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利川思源實驗學校李瑤:智慧教育推動利川思源走出大山

由 都超英 發佈於 經典

芥末堆 11月23日 七里香 報道

今日,在主題為“或躍在淵:教育的信心與發展”的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上,利川思源實驗學校李瑤發表了題為《小小平板,大大能量——利川思源智慧教育探索之路》的演講,向大家介紹了利川思源是如何探索智慧教育的。

利川思源

五年前,利川思源正式開學。全國思源學校的定位,是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更好地接受教育,全國有220多所思源學校,都建在國家級貧困縣。而利川思源成為了全國智慧教育示範校,中國智慧教育聯盟創始成員校,湖北省第三批數字校園試點學校,2019年度全國智慧教育示範學校,多次承辦州、市級教育信息化培訓會,兄弟學校10多次來校參觀學習。

如何突破?

阿奇舒勒的創新發展理論告訴我們,任何領域的創新和生物系統一樣,都存在產生、生長、成熟、衰老、滅亡,都滿足S-曲線進化規律。把這個原理放在教育系統來看,傳統教學模式是工業時代的產物,智慧課堂就是在互聯網時代和智能時代應運而生。那麼當前的教育系統,也就呈現出雙s曲線。這兩者之間存在着代差。

從學校教師的年齡構成來看,以利川思源為例,大約有200名教師,4000名學生,學校的教師構成大概是5%的90後,40%的80後,50%的70後和5%的60後。但是學生説100%的00後。這樣一種構成,造成的局面就是:教師是上個世紀的人,接受的是傳統教學,他們用上個世紀的教學方式在教這個世紀的學生。也就是一羣互聯網時代的移民、難民在用過去的知識教一羣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而這些孩子將要面對的是未來的生活和工作,明天會發生什麼?沒有人知道。那麼這樣兩種人羣中間就有代差,如何突破,這是一個問題。

所以,當時利川思源的王校長也想用新的方法,來解決現有的問題。他要在全校推行智慧課堂。於是,2017年9月,在言愛基金和市政府的共同投入下,學校與OK智慧教育合作,全面推行智慧課堂。54個班,3000名師生共同拉開了利川思源課堂改革的序幕。

學校的課堂架構發生了變化,有了教育雲平台,教室裏有了雲盒,師生們有了專用的教師機和學習機,每個人都有了個人空間。家長也有了家校聯繫的App。在雲,管,端和應用的支撐下,利川思源進入了教育信息化2.0時代,開始了智慧教育變革之路。

變革之路

利川思源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是普及應用。在普及階段,利川思源做了兩件事。

  • 第一,教師理念與操作培訓。變革從思想開始,只有思想變了,行動才會跟着變。
  • 第二,全民公開課活動。通過活動促進使用。

僅一個多月,學校開展了200節智慧課堂公開課,三輪公開課下來,全校教師都能流暢地使用智慧課堂教學。

第二階段,利川思源做了五個方面的工作:專家請進來、教師走出去、精細化磨課、技能培訓、名師引領。通過這一階段,全校教師都能全場景使用智慧課堂教學,新型教學模式雛形也出來了。

在第二任校長牟倫武校長的帶領下,學校成功申報了市級的瑤瑤智慧課堂名師工作室,以名師帶團隊的形式,深入推進改革,開展課題研究,持續開展多元校本教研,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學校智慧課堂也進入了第三階段,提升水平。

經過三年實踐,學校的變革真正有了新成果。

變革新成果
  • 首先就是科學精準又高效的新管理。通過校後台,教師的備教改輔科學監管,學生自主學習實時掌握,學生課堂學習精準分析。
  • 新校本資源:初中全學科、數據化、優質、共享。三年下來,教師沉澱了89萬條適合學校校情的,可流轉共享不斷優化的校本資源。
  • 新教研模式:形成了以瑤瑤工作室為支點的多元化教研。採用1+1+11+N的教研方式,即一位校長+一位智慧名師+11位工作室骨幹成員,去一層層做教研。從校長聽課,到名師工作室深度研究,再到師徒結對精準幫扶,最後就是所有學科教研組全員參與。
  • 新課題
  • 新教學模式:課前三備,定位學生需求,開放自學;課中六步,立足學情反饋,教師導學;課後三層,分析學習動態,輕鬆悟學。
  • 新課堂:教師因材施教,學生學其所需。
  • 新學習模式
  • 新的學習:每個孩子都擁有學習主權,都能在自己的學習區學習。
  • 新成績。2018年中考,利川思源成績再創歷史新高。580分以上的優秀學生人數與去年相比,增長了195.7%;2019年中考,利川思源重點高中錄取人數,佔了全市總錄取人數的1/4,在恩施州的五率一分排名一路高升。2020年中考,660分以上40人,600分以上297人,589分以上344人,579分以上388人,五率一分排名居恩施州城鎮學校之首。

李瑤為大家簡單介紹了利川市的停課不停學方案:OK智慧教育擁有OK智慧教育雲平台、為師生提供教師空間、學生空間、OK雲課堂和OKAY+家長客户端。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OK教師空間進行智能備課,將預習素材推送給學生,學生通過OK學生空間完成自主學習,OK智能雲平台會將學生自學數據傳輸到教師空間,讓教師精確知道學生學情。藉助大數據計算技術,教師掌握了學生數據,所以上課過程中,教師能夠因材施教,學生學習的也是自己不會的知識點。課後,教師再通過教師空間給學生推送個性化的作業和輔導資源。這樣,我們就完成了整個教學環節。這些也讓利川形成智慧教育城市雛形,建立了區域學習共同體,一個無邊界的學習社區。

未來,藉助智慧課堂,可以構建一個無邊界的學習社區,每個孩子都是學習的中心。每位孩子都能夠享受城市孩子同頻的公平、優質而適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