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能稱為“千古一帝”並不多,但兩個短命王朝的開國皇帝都有此殊榮,一個是秦始皇,一個是隋文帝。而隋文帝楊堅被稱為“千古一帝”,主要是西方人的評價。不過就隋朝來説,楊堅建立一個大一統的國家,政治影響深遠,其地位應該予以肯定。
入宮輔政
楊堅能取代北周,開創隋朝,除了楊堅是世襲大族外,而且他還是皇親國戚外,其女兒當皇后,這是楊堅起步基礎。但這些硬件條件並不是通往皇帝便利之門,楊堅由於其外貌有皇帝相,曾被北周皇帝和女婿懷疑過,險些丟命。因此,楊堅低調謹慎的等待機會。終於等到女婿周宣帝駕崩,楊堅的機會來了。
周宣帝駕崩後,其子宇文闡繼位,但宇文闡只有8歲,因此楊堅女兒楊麗華讓其父輔政。此時楊堅皇親的關係很不一般,他既是周明帝聯襟,又是周宣帝的岳父,還是周靜帝的外祖父。得到北周士族高門的支持。
當時周宣帝一死,漢官劉昉、鄭譯等人也幫了楊堅的大忙,他們矯詔讓楊堅輔政,楊堅官至大丞相、假黃鋮、都督中外諸軍事,掌握了北周的軍政大權。楊堅得以掌權,劉昉、鄭譯等人是功臣,史料記載“時人為之語曰:劉昉牽前,鄭譯推後”。
楊堅知道自己掌權後,北周宗室一定不滿。為了控制北周諸王,他藉口趙王宇文招的女兒千金公主要嫁突厥佗缽可汗,讓趙王、越王、代王、騰王回長安,便於有事時及時控制。
得天下前提要得人心,楊堅為收天下人心,“革宣帝苛酷之政,更為寬大……躬履節儉,中外悦之。”楊堅還招攬天下人才,擴充實力,招來了高穎進入丞相府任府司當。對於楊堅的信任,高穎説:“縱令公事不成,穎亦不辭滅族”。高穎對楊堅奪取北周帝位早就心裏有靈長。
楊堅為了密謀代周,他如太史中大夫庾季才商量代周稱帝的事,庾季才説:“符兆已定,季才縱言不可,公凱復得為箕,穎之事乎”。獨孤夫人説:“大事已然,騎虎之勢,必不得下。”
滅亡強敵
對於楊堅的代周稱帝的事,北周的一些將領不服,相州總管尉遲迥聽説楊堅要奪取北周帝位,於是起兵討伐楊堅。他自稱大總稱冠,自行署還封了百官,擁戴越王招的小兒子作為討伐楊堅的旗號。
尉遲迥起兵後,他管轄的相、衞、黎、洺、貝、趙、冀、瀛、滄等州都起兵響應尉遲迥。他的弟弟青州總管尉遲勤也起兵響應,統管的青、齊、膠、光、莒等州也跟隨響就。一時間,尉遲兄弟兩人聚集了幾十萬的大軍
楊堅派關中兵迎敵,讓柱國公韋孝寬為行軍大元帥,宇文述、崔弘度、楊素等人為行軍總管,去討伐尉遲迥。
就在楊堅討伐尉遲迥時,鄖州總管司馬消難也起兵響應尉遲迥。楊堅再派柱國王誼為元帥,去討伐王誼。
在西南的益州總管王謙也起兵進攻始州,加入了討伐楊堅的行列。楊堅以梁睿為元帥討伐王謙,此時三方勢力反對楊堅,無論兵力還是勢力都很強大,基本佔據整個北周。而在長安的周室諸王也謀劃刺殺楊堅,但沒有成功。
從三方勢力及情況看,如果楊堅無法戰勝,根本不可能有隋朝之説。不得不佩服楊堅派出的大軍。從東線來看,高穎作為楊堅的派到東部監軍。當時韋孝寬與壁遲迥在沁水對陣。高穎到達到,在沁水加橋進攻對面的尉遲迥。而尉遲迥則想在韋孝寬的軍隊渡河時進行打擊,但失策了。
韋孝寬軍隊渡橋速度很快,此時高穎下令焚橋,斷絕了士卒後退之路,韋孝寬的部隊頓時士氣高昂,在他們眼裏只有戰勝才生的希望,戰敗必死無疑。
韋孝寬的軍隊很快打敗尉遲迥的軍隊,韋孝寬乘勝追擊,當追到鄴城時,尉遲迥與其子率14萬大軍在鄴城佈陣,想與韋孝寬決戰。此時尉遲勤從青州向鄴城進軍,想援助其兄。但尉遲迥很快大敗,最後韋孝寬圍城進攻,不久城破後尉遲迥戰敗自殺,他的兩個兒子及其弟尉遲勤也被俘。
此後韋孝寬又對叛軍餘部進行討伐,楊堅下令燒燬鄴城,把相州並於安陽。此時王誼征伐司馬消難的大軍到達後,司馬消難只得投降陳朝。西南部梁睿率步騎二十萬討伐王謙,幾次大敗王謙軍隊,逼近成都。最後王謙戰敗被殺,梁睿平定劍南。
此後,在長安的畢王賢、趙王招、越王盛、陳王純、代王達、騰王及各王的子孫都被楊堅以謀反罪名誅殺,北周殘餘勢力已經基本蕩平。
更改國號
581年,周靜帝下詔,把皇位禪讓給楊堅,楊堅即皇位,改國號為“隨”,改元開皇。楊堅之所以取此國名,主要還是他曾是世襲其父的“隨國公”,後又晉封為“隨王”,因而取“隨”為國號。
但楊堅定國號當皇帝后,又把國號改了。把“隨”字改為“隋”。楊堅認為“隨”字帶有“走”字,他怕所建的王朝像北齊和北周那樣短命,因而改國號。
在古代很避諱一些字,當然這是一種迷信的説法。同樣,隨意更改國號也是一件很避諱的事。楊堅改國號,並沒有使王朝長久下去,最後亡於其子楊廣。
有人認為,隋朝之所以短,與楊堅改國號有關。當然這又是一種迷信説法,隋朝滅亡主要還是楊廣太過着急,在一些事情上犯了低級錯誤而導致。
隋朝滅亡很突然,但也是眾多矛盾累計的結果。楊堅統一全國,為隋朝奠定了基礎。楊廣繼位後,本該養兵蓄鋭,楊廣着急發動了三徵高句麗戰爭。雖然楊廣戰略方向是對的,但卻使天下百姓怨聲載道,揭開了隋朝滅亡前奏。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