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戰爭法國幾乎亡國,為何普魯士不乘勝追擊直接吞併整個法國

普法戰爭法國幾乎亡國,為何普魯士不乘勝追擊直接吞併整個法國
1870年7月19日,法國因“埃姆斯密電”事件對普魯士宣戰,普法戰爭爆發,最終普魯士大獲全勝,強迫法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法蘭克福和約》。
縱覽普法戰爭,我們不難發現,在戰爭中,普魯士儘管也付出了116696人傷亡的代價,但打得法軍節節敗退潰不成軍,佔領了法國近1/3的領土,連首都巴黎也在普魯士的重重圍困中,法國幾乎亡國。
但當時的普魯士包括後來建立的德意志帝國都沒有吞併法國,而是在簽訂的《法蘭克福和約》中只索要了阿爾薩斯和洛林,不到當初佔領地區的1/10。
問題來了,既然普法戰爭普魯士打得法國幾乎亡國,為何不乘勝追擊直接吞併整個法國呢?

普法戰爭法國幾乎亡國,為何普魯士不乘勝追擊直接吞併整個法國
在普法戰爭中,法軍在普魯士軍隊面前不堪一擊,連皇帝拿破崙三世都成了普魯士的階下囚,看起來法國好像弱爆了。但實際上,普法戰爭前法國的實力並不弱。
政治上,法國從中世紀至普法戰爭前一直是歐洲舉足輕重的大國,長期佔據歐洲大陸霸主的位置,儘管法國大革命之後遭到削弱,但大國地位很快恢復,並且當時英國是盟友,俄意等國也有求於法國;
軍事上,法國實行常備兵制,法軍打遍歐、亞、非和美洲,裝備精良且久經戰陣;
經濟上,法國工業高速發展、經濟繁榮,是當時的歐洲大陸第一經濟強國,法國擁有的財富佔整個歐洲的18?僅次於英國,而且擁有廣闊的海外殖民地。

普法戰爭法國幾乎亡國,為何普魯士不乘勝追擊直接吞併整個法國
此時的普魯士也確實很厲害,並且通過普丹戰爭、普奧戰爭獲得大量土地,吞併了諸多德意志邦國,在鋼產量、人口上超過了法國,經濟發展速度也超過法國;國內鐵路、公路等交通網絡發達,極大促進了經濟發展,也使得快速調兵、調派物資成為可能。
而且普魯士經過軍事改革,擁有當時歐洲大陸最強大的陸軍和最優秀的軍官團隊,新式後膛槍炮也已經廣泛裝備部隊;並且得益於發達的交通網絡和經濟,普魯士軍隊後勤補給充足,調兵遣將速度更快。
更重要的是,普魯士對戰爭蓄謀已久,早就做好了充足準備。
但當時的普魯士連年征戰已經債台高築,欠了一屁股的債;而且普法戰爭爆發前普魯士還沒有完全消化戰爭獲得的土地;此外普魯士擊敗奧地利使得大多數德意志邦國開始對普魯士的強權政治感到反感,在普法戰爭爆發前,絕大部分的中等規模邦國都還抵制普魯士。
而奧地利在普奧戰爭失敗後於1867年6月與匈牙利正式改組為奧匈帝國,國家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工農業發達,以阿爾伯萊希特大公為首的奧匈政權更是一直想報普奧戰爭的一箭之仇。
這些都是潛在的不穩定因素。

普法戰爭法國幾乎亡國,為何普魯士不乘勝追擊直接吞併整個法國
因此綜合來説普法雙方自身實力旗鼓相當,但普魯士的戰爭潛力要明顯弱於法國(這也是一直以來普魯士包括後來的德國的通病),而且後方不穩,只要戰爭再拖長一段時間,不用法軍進攻,普魯士自己就先崩潰了。
因此普魯士並沒有徹底擊潰、吞併法國的能力,甚至連對法作戰獲勝的希望都十分渺茫,當時歐洲各國更是普遍都不看好普魯士。他們當時所做的大部分準備,是防止普魯士被法國擊敗後導致法國在歐洲大陸一家獨大。
普魯士對此也十分清楚,但法國作為普魯士統一德意志最大也是最後的阻礙,如果能夠踩着法國統一德意志,普魯士包括後來建立的德意志帝國的國際地位都將如火箭般躥升,不僅能保持自身領土完整,還能借助戰爭狠狠撈一筆,成為世界頂級列強。
因此俾斯麥還是決定豪賭一把。

