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I 人文視角
編輯 I 九歌
春秋戰國時期,長期的戰亂使得各諸侯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秦國自從有了封地後,歷經數代才逐漸強大起來,並逐步消滅六國,從而完成了統一,秦朝也是第一個封建制王朝。
在秦國完成統一的過程中,離不開歷代秦國君主的努力,與此同時也離不開曾為秦國出謀劃策的那些謀臣,像商鞅、范雎等人。范雎是秦昭王時期的重要謀臣,他在秦國開疆擴土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春秋戰國時期,我們都知道張儀有一張很厲害的嘴巴,但是范雎的嘴巴,同樣非常的厲害。范雎原本是魏國中大夫須賈門客,但是范雎這時的時運非常不濟,他被人懷疑成勾結齊國,出賣魏國利益。
范雎被懷疑之後,差點就被魏國相國魏齊鞭笞致死,這時的范雎名聲也臭了,自然沒人願意幫助他。但是卻有一個人向范雎伸出了雙手,這個人便是鄭安平,在他的幫助下,范雎易名張祿。
范雎在改頭換面之後,就跟隨秦國使者王稽到了秦國。范雎的成功,可以説是時勢造英雄,也可以説是他本身就是一個有謀略、有才學的人。
但是范雎這個人是一個恩怨分明的人,“睚眥必報”這個成語的典故説的就是范雎。他跟隨王稽到了秦國後,也不知道範雎用了什麼辦法,竟然讓王稽將他引薦給秦昭王。
王稽見到秦昭王后,就向他彙報了出使魏國的情況,他趁此機會向秦昭王説道:“魏國有個張祿先生,此人是天下難得的能言善辯之士。他説‘秦王的國家處境危險已到了層層堆蛋的地步,能採用我的方略便可安全。但需面談不能用書信傳達’。我所以把他載到秦國來。”
秦昭王聽完王稽的話,覺得范雎是個只會説大話的人,就沒有立即召見范雎,而是把他安排在客舍,並且拿一些粗劣的飯食給他。秦昭王就這樣冷落了范雎一年多,才被秦王召見。
當時秦國的國力強盛,穰侯魏冉主張越過韓國和魏國而進攻齊國,魏冉的主張得到了很多秦國大臣的支持。但是范雎對此卻提出了不同的建議,他為此寫了一封信給秦昭王。
在信中,范雎談論了君主應該怎樣實行獎罰,以及分析了當前各諸侯國之間的利益關係。更為重要的是,范雎在信中説明自己可以實現秦昭王的志向。秦昭王看完信之後,深感范雎是個人才,便向王稽表示了歉意,派他用專車去接范雎。
范雎進入秦宮後,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謀略,受到秦昭王的重用。這時的范雎看清楚了秦國潛在的實質性問題,那就是太后和穰侯權力過大,在范雎的建議下,秦昭王拜託了太后,重新掌控了秦國軍政大權。
秦昭王全盤掌控秦國大權後,就對外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秦國疆域也不斷擴大,這些都有范雎的功勞。范雎從此被秦昭王拜為秦國的相國,一時之間成為秦國炙手可熱的人物。
但是范雎是一個為人恩怨分明,掌權後先羞辱魏使須賈,之後又迫使魏齊自盡。又舉薦鄭安平出任秦國大將,王稽出任河東郡守。隨着范雎權力越來越大,他也希望能保住手中的權力。
當白起打贏長平之戰後,成為秦國大功臣後,范雎生怕白起地位會超越他,便心生妒忌之心。范雎就在秦昭王前面説三道四,使得秦昭王和白起之間心生嫌隙。沒多久范雎就借秦昭王之手,把白起害死了。
雖然范雎沒了政治上的對手,但是他在秦昭王后期,也頻頻犯錯,使得秦昭王對范雎失去了信任。加上范雎舉薦的鄭安平等人叛變,范雎更是難辭其咎。
當秦昭王問及范雎有什麼應對之策時,這時的范雎也沒有了謀略,顯得江郎才盡了。范雎只好聽從別人之言,舉薦了蔡澤,之後就辭歸封地,不久就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