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不勝利,我就不結婚。”
26歲的張乃一面對眾多的追求者,毅然決然堅守住自己定下的原則。
日本人在自己的家裏燒殺搶掠,自己怎麼可能安安靜靜考慮自己的個人問題。
她也因此被稱為''馬奇諾防線'',匈奴未滅,無以家為。
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她遇到了自己相伴一生的那個人——李達。
張乃一的一生當中得到過很多種評價,最初的評價是她的哥哥給她的:
沒想到六妹居然這麼有頭腦,看起來真是塊讀書的好材料。只可惜是妹妹,要是個弟弟該有多好!
張乃一,出生於1913年,父親張之慎是當地小有名氣的仕紳,曾經也小有積蓄,後來父親染上了鴉片,張家也開始家道中落。張乃一是張家四個兒子和六個女兒中最小的一位,也是最有頭腦,最有想法的一位。
圖|張乃一,拍攝於河南大學期間
7歲那年,她開始讀私塾,雖然清王朝已經覆滅將近十年的時間,但是封建思想仍舊根深蒂固,尤其是在私塾裏,老先生教授的依舊是四書五經,在這樣充滿封建説教的私塾裏讀書,張乃一也產生了厭倦。
幾年後,她參加了郾城縣高小的入學考試,並以優秀的成績錄取。
不同於一般的私塾,郾城縣立高小實行的是新式教育,國文,數學,體育等等課程讓人耳目一新,張乃一在這裏也明顯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快樂。
畢業後,去了省城的開封女子中學,就這樣,一個13歲的小女孩跑到了離家二百多里的地方去唸書。
1927年,大革命進入了高潮,從廣東出師的北伐軍打到了河南境內,軍閥節節敗退。在這兵荒馬亂的時期,張乃一的父親張之慎病逝,此時張乃一讀中學也才一年的時間。
懷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家中,張乃一和哥哥姐姐們給父親辦了一場隆重的葬禮。
而當她再一次想要回到學校讀書的時候,卻被大哥一口回絕。
他希望妹妹留在家裏陪伴母親,並信誓旦旦説:''只要六妹把母親照顧好,我將來一定會報答六妹的。''
父親去世了,長兄如父,兄長的話她自然要聽。
但是整天在家無所事事,家裏還沒有自己喜歡看的報紙和圖書,只能拿舊書打發時間,就這樣,張乃一在家苦悶了兩年多。
圖|張乃一和李達
直到有一天,她發現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大哥的女兒不見了。張乃一問嫂嫂,她也只是騙她説去姥姥家,過了一段時間,她才發現,不讓自己讀書的大哥,卻偷偷送女兒去開封唸書了。
張乃一瞬間懂得了世事不公,在憤怒中,她大病了一場,痊癒後給哥哥寫了一封長信:
''當今之社會,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一個人若是不思進取,不念書,沒有知識,沒有本領,就必然會成為一塊可憐又可悲的弱肉。就必然會任人欺辱宰割,就必然會被那些強者吞吃掉......別無所願,只求兄長們念手足之情,放我到開封求學。''
最後,在張乃一的懇求下再一次回到了校園。
雖然停課兩年多,但是在她的努力下也終於趕上了學業,不久她又轉到了河南省立女子中學。
在這裏,她第一次接觸到了社會主義。
魯洪錦校長不僅僅平易近人,思想進步,還聘來了很多進步教員,其中便包括共產黨員。
高二時,她借到了一本《婦女與社會主義》,作者用唯物史觀指出了婦女自古以來地位低下的根源,張乃一被深深觸動,用全新的眼光看到了婦女的問題和呼籲婦女解放的訴求。
正在這時,大哥卻來到開封,給張乃一介紹對象。
面對大哥,她斬釘截鐵地説:''我要到社會主義實現了再結婚。''
兄妹兩人也因此不歡而散。
而''我要等社會主義實現了再結婚''這句話也被傳了出去,張乃一便成了大家眼中的共產黨員。
當張乃一上高三的時候,校長被國民黨撤換,很多共產黨員被捕,新來的老師全是國民黨,他們在課堂上,攻擊馬克思主義,詆譭共產黨,這引來了學生極大的反感,他們要求國民黨釋放黨員。
