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救父親,十二歲中國女孩主動請纓,最後救下父親,救下一座城市

由 解洪海 發佈於 經典

中國歷史上巾幗英雄是不缺的,花木蘭、穆桂英等等,都是羣眾喜聞樂見的女中豪傑。可惜的是,這些女英雄的故事都是文藝作品,真正的史書上並沒有記載。
見諸於史料的女英雄有秦梁玉、冼夫人、瓦氏等等,都是能夠領兵作戰的女將。她們還有共同特點,率領的都是土兵,而非朝廷正規軍。由此看來,在傳統文化下,中原女性是很難成為巾幗英雄的。有時,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女性也會有機會展露一下頭角。
西晉時期的小姑娘荀灌,像一名真正的特種兵那樣,完成了一項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她衝破數千敵軍的包圍,搬來救兵,解救了全城的百姓。

説起藩王作亂,大家首先會想的可能是朱棣。其實,朱棣不是第一個造反成功的藩王,西晉時期的好幾個藩王都自立稱帝。可問題是,這種皇帝空有稱號,卻根本指揮不動其他藩王。
司馬炎建立的西晉王朝大概是歷史上評價最低的漢族王朝。作為開國皇帝,居然把皇位傳給一個白痴。與此同時,又大力加強司馬諸王的實權,人為地造成了藩王割據。
司馬炎以為自己的親戚會幫他守衞江山,可是在皇位面前,這些親戚根本不買賬,一有機會就想取代白痴皇帝。更讓人無法原諒的是,為了爭權奪利,司馬王爺們紛紛招募內遷的胡人為兵,以壯大自己的實力。

從漢朝開始,被打敗和投降的匈奴等胡族,遷到長城以內,接受漢朝的管制。這些胡人仍然保持着草原上的習性,野蠻善戰,對西晉朝廷毫無恭敬之心。
這種情形很像古羅馬帝國的末期,日耳曼蠻族取代羅馬公民成為帝國軍隊的主力。等到這些蠻族意識到帝國已經完全空虛時,便舉起了屠刀,把古羅馬帝國變成了一個歷史名詞。
如果沒有江淮防線擋住胡人的鐵騎,晉朝很有可能會步古羅馬帝國的後塵。而荀灌所在的時代正是西晉末期,最後一個正統的西晉皇帝司馬鄴稱帝后,不服從他的地方豪強比比皆是。

荀灌的父親是宛城太守荀崧,先祖是最受曹操器重的謀士荀彧,算得上當時的士族高門,他家就不承認司馬鄴的帝位。但是,你不承認不等於人家不會派人來。這不,司馬鄴派來接收宛城的官員領兵來了。
來的是大將杜曾,司馬鄴還是藩王時,就跟着他上陣了。杜曾手下有萬人,是荀崧兵力的兩倍多。杜曾把宛城包圍後,要求荀崧投降,否則就困死全城。
城中糧食只夠吃一個月,荀崧思來想去,只有派人出去求救才有希望。但問題是,派誰去呢?城中的官員人心惶惶,大部分還不怎麼可靠,派這種人出去,搞不好直接就投降了。
而且這麼危險的事情,非智勇雙全的戰士不能勝任。出城後,敵眾我寡,只要被發現,難免九死一生。這時,十三歲(古人都講虛歲,小荀灌實歲只有十二歲)的小荀灌站了出來,小荀灌主動請纓出城搬救兵。

荀灌一點也不像那個時代的女孩子,從小就舞槍弄棒,練習武藝。再加官宦之家,肉食管夠,身材高出尋常孩子一大截,一般人還真打不過她。荀崧萬般無奈,只好同意,實在是沒有合適的人選啊,兩個兒子都是書生,還沒有這個女兒能打呢。
荀灌率勇士數十人,藉助夜幕溜出城去,向襄城太守石覽求援。石覽和荀崧是好友,不會見死不救。荀灌只要能躲開杜曾的人馬,宛城就有希望。
但是,杜曾的軍隊實戰經驗豐富,很快就發現了荀灌一夥人,追了上來。荀灌放棄大道,走山路,利用熟悉魯陽山地形的優勢,經過諸多磨難,才擺脱追兵。

荀灌沒日沒夜地趕路,花了整整三天的時間,才到達襄城。石覽見到她後,馬上答應出兵。不過,石覽只有五百多兵力,不一定能打得過杜曾。他想找尋陽太守周訪一起出兵,這樣就不用怕杜曾了。
荀灌按照石覽的建議,給周訪寫了封信,模仿自己父親的筆跡和語氣,表示只要周訪出兵搭救,便願意與他拜為兄弟。
周訪是寒族出身,平時也沒機會結交荀崧這樣的士族,接信後自然高興,派出3000軍馬趕來宛城。
杜曾見援軍眾多,只得退兵。荀崧聽説女兒的事情後,非常高興,果真與周訪結拜,並把荀灌嫁給了周訪的兒子,荀家又多了一個強援。
可惜的是,這樣英勇聰明的女英雄,日後再也未見於史書,憑她的才智,理應能為國家做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