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華大學近日召開的全校教職工大會上,校長邱勇表示,“學生申請學位答辯不數論文,教師參與提交學術評價申請不數論文。”大學不能把學術權力交給期刊的編輯和審稿人。2020年,清華沒有一位同學因為發表SCI論文數不夠不能參加答辯。
眾所周知,不少高校針對研究生申請學位設有論文發表數量的規定,有的高校還要求學生必須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論文”的要求,不僅給研究生增加了額外壓力,客觀上還助長了某些學術不良風氣——比如,個別學術期刊收取“版面費”;學生以發表論文為導向開展科研,忽視了系統科學的學術訓練;論文“掛名”現象的存在,導致無法衡量作者在科研創新中真正作出的貢獻。
儘管存在種種弊端,但一些高校維持着規則的慣性,把論文發表情況視為檢驗學生學術能力的主要標準。清華大學提出申請學位不數論文,並明確寫入學校有關規定中,體現了一所高校實事求是進行學術評價的決心。邱勇校長“不能把學術權力交給期刊的編輯和審稿人”的發言,更是備受網友稱讚。
學生申請學位答辯不數論文,並不意味着降低對學生學術水平的要求。此前,清華已明確將學位論文及攻讀學位期間的創新成果作為學位審議的主要依據。對於創新成果而言,除了在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以外,不同學科、不同專業有着豐富多樣的體現,包括學術會議論文、專著、專利、作品、研究報告等多種形式。清華大學還強調,學位論文是進行學位評定的主要依據。
作為培養機構,大學理應具備獨立考察學生學術水平的能力。以論文發表量作為學生畢業申請學位的“硬槓槓”,實質上是把評價權交給了外部平台。儘管高校的綜合實力和教育教學資源存在差距,但確保對學生的科學培養,理應成為對高校一致的要求。把學術權力交給期刊的編輯和審稿人,實質上也是一種責任的逃避。
當然,為確保研究生培養質量,“不數論文”後,對大學提出的要求反而增加了。例如,以學位論文作為學位評定的主要依據,要求高校加強對學位論文的評閲和審核。高校只有嚴把學位論文這一關,才能準確衡量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對於那種缺乏創新觀點和思路,撰寫不規範不嚴謹,甚至存在剽竊等學術失範問題的論文,高校必須毫不猶豫地不予通過。
事實上,對於研究生培養機構來説,應當把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前置。那種只看結果不重過程的培養觀念,並不符合加強研究生教育的要求。導師要積極盡到責任,在研究生明確科研興趣方向、學位論文選題確認的環節就積極指導,而不是前期撒手不管,出現問題後又忙着給學生“兜底”。只有把嚴抓教育落實到每一個環節,才能培養出學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研究生,為社會輸出高水平的人才。
清華大學校長在講話中表現的底氣,讓人們看到了一所知名院校堅定改革、嚴抓管理的決心。高等院校的聲譽,建立在這種對人才培養一絲不苟的態度上,也建立在嚴抓教學、落實責任的恆心上。對於國內很多大學來説,都應當以清華為標杆,力破“五唯”,不“數論文”,以對學生的嚴格培養作為育人的基礎,以對科研創新的紮實檢驗作為學術自信的源泉。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