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渠:“把握住這一點,才能不因時局的變化而迷失方向”

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政府為貫徹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召開邊區參議會,成立了“三三制”政權。

在邊區政府的組成人員中,有1/3的共產黨員,代表無產階級;1/3的左派進步分子,代表小資產階級;1/3的中間分子,代表中等資產階級和開明士紳。林伯渠當選為政府主席,開明士紳李鼎銘當選為副主席。

當時實行的“三三制”,黨內外合作共事,是一個新事物,雙方都不大習慣,也沒有規範的規章制度,有時難免會發生一些誤會和隔閡。

1943年,在一次由李鼎銘副主席主持的政務會議上討論問題時,李副主席並不同意大家的意見,可是最後表態時他卻説“俺沒有意見。”

林伯渠:“把握住這一點,才能不因時局的變化而迷失方向”

當時林伯渠感覺不對頭,回去後讓李維漢去找李副主席徵求意見,李鼎銘先生很坦率地説:“你們黨上都決定了,把我這個副主席當擺設。”

李鼎銘先生的這個批評很尖鋭,立即引起了林伯渠的重視,他虛心接受了李鼎銘先生的批評,共同研究商定了改善關係的辦法。一是決定每週舉行一次向林伯渠主席、李鼎銘副主席彙報的會議,由各廳、處、院主管人輪流彙報工作,有問題當場商量解決;二是規定各廳、處、院向政務會議提出的有關方針、政策、計劃和其他重要議題時,除經過黨組織研究外,還必須向李鼎銘副主席彙報,取得同意後再提交會議討論。同時還規定各廳、處、院處理內部領導關係時,也要參照這兩條辦法實行。

林伯渠強調:“我們總的政策,是統一戰線的政策,這個政策的基本內容就是要照顧到各階級各黨派的利益。必須堅定的把握住這一點,才能不因時局的變化而迷失方向。”

在林伯渠的領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黨內外關係得到極大的改善,“黨內黨外的政見有了更好的溝通”,充分發揮了黨外人士的積極性及其長處。李鼎銘也深受感動,與中國共產黨人坦誠相待、暢所欲言,盡心盡力做好邊區工作。

1944年,中外記者團來延安考察時,一位英國記者單獨和李鼎銘進行了談話,問他:“你是否有職有權?”李鼎銘爽朗地回答説:“我是有職有權。”毛澤東聽後讚揚説,“延安的‘三三制’搞得好”。

本文原載於2014年8月25日北京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36 字。

轉載請註明: 林伯渠:“把握住這一點,才能不因時局的變化而迷失方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