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臨近,這段時間不僅是高考學生和家長的緊張備考期,更是高考相關產品的火熱銷售期。從“押題密卷”到“專用內褲”,再到“聰明藥”……圍繞考生衣食住行,商家動足腦筋,深挖“高考經濟”。説到底,這些都是家長的焦慮心理被利用,他們總是想“討個彩頭”“買個安心”。(據5月26日《北京晚報》)
高考來襲,每名高考生都希望取得好成績,尤其家長也捨得在孩子高考上投資。高考也催生着高考經濟,比如,有宣稱“絕密”的押題,除此之外,從冠以“祈福”之名的文具,到專用內褲、清華北大襪子、轉運T恤,以及給考生母親穿的“旗開得勝”旗袍、給考生父親穿的“馬到成功”馬褂……這些熱銷品也滿足了一些人羣的消費需求。
高考各路“神器”雖有着一定的市場,但不容忽視的是,消費者若痴迷於此,很可能會被收割智商税。比如,押題卷多采用厚實牛皮紙袋包裝,使用密封條粘貼,有些甚至還在袋子上印出“絕密”“泄露天機”等字樣,進一步營造神秘感,不少產品更列出歷年押題成果。而實際上,其押題並不是名實相符,消費者對此一味信奉反倒會被忽悠、誤導。
警惕被高考各路“神器”收割智商税,關鍵是考生和家長增強防範意識。比如,網絡上還有一些商家販賣所謂的“祈福靈符”,標明可提供作法視頻、直播開光過程;還有不法分子將違禁藥品包裝成靈丹妙藥,兜售給病急亂投醫的考生和家長。如果家長對此痴迷,不僅會被套路,更有可能影響到孩子的高考成績,畢竟,迷信的東西信不得。
對於高考經濟市場中存在的亂象也亟待加強監管。此前針對天價高考房,湖北省物價局就曾發出提醒告誡書,表示將嚴查考試期間的價格違法行為。同時,筆者以為,對於市面中出現的違法違規宣傳,以及封建迷信產品等,也有必要加強規制。如,打着高考“密卷”甚至“原題”的名義引誘家長考生就是詐騙,對此絕不能縱容。
同樣,不能忽視的是對“聰明藥”依法打擊。據報道,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了十餘起走私、運輸、販賣毒品罪,揭示了“聰明藥”的真身——莫達非尼、利他林、專注達等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它們均為國家管制第一類精神藥品。對此,相關部門當引起重視,對於兜售不法精神藥品的行為切實加大打擊力度。
總而言之,高考是全社會關注的大事,讓學生從容走向考場最為重要。高考各路“神器”的出現,無疑是在給考生添亂,更是在擾亂社會秩序,對此絕不能掉以輕心。當然,家長和學校也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高考的價值和意義,終歸來講,高考“一考定終身”已經不復存在,與其迷戀各路“神器”,遠不如踏實下心來,以平常心應考。
(東方網)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