普法戰爭法國幾乎亡國,為何普魯士不乘勝追擊直接吞併整個法國
但與日本這樣的賭徒不同,俾斯麥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對自身實力有很好的判斷,對國際形勢的把握更是精準。他決心要豪賭一把,但不是不管不顧一把梭哈,而是給自己留足了籌碼。
一方面普魯士制定戰爭計劃加強備戰;一方面利用俄國對《巴黎和約》的不滿拉攏俄國;又利用英國試圖進行“大陸均勢”的心理拉攏英國;並與奧匈接近,希望恢復普奧王朝友誼;同時又把普奧戰爭期間法國提出的以普魯士默許法國吞併萊茵河西岸部分領土為條件、換取法國中立的消息告訴巴伐利亞及南德諸邦,引發後者恐慌和不滿,一手推動並與其締結了秘密攻守同盟,保證了普魯士後方安全。
另一方面,為激怒法國促使法國倉促出兵,並將法軍引到普魯士預設的戰場,同時也為了讓普魯士在輿論上站穩腳跟,俾斯麥先是拒絕執行並曝光普奧戰爭時期普法之間關於領土的約定,挑撥英俄與法國之間的矛盾,讓法國偷雞不成蝕把米;然後又派人到西班牙收買新成立的臨時政府,推舉威廉一世的堂兄去當西班牙國王;最後用“埃姆斯密電”徹底激怒法國。

普法戰爭法國幾乎亡國,為何普魯士不乘勝追擊直接吞併整個法國
當然,法國成功上鈎,而整場普法戰爭幾乎就是按照普魯士總參謀部制定的作戰計劃來打的,最終普魯士大獲全勝。
但俾斯麥清楚,普魯士的勝利雖説是必然,卻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僥倖,普魯士並沒有徹底擊潰、吞併法國的能力,畢竟法國的體量和潛力擺在那裏;而且英俄等國的立場也在悄然發生轉變,既然已經通過《法蘭克福和約》獲取了最大的利益,那就見好就收,再賭下去必敗無疑。

普法戰爭法國幾乎亡國,為何普魯士不乘勝追擊直接吞併整個法國
英國方面。英法百年戰爭以英國失敗收場,之後英國開始推行“大陸均勢政策”。簡單來説就是想盡辦法維持歐洲大陸國家的實力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彼此牽制和爭奪,好牽制這些國家的海外擴張,保證英國能夠操縱歐洲政治天平,保護自身利益不受影響。
但這一政策很快就遭到法國的挑戰。克里米亞戰爭俄國的失敗使俄國在近東問題上有求於法國,意大利為了統一也需要法國幫助,尤其意大利撒丁王國為換取法國的支持把薩伏伊和尼斯割讓給了法國,使得法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極大的提升,儼然是歐洲大陸仲裁者。
並且在現代化改革下,法國實力越來越強,拿破崙三世本人更是躍躍欲試,想要再創19世紀初拿破崙一世和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輝煌統治。
英國開始擔心如果繼續下去,那麼法國很有可能會成為歐洲大陸最強的國家,必將威脅英國的利益。

普法戰爭法國幾乎亡國,為何普魯士不乘勝追擊直接吞併整個法國
在“大陸均勢政策”指導下,英國需要抑制法國,但又不好親自出手,畢竟此時英法兩國自克里米亞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後關係不錯,而且當時英國忙於鎮壓殖民地反抗,將大量精力投向海外,無論英國議會還是大眾都不願意英國冒險插手歐洲大陸的事務。
為了維持均勢,英國相信一個強大的、統一的德國可以抵消法國的力量,抑制法國和俄國的野心,而當時德意志諸邦中最強大的、又與法國有深刻矛盾的普魯士無疑是最佳合作對象。即便普奧戰爭中普魯士吞併了英國祖產漢諾威選帝侯國,與英國結成世仇,但英國還是決心利用普魯士達成“大陸均勢”。
當然了,如果普法雙方因為戰爭兩敗俱傷,那更是最完美的結局,因為那樣就可以重新恢復維也納體系下的歐洲均勢格局,保證英國的利益。

普法戰爭法國幾乎亡國,為何普魯士不乘勝追擊直接吞併整個法國
因此在普法戰爭一開始,英國即便不看好普魯士保持中立,但實際上還是偏向普魯士,在背後為普魯士提供了大筆作戰和援助性資金,希望普魯士能夠獲勝,最不濟也是個平局。
但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戰爭一開始,法軍指揮調度之混亂令人大開眼界,法軍節節敗退,空有實力卻毫無戰鬥力。到1870年9月2日,離戰爭開始不過45天,拿破崙三世就正式率8.3萬官兵向普軍投降。兩天後法國國內爆發政變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組建國防軍,法蘭西第二帝國垮台。
對普魯士來説,法國對普魯士統一德意志的威脅已經徹底消除了,但勝利來得太突然,普魯士為了能夠獲取更大的利益並不打算停止戰爭,反而繼續向法國進軍,並於1870年9月19日即將巴黎團團圍困,而且威廉一世還在1871年1月18日在法國凡爾賽宮鏡廳登基稱帝,建立德意志帝國。

