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從2021年開始推進相關改革工作,到2024年,基本建立以統一高考為基礎、省級專業考試為主體,依據高考文化成績、專業考試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高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制度,基本形成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藝術人才選拔評價體系。
從藝考改革方向來看,就是要通過提高文化課成績要求,解決以往某些藝術學校在招考、教學過程中“重藝術輕文化”的問題,也讓藝術人才能夠通過必要的文化課學習投入,掌握更為全面的文化綜合素質。這有利於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學到更多知識,建立更理性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能夠將所學文化知識用於未來的藝術輸出,建立更為良性的藝術人才培養體系。
藝術是藉助各種創作手段或媒介,塑造形象、營造氛圍,來反映現實、寄託情感的一種文化形式。藝術與文化密不可分。回顧世界藝術發展史,無論是繪畫、雕塑、攝影、設計等專業學科,還是影視、音樂等更偏大眾性的學科,都需要通過持續的藝術創造來提煉出具有典型性、反思性的藝術形象,這也是各藝術領域經典作品的共同特徵。
而能夠創造高品質藝術作品的藝術人才,不可能只學習所謂的藝術創作技巧,而忽視文化課學習。如果説創作技巧是藝術的表,那麼深厚的文化素養就是藝術的裏,只有深入學習各類必要的文化知識,藝術創作者才能將充沛的情感,以美學乃至哲學的形式在作品中反映,讓受眾在娛樂、消遣的同時,感知藝術創作的美學和哲學訴求,引發對於自我及世界萬象的深層次認知,也引發更大範圍的情感共鳴,如此才能保證藝術作品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近年來,在影視等藝術創作領域,圍繞部分從業者文化素質偏低、屢屢違反職業操守的爭議不斷,部分影視文化作品格調、內容不高,無法滿足公眾日益提升的藝術審美標準,也成為行業痛點。究其原因,還在於部分藝術從業者在學校階段不注重文化課學習,忙於跑劇組走穴,最終文化素質不過關,導致了對於作品、藝術的認知能力低下,很難交出貼近作品精神內核的演繹表現。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從業者因基本文化知識缺乏也屢屢鬧出笑話,比如在一檔電視節目中,一位明星指着自己的腳踝説“腳裸”;一位以“創作才子自居”的歌手把“尷尬”唱成“監介”,等等。
文化素養的缺乏,還會讓某些藝術行業從業者對於社會文明標準缺乏敬畏。某些從業者爆出的失德乃至違法事件,看似是道德缺失,本質上更是在文化啓蒙階段沒有通過嚴格的學習,培養自身的綜合文化意識,文化缺“鈣”造成人生缺“知”,最終走入歧途。
近幾年,國家日益重視藝術生的文化課成績。2018年年底,教育部出台文件,規定自2019年開始,藝術生高考文化課錄取控制分數線不低於當地二本線的70%或75%,而2018年的要求是不低於當地二本線的65%。此次新政進一步強化藝術生的高考文化成績,也即明確了文化素質不再是藝考的“可選項”,而成為名副其實的“必修課”。
藝考提高文化課成績要求,推動各藝術院校改革教學模式,注重對藝術人才全面性、人文性的培養,避免出現所謂“偏才”、讓藝術人才實現綜合發展。兼顧藝術與文化學習的學生,能在四年大學期間獲得文化與藝術內涵的雙重提升,通過文化修養的積澱,為未來藝術創作生涯的厚度奠定基礎。如此,我國藝術文化事業將獲得更長久的生命力,湧現出更多德才兼備的藝術人才。
(黃河評論信箱:[email protected])
編輯:梁冰
統籌: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