在一聲聲反抗的聲音中,張乃一被迫離開了省立女中,去了北倉女中讀書。
而經歷了這些事情之後,張乃一更加嚮往沒有壓迫的社會主義社會。她受夠了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
1936年,張乃一被河南大學教育系錄取。
一入學,她就加入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並且組織了讀書會,學習馬克思主義和抗日救國的書。加上張乃一早就有了共產黨員的名聲,她的讀書會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
河南的地下黨組織也注意到了她,張乃一向省委書記劉子久同志訴説了自己對社會主義的嚮往,對馬克思主義的崇敬和對自由的希望。
這次談話以後,張乃一如願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光榮地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
入黨以後,張乃一彷彿成了打不死的小強,誰會想到,一個纖弱的女生,工作起來身上彷彿有用不完的力量。
圖|七七事變
隨着''七七事變''的爆發,國共合作一致抗日,張乃一也接受委派,回到了母校擔任黨支部書記,雖然此時的她入黨還不足一年,缺乏經驗,但是卻在逆境中迅速成長。
在前方,還有更重要的任務等着她。
一段時間後,張乃一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郾城縣開展抗日救亡工作,向人民羣眾宣傳抗日活動。他們在街頭演話劇,唱抗戰歌曲開展演講。
雖然革命勁頭帶動了起來,但是卻引來了哥哥們的不滿,她的工作遭到了家人的反對和冷嘲熱諷,張乃一也趕快買了去鄭州的車票。
圖|青年時期的李達
回到鄭州以後,她彙報了自己工作的任務,也告訴劉子久自己家裏的情況,便去了開封扶輪學校開展教學。
這個學校幾乎全部都是鐵路員工的子弟,因為家裏窮,上不起學,他們只能遠遠望着,羨慕着能上學的孩子,張乃一的到來,滿足了孩子們上學讀書的願望。
漸漸地他們的姐姐,嫂子也都來上課了,婦女班也如火如荼地開展了起來,她們在老師的教導下讀書識字,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學生們也在教員的教導下,思想逐漸開闊了起來。
1938年初夏,日軍逼近開封府,黨組織派張乃一到西化縣,參加訓練班。
訓練班由沈東平同志擔任教員上政治和軍事課程,並組織學員參加游擊隊,張乃一想終於有機會上戰場殺敵了,她第一個報名參加,但是卻因為高度近視而不能上戰場。
在不久的一次游擊隊戰鬥中,沈東平等人被日軍包圍,英勇戰鬥到犧牲。張乃一聽聞更加感到惋惜,終有一天會將日本人打敗的。
1938年9月,張乃一和30多名教員去延安學習。
簡單打點好行李,他們便以''抗日救國巡迴宣傳隊''的名義向延安的方向出發。
此時,蔣介石為了阻礙日軍進攻,命令國民黨炸開黃河大堤,造成洪水氾濫,加上路過自己的家鄉,遭到日軍的轟炸,千千萬萬的勞苦大眾失去了自己的親人,她心裏百感交集,看到人們撕心裂肺的哭聲,看到日本人留下了殘酷的行為,她決心一定要將日本人打回去,一定要為抗日做自己最大的努力。
看到一幕幕悽慘的場景,她坐上了去鄭州的火車,從鄭州到洛陽,然後再去西安。
不料在西安遇到了國民黨的阻撓,他們全被國民黨扣押起來,張乃一一行人想辦法聯絡上了八路軍辦事處,和同志們想辦法把扣押的共產黨員救了出來。
不久,八路軍辦事處給張乃一和她的同伴們發了軍裝,領導莊嚴宣佈:從今天起,你們就參軍了,就是八路軍的成員了。
張乃一穿上軍裝,戴上軍帽,終於從學生,從黨員成為了一名女戰士,自己和同伴們對延安也更加嚮往。
因為鞋不合腳,張乃一在去延安的路上吃了不少苦頭,為了不掉隊,即使腳磨破了她也要跟上,就這樣走了十天,他們終於到了延安——他們日思夜想的革命聖地。
