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2年考研國家線公佈。與歷年國家線相比,除少數專業外,分數線普遍大幅度上漲,有的專業漲幅超過10分。相較2021年A區學碩哲學、歷史學、藝術學甚至上漲15分,教育學、法學上漲14分;A區專碩審計、體育、文物與博物館、圖書情報、工程管理、藝術總分線同樣上漲15分!
一時之間,“教育學考研”、“新傳考研”“考研分數線普漲”“300萬考研人落榜”等一系列考研相關話題衝上熱搜榜單。有考生感嘆,“400分以上都不算高分”“現在的考研已經趕超高考,甚至比高考還難”……
在“考研熱”的持續升温下,考研儼然已成為“二次高考”。1078萬人的高考和457萬人的考研,到底哪個更難?未來考研還會更難嗎?
水漲船高
伴隨報考研究生的人數越來越多,錄取分數線自然“水漲船高”。
今年考研國家線對比去年,除個別學科外,總分基本都漲了10分以上。為什麼普漲,相信許多人早有預料。今年考研人數457萬,創下歷史最高增長紀錄,漲幅達到了21%。2015-2022年,7年平均增長15.8%。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羅燕分析,這個問題表面看是教育規模擴張帶來的。當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普及程度時,上大學就失去了曾經具有的社會篩選作用。
她説,“本科普及了,研究生教育自然而然就變成了社會篩選器。考研就成了精英高等教育時代的‘高考’,依然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當然,還有一個隱性的因素,今年考研再次和疫情相撞。為了緩解焦慮,疫情下各種升學考試的難度多多少少都有點下調,這些都是造成分數線上漲的原因。
如果簡單從錄取率數字來看,考研的難度顯然超過高考。
自2007年至今,高考實際錄取率一直保持着上升的趨勢,2017年突破了80%,2020年,高考招生人數達967.5萬人,實際錄取率首次突破了90%,意味着絕大多數高考生擁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考不上大學已變得很難。
但是考研,報考人數與招生名額比例差別較大。以2021年考研情況為例,報考人數是377萬,招生人數是117萬,報錄比約是3.2:1。在今年報考人數暴增80萬,達到457萬人的情況下,考研生們錄取的幾率又相對降低了。
學歷貶值
近幾年來,為緩解就業壓力,國家採取了系列擴招政策,包括研究生的擴招。研究生招生規模近年進入一個快速擴張期,僅2020年就擴招了19萬,研究生招生110萬人,2021年繼續擴招,去年全國研究生招生人數逼近120萬,達到了117.7萬。
80年代,考一個大專,也是天之驕子,因為滿打滿算,本專科招生一年也只有幾十萬,專科生也稀罕。那時,各中學看的是升學率。1999年開啓大擴招之後,大學招生從108萬增長到去年的1001萬,大學畢業生也從2001年的100萬,增長到今年的1076萬。1990年,全國招了3萬多研究生,去年招了近120萬研究生。從3萬多到117萬,我國研究生招生數21年激增30多倍。
人人都是大學生,於是用人單位就看你的畢業院校。人人都是研究生,用人單位不僅關心你是哪個學校的研究生,還關心你本科是哪個學校的。這就是殘酷的社會篩選,學歷貶值就是這麼一步步實現的。
在招收人數節節攀高的背景下,想通過考研,以研究生學歷解決就業的問題,越來越困難,研究生已經失去了標籤價值。
與此同時,我國高考招生人數也在持續上漲,尤其是近年來高職大幅擴招。伴隨高等教育普及化,2021年全國本專科招生總量超過千萬,幾乎人人都能上大學了。就業形勢嚴峻,如今大學生也只是一個普通勞動力,研究生標籤又能為就業增加多少砝碼?
真的沒學上嗎?