普法戰爭法國幾乎亡國,為何普魯士不乘勝追擊直接吞併整個法國
到這裏戰爭就變了味兒了,普魯士對法國的自衞戰爭已轉變為侵略戰爭。而且在戰爭中普魯士所展現出來的強大的戰鬥力和野心,以及法蘭西第二帝國的迅速垮台,德意志帝國的建立,使得英國不再擔心第二個拿破崙帝國的建立,反而擔心德國(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已經在1871年1月18日加冕成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建立了德意志帝國,所以此處稱德軍)會藉機坐大。
因此當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代表梯也爾法國遊説歐洲中立各國,以廢除共和國、立國王為條件換取他們的支持,儘管遭遇失敗,但英國還是源源不斷地向法國補充大炮、槍支、彈藥等戰爭用品,希望法國的共和政府能夠最終獲勝。
不過最終法國還是失敗了,英國的立場因此迅速發生了轉變,英國不再支持德國的強大,轉而將德國視為威脅英國世界霸權的最強勁的對手,反對德國吞併法國。

普法戰爭法國幾乎亡國,為何普魯士不乘勝追擊直接吞併整個法國
俄國方面:俄國為了打破1856年《巴黎和約》對俄國的限制,選擇在普法戰爭中保持“善意的中立”,並且在俄奧邊境陳兵10萬,同時承諾普魯士,如果奧地利加入普法戰爭,它也將出兵幫助普魯士。
之後的發展也如俄國所希望的那樣,普法戰爭普軍大獲全勝,最終統一德意志建立德意志帝國。作為俄國中立的回報,在1871年3月召開的倫敦會議上,俾斯麥幫助俄國掙脱了《巴黎和約》所規定的黑海中立條款的束縛,再次確定了封閉海峽、禁止外國軍艦通行的原則,保證了俄國的利益。
但德國與奧匈的接近引起了俄國的警惕,奧匈的前身奧地利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對俄羅斯保持敵對中立的政策惹惱了俄國,俄奧關係已經惡化,德國與奧匈接近,就相當於變相扶持奧匈,這對俄國明顯是非常不利的。
同時德國的快速崛起引起了俄國的不安,俄國並不希望德國過分削弱法國,更不希望德國成為歐洲新的霸主,因此也極力反對德國吞併法國。

普法戰爭法國幾乎亡國,為何普魯士不乘勝追擊直接吞併整個法國
奧匈帝國方面:在普法戰爭爆發前,俾斯麥對奧匈威逼利誘,迫使奧匈在戰爭中選擇中立。而普法戰爭普魯士的大勝、德意志帝國的建立讓哈布斯堡王朝重新稱霸德意志的幻想破滅,此後奧匈將目標轉向了巴爾幹地區。
如果德國真的吞併了法國,難保奧匈不會成為下一個目標,畢竟在普奧戰爭中,如果不是俾斯麥需要他在普法戰爭中保持中立,普魯士早就打進了維也納。
其他國家也是人人自危,畢竟德國是如此的強大,如此的富有侵略性,連歐陸霸主法國都跪了,如果法國真的被吞併,那麼自己很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目標。
因此以英俄為首的歐洲諸國紛紛反對德國吞併法國,而苛刻的《法蘭克福條約》已經是他們能夠接受的最大底線,如果德國執意吞併法國,英俄等國必將扯起反德聯盟大旗,發動對德國的軍事打擊。
面對整個歐洲的全面圍攻,到時候德國不僅吃到嘴裏的要吐出來,甚至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這必然使得吞併法國成為了一筆賠本買賣。

普法戰爭法國幾乎亡國,為何普魯士不乘勝追擊直接吞併整個法國
從查理曼帝國分裂為東、西、中法蘭克三個部分開始,德法兩國的祖上就因為領土分割問題尤其是阿爾薩斯和洛林鬧得不可開交結下仇怨,在之後的發展中,兩國之間不斷爆發戰爭,矛盾也是越結越深。
因此當拿破崙三世投降後,法國人民沒有投降,反而在兩天後發動起義,推翻了法蘭西第二帝國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並且迅速組織國民自衞軍。可惜政權很快被法國金融大資產階級攫取,他們組成了以特羅胥將軍為首的“國防政府”。
面對巴黎人民實現全面武裝、對抗普魯士軍隊的要求,代表大資產階級的國防政府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不被損害,並阻止革命運動繼續發展避免威脅自己的統治地位,不僅未作積極抵抗,不給首都以外法軍以增援,甚至還企圖與敵人勾結儘快締結合約結束戰爭。
在法國國防政府消極抵抗下,9月19日普軍重兵包圍巴黎,9月23日佔領法國東北部交通樞紐圖勒,9月27日佔領法國東北部重鎮斯特拉斯堡,法國東北部幾乎全部淪陷,巴黎岌岌可危。

