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頓戰爭開始時羅馬的綜合國力已超越馬其頓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雨欣侃藍領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歷史上馬其頓方陣在西方一度是無解的存在,而後來在戰場上輸給羅馬人的原因我就分成兩大塊來看。馬其頓方陣羅馬人軍事上的優勢在歷史上戰術靈活的一方總是能讓敵方處於被動的窘境。而羅馬人相對馬其頓方陣則更加側重於團隊作戰的靈活,另外就是在各種複雜的地形上良好的適應能力。但説起靈活,可能會有人疑惑,羅馬人的軍隊和當時馬其頓的軍隊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雙方的軍隊構成中,步兵佔據了絕對數量。早期的羅馬人在軍事上曾經參考過亞歷山大的軍事體系,但在實戰中,羅馬人為了能夠適應戰場環境而不斷改進戰術。對於傳統的希臘重步兵的戰術,羅馬人認為他們過於龐大且在亞平寧半島的丘陵無法進行部署,這讓羅馬人吸取了這一教訓,進行了較為合理的編制,增加了戰場上的靈活性。而羅馬人的重步兵方陣的泛用性也要強於後來的馬其頓方陣。軍團的靈活性可以讓將領使用自己的輕裝部隊與騎兵同敵方交手時,還可以用第一線的長矛兵抵禦敵人方陣的衝擊。

馬其頓戰爭開始時羅馬的綜合國力已超越馬其頓

亞歷山大大帝當然,羅馬人在學習能力上是很強的,在與對手的較量中羅馬人不斷吸取他人的長處改進自身的不足,這既包括了戰術,也包括了裝備等方面。例如之前的第一次布匿戰爭和幾乎同一時期的第二次布匿戰爭。 而歷次實戰經驗(皮洛士戰爭、布匿戰爭等等)讓羅馬人的軍事體系日漸成熟。在馬其頓戰爭時,羅馬人的軍事體系已經發展為周邊最為完善的。在訓練水平上羅馬也做的不錯,當時羅馬規定參加羅馬軍隊的新兵,都要進行嚴格的訓練,這包括格鬥、攀登、跑步等,並在訓練中揹負相當重量的裝備。在紀律上,羅馬軍隊可以算得上嚴明,這一點早在前471年便已體現,當時羅馬人使用了十一抽殺律。此外羅馬人還制定了獎勵制度,極大地激發了士兵們在戰爭中的積極性。並且,此時勢頭上如日中天的羅馬人在動員力上也要勝出馬其頓數倍的優勢。(根據波利比阿的估計,羅馬在前225年能夠動員70萬以上的兵力,而馬其頓則勉強拉起十萬人。即使把波利比阿的數據折成一半,也非馬其頓可以比擬。)

馬其頓戰爭開始時羅馬的綜合國力已超越馬其頓

馬其頓示意圖可以説在這些因素的融合下,讓羅馬人能夠擊敗馬其頓人的方陣,而後來的歷次馬其頓戰爭中,羅馬人也曾多次敗給馬其頓,但在戰爭中卻越挫越勇。與此同時,羅馬決策者的能力也要比這一時期的馬其頓強。馬其頓軍事上的諸多缺陷這其中包括了馬其頓軍事水平的下降、兵源水平等一系列問題。在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帝國三分,作為繼承亞歷山大大帝遺產之一的馬其頓,在使用馬其頓方陣上,並沒有在亞歷山大大帝死後隨着戰爭而改良,反而隨着時過境遷變得呆板起來。原本在亞歷山大大帝時期打造的馬其頓方陣講究的是多兵種之間的優劣互補,以保證馬其頓方陣的強大。但隨着亞歷山大大帝死後,繼業者們在指揮水平上開始下降,而馬其頓方陣的構成也發生了變化,這一變化不是往強了去變化,而是變得弱化起來。方陣中騎兵、輕裝步兵的比例和地位開始下降,並且方陣中的長矛兵使用的長矛從原先的不到5米增加到後來的6.7米,過於強調長矛的作用。這種變化導致馬其頓方陣不僅弱化了兵種合成的優勢,反而放大了弱點。這使馬其頓方陣只有在正面與敵人廝殺時才能顯出它的強大威力,一旦遇上不按套路出牌的對手,其弱點將會被無限放大。

馬其頓戰爭開始時羅馬的綜合國力已超越馬其頓

在兵源素質上,從馬其頓在軍隊的構成上可謂是雜七雜八,有僱傭兵也有引入的非拉丁人口。這影響了馬其頓軍事的紀律和組織能力。當羅馬人兵鋒直指馬其頓時,馬其頓無論從戰術還是兵源上都對羅馬人不佔優勢。在第一次馬其頓戰爭時,由於羅馬人還要對付迦太基,故而無法使出全力,但從第二次馬其頓戰爭開始到以後的第三次和第四次馬其頓戰爭,馬其頓在軍事上的弱點開始暴露了。最為典型的當屬第三次馬其頓戰爭中的彼得那戰役。在戰役之初,羅馬人在馬其頓方陣的正面碰撞中確實是吃了大虧,但隨後馬其頓方陣在行進過程中遇到崎嶇的地形時,出現了軍團無法保持嚴整的陣型,這給了羅馬人可乘之機,羅馬將領保盧斯充分抓住這個弱點,給馬其頓方陣予以致命一擊,導致馬其頓方陣崩潰。這一戰也確立了羅馬人在希臘世界的主導地位。另外,國家之間的全面戰爭拼的是綜合國力,不是一個馬其頓方陣就能解釋得完。馬其頓戰爭一開始,羅馬人在綜合實力上就已明顯的強於馬其頓,羅馬人在動員力、將領水平、戰術等方面都強出馬其頓不少。而且羅馬人在戰爭中也擁有更多的盟友。當時,同盟者每年都向羅馬提供八萬到九萬人的輔助部隊。綜合以上原因,羅馬在和馬其頓的交戰中才能獲得勝利。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97 字。

轉載請註明: 馬其頓戰爭開始時羅馬的綜合國力已超越馬其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