考研國家線公佈後,“300萬考研人落榜”的話題迅速躥升,據媒體報道,在總數高達450多萬人的在校考研大軍中,估計上線的只有130萬人左右。落榜的考研學子超300萬人。
在大家驚呼考研分數線“暴漲”,這麼多人“落榜”的同時,我們會發現,還有很多學校上線考生不足,不得不調劑,尤其是理工科類專業。一些大學理工科類招生計劃招不滿,國家線一公佈即發佈了調劑公告。
在34所自劃線高校中,已有多數高校公佈本校考研複試分數線。蘭州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這些老牌強校也同步發佈了調劑公告。
這些老牌985高校並非是二流三流學校,為什麼?分數線是真的高嗎?還是報名人數少了?除了自劃線高校,即便是北京這種地方,每年都有一些研究所因為上線考生不足需要調劑,甚至沒有招滿。
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繼續增加招生計劃嗎?擴招能解決人文社科專業錄取線瘋漲、理工科類招不滿的問題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高考情況也類似。在2021年江西省普通高校招生國家專項本科缺額院校徵集志願中,共缺額446人,其中文史類專業僅13個,其餘均為理工類專業。
在高考補錄中也是一樣,江西省2021年本科一批徵集志願統計中,137個志願計劃中文史類僅26個,理工類111個,這樣的形勢讓不少理工類高校經歷了2-3輪補錄才完成招生計劃。
考研所謂落榜的300萬人可能絕大部分都不是理工類的考生。
2017-2021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從940萬增長到1078萬,全國高考招生人數則從2017年的761.49萬增長到2021年的1001.32萬。單從報錄比來看,落榜的高考考生從178.5萬人下降至76.7萬人。
高考落榜的人越來越少,大家都有了讀大學的機會,但與此同時,大學學歷作為區別人才的標準越來越不明顯。考研成為最新的“門檻”,卡在了本科生與研究生之間,成為“二次高考”。
在思考多少人落榜合理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思考一下,為什麼理工科類招不滿?人文社科專業分數線那麼高?多少人不落榜才是合理的?
真的需要這麼多研究生嗎?
考研高熱之下,有網友評論説:“其實沒必要招那麼多研究生,四五十萬人錄取總數就可以了。一個普通二本三本的研究生畢業了你會指望他們去搞科研麼?”
研究生招生是為了高校研究工作,不是本專科培養,更不是義務教育,人人都上研究生可能嗎?需要嗎?
2021年,全國招收超過110萬碩士研究生,還在繼續增長,已經太多了!研究生和本科生不同,不再是知識的學習,是研究。適合讀研究生的人畢竟是少數,目前在讀的研究生就已經普遍出現了這種不適應。招生計劃不可能無限制地增長,讓更多的人讀研究生,不僅是浪費國家資源,也可能在浪費大學生自己的時間與資源。
但近幾年,研究生大規模擴招,其中最重要是原因是因疫情引起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用考研分流應屆畢業生,緩解就業壓力。據不完全統計,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廣東、江蘇、浙江、四川等地區已明確2022年研究生將持續擴招。
即便如此,從近年招錄數據來看,研究生招生人數的漲幅遠趕不上報考人數的超大漲幅。即便一直擴招,競爭壓力還是在明顯增大。
今年的考研肯定不是最難的一年,考研的難度還將繼續增加。
在選拔機制上,今年兩會,教育界專家、985高校的校長們已經多次呼籲,增加研究生的推免比例。目前,除了清北的推免比例超50%,其他學校最多為30%多。專家們認為,現在考研形勢嚴峻,很多優秀的學生本來應該進入科研領域進行研究,現在被迫為考研做準備,大學變成了高四,不利於人才培養,因此要求提高推免比例。
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曾勇建議,尤其應進一步提高“雙一流”高校的推免比例。這可以使更多的優秀本科生從考研中解放出來,專注於完整的本科學習過程,尤其是研究性學習、挑戰性學習和科研訓練,提升本科和研究生培養質量。
擴大推免當然會讓一部分本科生跳出考研的“卷”,但是推免佔用的招生名額增加,普考招生計劃縮減是不是讓考研又“難上加難”了呢?
考研熱引發的各類話題和現象讓我們思考,考研不應也不能成為實際意義上的“二次高考”。
如何探索未來研究生分類考試和分類培養,推進研究生教育多樣化和特色化發展才是當務之急。只有全面把好錄取關和培養關,才能真正保證研究生教育的質量和研究生學位的“含金量”,讓考研不再是“學歷貶值”的犧牲品。
本文版權歸中國教育在線所有
轉載請註明:轉載自中國教育在線
本文作者:中國教育在線-楊菲菲
排版設計:中國教育在線-曲傳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