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前不久中印邊界發生的不愉快事件影響,近一段時間印度社會當中上至官方下至普通民眾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抵制我國產品和企業的活動。隨着印度所謂的抵制活動規模進一步擴大化導致中企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此情況下我商務部出面回應了此事。
我國商務部在2日舉行的記者會上,發言人高峯表示印方有關做法違反世貿組織有關規則和印方在世貿組織中的承諾,希望印方立即糾正相關針對我國和中企的偏見性做法。高峯還喊話印方稱,希望雙方相向而行,認真落實兩國領導人達成的經貿共識,推動雙方經貿合作健康穩定發展,為實現兩國和本地區共同繁榮做出努力。
此外商務部還就“因中印邊境局勢緊張,有媒體報道稱兩國都在不斷加強進口規範,壓制對方的出口貨物”的問題進行了回應,高峯明確指出中方沒有針對印度的產品和服務採取任何限制性、偏見性措施。
從上述回應可見,印度方面的抵制活動不僅違反了世貿組織規則和自身承諾給我國企業造成了重大損失,還在國際社會中給中印關係造成了一些不良影響。另外這番回應也表明若是印度不停止損害中企利益的做法,我國將保留將其告上世貿組織的權力。
事實上,印度所謂的抵制活動早就已經變了味,成為了變相打擊我國商品和企業以維護印度企業生存的一種手段,就拿禁止中企參與印度道路建設招標來説,明擺着想要達成目的就是讓中企在印度難以立足生存,進而為印度企業創造出發展機會。
可印度就算逼迫中企退出了印度市場,也未必能夠在當前情況下推行成功“印度製造”。首先印度奔着全球第三大疫情國去的疫情形勢就決定了其無法大規模復工復產,這意味着導致印度企業拿到訂單之後很有可能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另外印度疫情形勢惡化狀況嚴重拉低了國際資本進入印度市場的信心,所以逼退中資等待其他國家資本投資的決策,等同於親手切斷了拯救印度企業的最後一棵稻草,可以想象經濟大蕭條情況下又等不來外資印度企業只能坐以待斃。
退一步講就算不考慮疫情影響和等來了外資注入,但更大的困難還擺在印度面前——即現階段還沒有能夠撐起“印度製造”的核心技術和設備。簡而言之“印度製造”的噱頭實質就是趕鴨子上架,現階段強推只會成為印度企業創造經濟價值的累贅,看看印度科欽造船廠,國產航母拖延十餘年仍無法完工可見一斑。
説句實在話,印度此時與其大費周章的搞抵制我國商品和企業的活動轉移國內矛盾,倒不如把重點放在防控新冠疫情上,畢竟當前最基本的防疫物資一部分依賴我國,疫情結束後的經濟恢復也需要我國資本的投資幫助,此時“砸鍋”的舉動只會反噬到印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