在中央組織部開辦的訓練班裏,他們很快就開展了培訓活動。
日軍對他們轟炸,他們就搬到農村去;人多房子少,他們就十幾個人擠一張牀;伙食不好,他們就每天喝小米粥。
物質生活雖然是辛苦的,但精神生活卻是豐富的。
訓練班結束以後,張乃一被分配到了中央婦委,負責陝甘寧邊區的婦聯工作,在這裏她很快整理編寫了婦女課本,供陝甘寧地區的婦女學習文化,並得到了一致好評。
不知不覺,張乃一也已經到了三十歲,也有不少人當紅娘給張乃一介紹對象,但是她始終沒有動過心。
有一次陳賡碰到張乃一對她説:''i can introduce for you''。
張乃一一見他要給自己介紹對象,便假裝聽不懂,陳賡見此狀,也走開了。
漸漸地,張乃一有了一個外號:馬奇諾防線。
圖|李達和張乃一
張乃一併不是不期待愛情,她只是想在一個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在此之前,自已一定要先完成自己的願望。
剛到延安的時候,張乃一就聽陳雲同志説女性一定要自立自強,她也覺得陳雲的話很有道理。加上自己親眼目睹了很多愛情的悲劇,她更不願在對待自己的問題上草率行事。
人,不但要對工作負責,更要為自己負責,寧願等待愛情的到來,也不願面對一次失敗的婚姻。自己也早立下誓願,不打敗日本人,自己絕不結婚。
而她的緣分便隨着日本人的投降而開始。
1945年,日本人宣佈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終於取得了勝利,張乃一也激動的一夜未眠。
為了迎接革命新高潮,黨校決定組織學員和教員去一線工作。張乃一報了名,安排她去了太行根據地。
同行的人便包括劉伯承的夫人汪榮華。
張乃一對李達的印象也始於汪榮華和一個女同志的對話,從此便開始了自己愛情的開始。
一天,張乃一到胡明處串門,晉冀魯豫中央局組織部長王從吾打電話找她,幫她配眼鏡。
放下電話,便有人接她,只是接她的人沒有去眼鏡店,而是去了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
在這裏,張乃一初見李達,當聽到有人介紹李達的時候,她眼前一亮,這個李達不正是汪榮華所提到的那個人麼?
圖|李達在上海
她上下打量着眼前這個人,身材魁梧,舉手投足間,散發出軍人的勇武的氣質。但是此刻的她仍舊被矇在鼓裏,配眼鏡配到了司令部,並且當天是回不去的。
張乃一萬萬沒想到,發生的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因為李達離婚後帶着孩子,身邊沒有女同志,許多人都幫他物色合適的對象,張乃一便成了李達理想對象的人選。
張乃一被安排在司令部的一個小房間,當天晚上,李達便去看望她,和她聊天。
這次聊天,也和相親一樣,起初有些許尷尬,但是當聊到黨,聊到延安,李乃一眼睛裏便放光,就這樣,他們聊天一直聊,一直聊,李達白天忙工作,晚上便去看望張乃一,張乃一也感受到了李達的心思,她第一次感受到了一個男子對自己敞開了心扉。
圖|李達與夫人張乃一在北京寓所
他們認識的第20天,李達和往常一樣,白天工作完,晚上去找張乃一,只是這次不一樣的是,他要和張乃一求婚。
雖然聽到李達的求婚,張乃一併沒有任何意外,通過這些天的相處,她和李達也有了一種特殊的感情,但是面對這種突如其來,她仍舊感覺到有點手足無措。
她猶豫着説:我們兩人相識才20天,還是再增加一點了解的好吧。
看着張乃一有點拒絕,李達着急了。
這20天來,我們不是天天都在相互瞭解嗎?我覺得已經很瞭解你了,你是個很好的女同志,正是我心目中理想的伴侶。至於我的情況,你還想了解什麼,就提出來,我全告訴你。
看到李達如此質樸,如此真誠,張乃一也意識到,他就是那個自己等了三十多年的那個人,張乃一緊接着答應了。
對的時間遇見了對的人,他們婚禮的日期定在了1945年12月14日。