普法戰爭法國幾乎亡國,為何普魯士不乘勝追擊直接吞併整個法國
此時巴黎的工人和勞動羣眾挺身而出,成立了國民自衞軍。“在最初那些日子裏,他們包圍了區政府,要求發給武器”,“前來報名投軍的公民人山人海,致使滿足報名的要求成了最大的困難”。自衞軍人數最多時有194個營,約30萬人,34萬支步槍,並且自己鑄造了400門大炮。
除了自衞軍,整個首都還有13萬正規軍、11萬別動隊,巴黎防禦設施堅固齊全,各地軍隊和人民在巴黎人民的鼓舞下廣泛開展游擊戰,襲擊普軍後勤供應線,牽制了大量普軍部隊。
在巴黎人民的強大壓力下,國防政府被迫採取措施以加強巴黎的防務,不敢直接開門揖盜。

普法戰爭法國幾乎亡國,為何普魯士不乘勝追擊直接吞併整個法國
不過國防政府中也不全是賣國求榮之輩,在巴黎圍城期間,內政部長甘必大冒着風險於10月7日乘氣球離開巴黎到達圖爾,以內政部長兼領陸軍部長之職主持整個巴黎以外的工作。他重整部隊,建立了一支包括步兵、炮兵、工兵在內的60萬人的盧瓦爾集團軍,還準備了足夠裝備41個炮兵連的物資。
重整旗鼓的法軍給普軍指揮部造成了極大的麻煩,普魯士必須儘快解決戰鬥。而就在此時,手握法國最後一支精鋭部隊的巴贊元帥向普魯士投降,交出了梅斯要塞,普軍趁機抽調部隊擊敗了法國盧瓦爾集團軍和北方集團軍,對法軍士氣造成嚴重影響。
見此情況,國防政府趕緊派梯也爾前往普軍大本營進行停戰談判,再次準備賣國求榮。這一舉動惹惱了巴黎人民,憤怒的人民在10月31日發動起義,儘管遭到國防政府的鎮壓而失敗,但迫使國防政府放棄停戰談判繼續抵抗。

普法戰爭法國幾乎亡國,為何普魯士不乘勝追擊直接吞併整個法國
但圍城越久,巴黎的情勢就越危急,領兵在外的甘必大組織盧瓦爾集團軍在11月7日發起進攻,並於11月9日收復了奧爾良,鼓舞了法國軍民士氣,也造成普魯士朝野的混亂,延緩了普軍向法國縱深進逼的速度,減輕了巴黎的壓力。
1870年12月27日起,為了儘快結束戰爭,普軍使用502門重炮對巴黎實施轟擊,無數建築物被摧毀,巴黎人民死傷枕籍,但成功抵擋住了普魯士的進攻。
1871年1月初,為了切斷普軍後路,甘必大組織力量開闢東部戰場,打到了普法邊境重鎮貝爾福城下。
但國防政府始終想投降,1871年1月22日,忍無可忍的巴黎人民再次發動起義,但起義很快被再次鎮壓。

普法戰爭法國幾乎亡國,為何普魯士不乘勝追擊直接吞併整個法國
1月28日,梯也爾、法夫爾一夥和德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停戰和巴黎投降協定》,斷送抗戰局面。之後德法草簽凡爾賽和約。在國民議會批准和約草案之前,德國獲得了將軍隊開進巴黎的權利。
3月1日,法國國民議會批准和約,德軍在巴黎舉行入城儀式開進巴黎。
不過因為巴黎人民的反抗和敵視,一直到3月3日撤出巴黎,德軍都不敢高奏凱歌以勝利者的姿態在巴黎城內橫行,只敢佔據一個小角落,做示威性質的佔領。
法國人民的頑強抵抗震撼了德國人,且不説是不是真的吞得下法國,就算真的吞下了,也得小心被法國人的硬骨頭戳的腸穿肚爛,最後不得不吐出來。

普法戰爭法國幾乎亡國,為何普魯士不乘勝追擊直接吞併整個法國
儘管沒有吞併法國,但普魯士的目的已經完全達到,得到了阿爾薩斯和洛林這兩塊重要的煤鐵產區和高達50億法郎的戰爭賠款,並且通過戰爭消除了法國對德意志統一的影響,一個嶄新的強大的德意志德國出現在歐洲地圖上,改變了歐洲政治格局。
只不過普魯士對法國的大肆掠奪使得法國人民怨聲載道,埋下復仇的種子,德國與法國之間的矛盾因此愈發激烈,雙方先後因為利益關係分別締結了同盟國和協約國,展開激烈的軍事競賽,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686 字。

轉載請註明: 普法戰爭法國幾乎亡國,為何普魯士不乘勝追擊直接吞併整個法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