公元前206年齊國的田榮造反,公開反叛項羽,項羽調遣英布去剿滅田榮,面對項羽的第一次調遣,英布選擇稱病不出,僅僅派遣幾千老弱殘軍前去幫忙,這讓項羽十分不爽。首先,作為英布來説。以前是項羽的部將,不得不聽從項羽的指揮,此時的英布已被封為九江王了,已經成為手握兵權的一方諸侯了,地位與以往已經大不相同,不必向以前那樣對項羽唯命是從了。
其次 同屬項羽陣營的臨江王共敖,衡山王吳芮兩位諸侯王都沒有派兵協助,而項羽偏偏徵調自己去平亂,既然另外的兩位諸侯王都沒有派兵,自己也不可能在供項羽驅使了。
第二,不願充當炮灰,損失兵力。在項羽軍隊深陷齊國的泥潭中不能自拔的時候,劉邦的56萬諸侯聯軍已經攻入項羽的大本營彭城,此時的項羽第二次徵調英布出兵抵禦劉邦,英布繼續稱病不出,這已經很容易理解了,劉邦的勢力強大,兵力有56萬之多,自己不過區區數萬兵馬,雖然自己屬於項羽陣營,但是此時出兵無異於以卵擊石,賠本的買賣可不能幹。此時出兵不但彭城之圍不能解,自己的九江國也可能會面臨滅頂之災。英布沒有加入劉邦的聯軍就已經是對得起項羽了,指望他去救援是不可能的啊。
第三,牆頭草的性格,唯利是圖。公元前204年,楚漢戰爭的第二年,雙方進入了相持階段,楚漢雙方數十萬大軍鏖戰在滎陽成皋一線,劉邦和項羽的使者紛紛抵達英布的國都,勸説其加入自己的陣營,此時的天下形式不是很明朗,所以英布打算中立,雖然英布還沒打算背叛項羽,但是此時英布牆頭草的性質已經非常的明顯了,他必須要等天下大勢已分的時候才能做出選擇,那樣才能有利可圖。
英布對雙方的使者都熱情款待,但是閉口不提出兵之事,劉邦的使者隨何十分的機靈,當時的楚國使者正在朝堂上催促英布出兵協助項王,隨何直接闖了進去,對楚國使者説:九江王已經答應歸附大漢了,你憑什麼催促他出兵。此時的楚國使者聽完後,憤怒地起身便走,隨何於是對英布説:事已至此,大王不能放走楚國使者。英布無可奈何,只能殺死楚國使者,徹底投靠了劉邦。
基於以上三點,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英布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項羽對他有提拔之知遇恩,但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面對項羽的徵調他百般推脱,甚至在項羽最需要他的時候充當牆頭草,左右觀望,遲遲不肯派兵救援。當然英布的結局也是很慘的,公元前196年英布起兵反漢,被劉邦平定後,其屍體被劉邦肢解八塊,分屍而葬。英布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