十幾年前的這天,李達正式成為了一名紅軍戰士,這一天對李達有特殊的意義,選擇這一天舉行婚禮,也足以説明李達對張乃一的重視。
婚禮這天,沒有隆重的儀式,兩個人照了一張相,夫妻二人便緊接着忙碌起各自的工作。婚後的生活,也像張乃一希望的那樣,夫妻二人坦誠相見,相敬如賓。
解放戰爭開始後,晉冀魯豫軍區便成了''四戰之軍'',李達擔任軍區參謀長,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奔波,而這段時間也是張乃一艱難的時刻,結婚半年懷有身孕的她,不僅要好好養胎,還要不遺餘力地支持丈夫工作,操持家務。
1947年1月,女兒鼕鼕的降生,讓張乃一更加忙碌了起來,但是對丈夫的信,她卻半口不提,只希望丈夫能在前線認真工作,不要分心。
圖|李達張乃一一家
吃苦受累,對於張乃一來説,都不算什麼,但是作為母親,作為妻子,她只好在工作和養家之間艱難地選擇了家庭。
6月,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中原,李達在野戰軍司令部留守。
幾天後,劉鄧大軍的進攻便開始了,部隊也越打越遠,李達的信也越來越少,每次來信,可能只有三言兩語,那是李達百忙之中抽時間寫的,對於張乃一來説更彌足珍貴。
從1947年李達所在部隊離開,到和張乃一再次相見,一別便是兩年的時間。
雖見不到丈夫的面,可是每當張乃一看到打勝仗的消息便知道此刻的李達是安全的,他們離勝利更近了一步,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這也是值得的。
終於到了1949年,中國革命勝利在望,張乃一也接到通知,帶着孩子們南下。
張乃一帶着孩子來到了南京,也終於和李達團聚了。
剛剛解放的南京,正是百廢待興幹部緊缺的時候,張乃一也顧不得自己的小家,馬上被任命為南京市委機關黨支部書記,在這裏她和大家團結起來,協調各方面的關係,為建設一個新的南京而奮鬥。
1949年10月1日隨着禮炮聲,毛主席莊嚴地宣佈: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第一野戰軍、第二野戰軍、第四野戰軍在成都,西昌等地也取得了勝利,最後的國民黨殘餘也被殲滅,全國真正解放了。
圖|李達在129師師部合影,左一為李達
解放後李達被派到重慶的西南軍區擔任副司令兼參謀長,張乃一也在重慶擔任市委企業部宣傳科長。
面對剛剛解放的重慶,要讓它更好發展起來,市委企業部需要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為了讓這座城市重煥生機,張乃一經常跑工廠,動員羣眾和企業職工,協調各種工作,經常是忙得不可開交。
她自己不會用丈夫上班的車,幾乎每一天,張乃一都早出晚歸,沒有公共汽車,她就坐公共馬車。後來乾脆住在單位,加上李達工作也很繁忙,他們夫妻二人經常很多天見不了面。
朝鮮戰爭爆發,李達前往朝鮮擔任志願軍參謀長,張乃一仍舊像戰爭年代一樣支持丈夫的工作。
張乃一此時又生下了一雙兒女,重慶市委宣傳部副處長的她,又要面臨家庭和工作的兩難選擇,但是一想到此刻的重慶剛剛走上正軌,她便義無反顧選擇了工作。
圖|晚年的張乃一
張乃一的心情我們也能想象,自己怎麼可能捨得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孩子呢?但是眼前的重慶更需要自己,自己不能為了小家不顧大家,她想,要是李達在她身邊也肯定是支持她的。
抗美援朝結束,李達回國後調到了北京。
在1955年授銜儀式上,毛主席授予他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周總理授予他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
張乃一也隨丈夫調到了北京,住在一個四合院裏。
平時工作,李達忙,張乃一也忙,甚至比丈夫還要忙,李達也十分支持妻子工作:我身體沒問題,你就放心工作你的吧!
