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焦慮的一個問題是:
同樣的學校、同樣的老師、同樣的課程,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學得那麼好,自己的孩子就“記不住”?
其實“別人家的孩子”,往往也是如此;你之所以焦慮,是因為喜歡和成績好的孩子比。
好事呀。畢竟,咱不能總和差的比,是不?
01
普通孩子和學霸差別在哪裏?
別跟我提智商。多數孩子智商都差不多。
甚至,包括“記性”。
如果有人問你:你記性怎麼樣?
你可以這樣反問他:哪一類記憶力?
記憶力是分類別的。如果你孩子酷愛象棋,那他記憶複雜棋譜的能力,會遠遠強於不學象棋的學霸。
扔掉了智商和“記性”兩個包袱,我們就可以好好談談了。
學霸成績之所以好,原因在於兩點:
第一,課堂之外的學習;
第二,課堂學習的效率。
課堂之外的學習,屬於習慣問題,這個要慢慢來,要通過環境影響,不是一天半天就完事兒的。
學習效率,則牽扯到很多技巧問題,今天重點就談這個。
02
學習也分“氣宗”和“劍宗”
技巧這個東西嘛,不知道你看過《笑傲江湖》沒有,就跟華山派的“氣宗”和“劍宗”一樣。
華山派分成兩派,一派叫“氣宗”,講究內功,重視基礎;另一派叫“劍宗”,講究劍法和技巧,對內功則比較忽視。
兩派各有優劣。
《笑傲江湖》令狐沖
氣宗呢,基礎紮實,後勁足,但進入狀態慢;劍宗可以迅速掌握技巧,學得快,但後期就乏力了。
學生的學習方法,也可以分成這兩派。當然了,最好合並,取長補短;掌握兩者精髓,融會貫通的學生,就是超級學霸了。
只能掌握一種的,劍宗可以成就短期學霸;氣宗則可以厚積薄發,後來居上。
舉個例子:題海戰術,集中訓練,好比“劍宗”,能短期內提高成績,但對訓練你的思維模式(比如數學思維),意義有限;
把一種題型反覆做,用各種方法做,深入研究,徹底吃透,好比“氣宗”,雖然短期未必提高成績,長遠看,卻有好處。
不可偏廢哦。
03
不是孩子偷懶,是大腦在偷懶
首先要搞清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孩子上課效率高,有的孩子效率低?
某些家長喜歡説的一句話就是:這孩子,一上課就瞌睡,就偷懶。
真的是孩子在偷懶嗎?
表面看,木問題,的確如此。
但深入地看,不是孩子主觀上想偷懶,而是大腦在偷懶。
大腦為什麼偷懶?本性如此。人之初,性本善;腦之初,性本懶。
要知道,大腦只佔身體2%的重量,卻消耗了人體20%的能量——簡直就是個超級吸炭的鍋爐房。
沒辦法,決策中心嘛。
你以為大腦想這樣啊?它也不想,可有什麼辦法?它也知道,能量消耗太多,容易把人餓死,所以,它也在“節能減排”。
實在不行,把鍋爐閥門關了,咱不燒煤炭了,讓鍋爐歇歇,省點能量,行不?
行。反正你自己同意就行,腸胃啊心肝肺的,都沒啥意見。
就這麼定了。
所以,大腦雖然消耗能量很大,同時也很注意節約(至少它自己這麼標榜)。結果就是,如果眼前沒有什麼新鮮刺激,它就罷工,休息。
外在表現,就是瞌睡,睡懶覺,以及走神、白日夢了。
孩子之所以上課走神、記不住,根本原因是他對課程不感興趣,或者老師講得不精彩;如果有趣,大腦是不容易偷懶的。
04
怎樣防止大腦偷懶?
那麼問題來了:課程有沒有趣、老師講得好不好,不是咱能決定的;在這樣的條件之下,如何讓孩子的大腦“不偷懶”?
辦法是有的。但孩子的自控力如果比較差,家長可以嘗試着一條一條地讓孩子去掌握,不要企圖一口吃成胖子。
下面這六條技巧,是北大心理學教授魏坤琳老師的建議,十分實用。
課後再記筆記。原因很簡單,課後記,要靠記憶重複一遍,重複本身就是再學習的過程;有些課堂上沒聽明白的,可以查找一下資料補全。
間隔學習。過一段時間就複習一下。
考試和小測驗有助於記憶。與其被動地讀、聽,不如家長提問,孩子回答。
切換場景,讓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下記憶。就是説,如果孩子一直在書房寫作業,下次換到客廳,效率會更高。
不同的課程交叉學習。比如做了語文,再做數學作業(儘量兩門差別大的學科)。
利用好奇心學習。比如上課之前,老師先提一個問題,製造懸念。
05
興趣+有趣:最佳學習之道
從家長的角度而言,如何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是一個大課題。
前面説了,孩子之所以上課“記不住”,根本原因在於,他對課程沒興趣,或者老師講得不是很有趣。
興趣+有趣,孩子就容易記住了。
為了讓孩子對上課感興趣,家長要給孩子創造一種良好的氛圍,尤其不能強迫孩子學習,讓孩子對上學產生牴觸心理。
如何讓上課的內容“有趣”,似乎是老師的事情,其實不是。
遇到一個很難記憶的東西,在課本相關的位置,畫上一個小標誌——不管是什麼樣的,不管別人是否能懂——都有助於記憶。
記筆記的時候,可以嘗試着用圖畫來記——學學思維導圖吧!
06
利用思維導圖記憶
記憶分為三個過程,第一是“解碼”,就是把信息輸入大腦;
第二是“編碼”,即大腦把信息儲存起來;
第三是“提取”,從大腦中把信息提取出來。
很多人的問題,出在“提取”階段。明明“輸入”了,為什麼“提”不出來呢?幸好大腦不是銀行,銀行如果只能存錢不能取錢,就麻煩了。
想順利提取,就得有個標籤,有個標誌。有了標誌物,就容易提取了。
比如,半夜三更,你忽然靈感迸發,想到一個點子,可懶得起牀記下來,這時候,你可以故意把鬧鐘反過來放。
早上醒來,看錶,發現不對——鬧鐘怎麼放反了?這就是一個“標誌”,夜間的記憶就會“復甦”。
在課本上畫標誌(越有特點越好),或者製作思維導圖,就是這樣的“標誌物”,有助於記憶。
高金國,筆名高了高,教育學者,文史研究員,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專欄作者,高級編輯,著有《好父母養出好孩子——給家長的35堂教育思考課》《寫給孩子的趣味中國歷史》《人生是一場修行》《喬布斯告訴中國》《唐朝那層窗户紙》《齊國那些事兒》等圖書23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