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為什麼姚啓聖總能做一把手,兩個細節直接告訴你原因
在《康熙王朝》中,有個脾氣古怪的老頭,此人就是姚啓聖。在順治時期,姚啓聖的官職是越做越小,因為他性格傲慢,藐視朝廷,得罪了順治。順治專門下了一道聖旨,永遠不錄用姚啓聖為官。
姚啓聖就這樣在失意中度過了很多年,漸漸成為了一個老頭。60多歲的姚啓聖這個時候在三里河馬場做個小官,沒有想到開始迅速發跡了。原來是康熙要攻打鄭經,找不到合適的將領,周培公給康熙舉薦了漢臣姚啓聖。這就給姚啓聖一個升官的機會,康熙命人把姚啓聖請出來。
康熙燒掉了順治留下的聖旨,任命姚啓聖為總督,這可是封疆大吏,典型的一把手。姚啓聖雖然是個老頭,但是做了一把手以後,完全不陌生。姚啓聖是怎麼做一把手的呢,大家真的可以學學。
第一個細節,姚啓聖給下屬開會
姚啓聖要實現“遷界禁海”的政策,那麼自己一個人肯定是完不成任務的。他必須要靠手下人,姚啓聖上任第一天,就召集了府、道、縣的所有官員,以及將軍參將,就是所有的文武百官全部來開會。
姚啓聖開會一句廢話都沒有,句句都是乾貨。第一是準確下達命令,明確任務到每個人,讓所有人都明確自己要做什麼;第二,規定時間期限,要求下屬按照時間推進自己的計劃,並隨時上報;第三,直接考核,姚啓聖的考核可不是扣工資那麼簡單,誰如果完不成任務直接就是砍頭。
為了表明自己做事情的決心,姚啓聖自己立下軍令狀,如果到期限完不成任務,自己主動砍頭。這下所有人都害怕了,這是一個有決心做事的一把手。“遷界禁海”這麼難的任務,在姚啓聖這裏就順利完成了,連康熙都對姚啓聖刮目相看。
第二個細節,姚啓聖組建自己的團隊,並親自給屬下立威
姚啓聖做了一把手以後,開始迅速組建自己的團隊。姚啓聖就向康熙舉薦施琅作為前鋒大將,這施琅本來是敵方的將領,可見姚啓聖舉薦人才真的是不拘一格。
姚啓聖作為一把手,首先考慮的是什麼樣的人才合適,而不是考慮這個人是誰的人。只要給足了利益,所有人都可以為我所用。姚啓聖大膽的想法也得到了實現,施琅被鄭經懷疑,殺掉了他的家人。施琅再次投降清朝,成為姚啓聖手下的一員大將。
施琅雖然有過人的軍事才能,但是在清軍中沒有威信,施琅發出的號令沒有人遵守。這個時候姚啓聖作為一把手又出面了,他給了施琅絕對的領導權威。
他告訴所有士兵,全部都從水手做起,全部都要聽從施琅的號令。施琅讓提拔誰做領導,他就提拔誰,施琅説要殺掉誰,他就要殺掉誰。因此,施琅的個人威信得到全面提高,為後來戰勝鄭經奠定了基礎。
由此可見,通過這兩個細節,我們就能看出,姚啓聖確實適合做一把手領導。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