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 | 新時代奮鬥者“5+2>7”,小牛老師有解法

新時代奮鬥者

“5+2>7”,小牛老師有解法


半月談記者  蕭海川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校配合,更離不開家庭教育。“5+2=0”的教育怪圈是老師對一些孩子家庭教育缺失的無奈調侃。

在山東濟南,有一位青年教師,她從自身教學實踐出發,從“互聯網+公益”着力,利用業餘時間,組建團隊為家長羣體義務錄製微課,突破三尺講台的空間限制,讓更多家長、孩子受益。她就是濟南歷下區俊德實驗學校語文教師李曉康。


上班教娃娃,下班教家長:

3年錄製1300節微課


“孩子考試結束後,可能許多家長覺得成績還沒出來,不需要關注孩子。實際上,家長應注意孩子反應並適當詢問……”這段話來自網絡音頻微課《(小牛談家教)期中考試以後家長做點兒啥》。

回憶2017年初錄微課的情景,在網上自稱“小牛老師”的李曉康説,自己花了一天時間寫底本,大概有四五千字。一個星期天,一口氣講了下來。沒想到這一講就是70多分鐘,好多人都反映內容不錯。

從期中考試到假期安排,從家庭家風到習慣養成,從尊重孩子個性思維到父母參與子女成長……李曉康的微課主題幾乎覆蓋了家庭教育的各個方面。在她帶動下,一線教師和在校大學生加入進來,目前微課已有了錄製公益團隊,積澱成九大系列、1300多節微課的公益平台。

現在,李曉康在互聯網微課App軟件上開設的“開心益課公益育人平台”,人氣超高,近110萬人點擊。而李曉康的本職工作也沒有放鬆。有同事跟她打趣,説她是“白天上班教娃娃,晚上下班教家長”。


線上微課讓她看到新的可能


是什麼讓李曉康對錄製微課投入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

2008年大學畢業的李曉康,在家鄉濟南一所小學擔任二年級語文老師兼任班主任。在期中考試後的家長會上,一位學生的父親不僅姍姍來遲,還渾身一股酒氣。

李曉康説,這般情景直接把自己弄蒙了,這位家長呼出的酒氣始終繚繞在教室裏。自己心中準備好的家長會內容,也被“吹跑”了。

原來,這所小學地處濟南城鄉接合部,主要生源是周邊外來務工子女。他們家庭生活背景多樣、家長工作環境複雜,讓每名老師都感到壓力巨大。有的父母搞經營,從早忙到晚,顧及子女學業只有晚上一兩個小時;有的家長以打零工為生,為省話費三天兩頭更換電話號碼;有的家庭一家三口擠在一間房裏,孩子只得趴在牀沿上寫作業。

“當時家訪中遇到這些情況的確觸動了我。”李曉康説,自己真切體會到老教師所説的“5+2=0”:學校教育再努力,沒有家庭教育的支持,也只能是原地踏步。

“辛苦老師在學校裏多管管孩子”,這是那些年李曉康從家長口中聽到最多的話。這既有無可奈何,也有教育懈怠,歸根結底,是沒有人來科學教導父母們如何“成為父母”。

此後,李曉康嘗試過在家長QQ羣、微信羣裏共享相關文章、分享自己教學體會,但效果並不太好。“有些家長平常就不讀書、不看報,自然不會認真看完那些文章。效果雖有,但總不理想。”李曉康説,隨着網絡視頻行業發展、線上教育逐漸普及,她看到了一種新的可能。

半月談 | 新時代奮鬥者“5+2>7”,小牛老師有解法


小目標是成為互聯網型人民教師


“手捧一顆心,甘為孺子牛”,這是李曉康秉持的格言。錄製微課,已經成為李曉康生活的一部分。無論身處何地,在約定的時間,新錄製的微課總會如期而至。“這就像是我與大家的一個約定。要是意外斷更了,該怎麼給孩子們交代呢?過不了自己心裏的那道坎。”李曉康説。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互聯網+教育”在2020年春季學期勃然而興。李曉康認為,互聯網理應被更多人理解與認識,教師羣體更應主動擁抱正在來臨的未來。

“教師不墨守成規,學生自然勇於創新。”李曉康説,自己為今後職業發展立下了小目標,那就是成為一名互聯網型的人民教師。“這一過程就如同登山。有所挑戰,才會有所期待。”

(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81 字。

轉載請註明: 半月談 | 新時代奮鬥者“5+2>7”,小牛老師有解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