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有人問:誰是中國歷史上最節儉的皇帝?

由 公冶爾藍 發佈於 經典

中國自古以來,以節儉為美德,這既是一種比較良性的道德觀,同時也源於農耕文化下的低產出,滿足不了所有人都大手大腳。但從天性上講,多數人骨子裏都喜歡奢侈享受,條件許可的話,多半傾向於炫耀性消費。所以,古代即便艱難的時期,路有凍死骨,依然朱門酒肉臭。

古代中國,皇帝無疑居於消費鏈的頂端,很多時候,全天下產出的大頭,都被皇帝及皇室揮霍掉了。當然,偶爾也會出現一些“力行節儉”的皇帝,如漢文帝劉恆、隋文帝楊堅、清朝道光帝愛新覺羅·旻寧等等。這些皇帝之所以被人稱為“節儉”,一個重要的理由是他們努力過“樸素的日子”。

比如説漢文帝,他穿草鞋上殿辦公,衣飾簡單,不刺繡,不帶花邊,龍袍上常打補丁,當皇帝二十三年也未曾修建過宮殿,諸如此類,不一而足。但皇帝終究是皇帝,手指縫裏隨便漏一點,就不知道夠普通老百姓吃多少年。漢文帝對於自己喜歡的男人鄧通,僅前後賞賜累計就有億萬錢之多,使其富甲天下。

又如道光帝,也有種種節儉的傳説。其中有個故事是這樣的:某次道光突然問大臣:“愛卿,今天早上吃的什麼?”大臣答:“回皇上,早上臣吃了個雞蛋。”道光帝一聽就不高興了,斥道:“你家真有錢!”吃雞蛋的大臣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惶恐半天,靈機一動解釋説:“臣的雞蛋不是買的,而是家裏養的雞生的蛋。”道光皇帝果然不怪罪了。事後大臣才知道,道光帝曾問採買的太監,雞蛋多少錢一個,太監回答説一個雞蛋要30兩銀子,道光帝覺得貴,於是很少吃雞蛋。這個或許是老百姓調侃道光的故事,很足以説明,道光的所謂“節儉”,老百姓並不買賬。

總而言之,皇帝和節儉,這兩個詞先天就犯衝,説某個皇帝節儉,笑笑就行,當真你就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