他們夫妻兩個,也和以前一樣,各忙各的,但是在更多事情上心照不宣。
在經歷了那一段段困難的時期,李達的身體也漸漸出現了問題,心臟病,高血壓甚至胃裏長出了瘤子,好在手術很成功,張乃一懸着的一顆心也終於放下了。
但是李達豈是能閒得住的人,身體剛剛開始恢復,自己便想着工作的問題,他很快就帶着自己虛弱的身體,很快投入到了工作當中。
在參謀總部的這幾年,正是多事之秋,但是這種情況下,李達拼命工作,分工負責全軍的軍事訓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國家,為了國防,不顧別人的指責,他堅信,為了國家,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生產生活逐漸恢復正常以後,他更加忙了起來,對妻子説:
''過去有許多該做的事情都被耽誤了,現在要把被耽誤的時間找回來。''
他經常下部隊,去基層檢查工作。
隨着他身體開始虛弱,張乃一不得不隨行。
1979年,李達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休假團訪問羅馬尼亞,張乃一隨行。
在這裏,羅馬尼亞人安排了很多遊覽項目,這也是結婚三十多年來,夫妻二人難得的一次在工作之餘可以陪伴對方。
一年後,李達退居二線,中央任命他為軍委顧問。
他仍舊和往常一樣經常下基層,下連隊,認真撰寫調查報告。每次李達下連隊,張乃一都隨行,悉心照料。
圖|李達在長寧機場和美國飛行員合影
晚年的李達和張乃一,雖然過上了相對穩定的生活,但是依舊保持着老紅軍,老黨員的優良傳統,艱苦樸素,拒絕浪費。他們住房子也是因簡就陋的原則,能節省就節省,絕不浪費。
1985年,李達重病,卧牀不起。
丈夫的病,對於張乃一來説是個很大的打擊,但是沒有打倒她。
為了能治丈夫的病,她竭盡全力。李達住院期間,有兩年多的時間,張乃一風雨無阻,每天都去醫院,她對孩子們説,一天不去醫院一趟心裏就不踏實,可是在1988年,自己卻力不從心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張乃一仍舊一週三次去醫院照顧李達。
李達在301醫院卧牀8年,病危數十次,每次化險為夷,除了醫生護士的護理,和張乃一的悉心照料更是分不開的。
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李達病情越來越嚴重,1993年7月12日,與世長辭。
張乃一面對丈夫的去世,沒有對組織提任何要求,在一週之內便處理完了後事。
圖|人民赴朝鮮慰問團,右二為李達
李達去世後,張乃一便開始完成丈夫生前沒有完成的工作——協助完成《李達軍事文選》的編纂。
年輕時候就高度近視,而此時已經80歲,張乃一看書就更加吃力了。但是她卻仍舊全身心投入到已編撰了一半的《李達軍事文選》的工作中,給新書的編纂提出了很多珍貴的建設性意見。
圖|李達軍事文選
1994年7月,在李達逝世一週年之際,《李達軍事文選》問世。
此時,張乃一捧着書來到了八寶山革命公墓,放在了李達的遺像前。
戰爭時期,他們的付出和犧牲為我們換來了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
和平時期,他們的付出,為我們換來一個穩定幸福的生活環境。
戰爭時期,李達和張乃一因為革命,聚少離多。
和平時期,他們在晚年的日子裏不離不棄。
愛情不是時時刻刻的卿卿我我,而是心靈的契合,是同甘苦共患難以後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