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4月1日電(記者秦婧 杜一方)一年之計在於春。在雄安新區這座承載着千年大計的“未來之城”,記者遇到了一羣朝氣蓬勃的“90後”青年。他們紮根於此,成長於斯。記者聆聽了青年們眼中的“未來之城”,記錄下了他們與這座新城的成長故事。
無悔選擇
雄安新區設立以來,一批批高校畢業生和有志青年懷揣夢想,投身雄安建設大潮中。自踏上這片土地,他們的人生軌跡就與雄安新區交織在了一起。
【出生於1990年·座標區塊鏈實驗室·“數據架構師”吳漢轅】:我之前在上海從事跨境物流大數據方面工作,2020年底來到雄安新區區塊鏈實驗室,現在是應用支撐組組長。新區有很大空間提供給敢想敢幹的年輕人,這裏廣闊的科研環境會吸引一批“拓荒者”前來,我更願意在這樣一個平台鍛鍊成長。
↑吳漢轅在研究設計方案。(採訪單位供圖)
【出生於1992年·座標雄縣北沙口鄉·堅固“螺絲釘”尚逸峯】:2018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後,我得知雄安新區招聘選調生,我毫不猶豫報名,順利成為一名“新雄安人”,現任北沙口鄉黨委副書記。新區或許是別人眼中的未知之地,卻是我心中成長的沃土。紮根基層、奉獻基層,用自身所學報效國家,是我們這一代人該做的事。
↑尚逸峯(右)在“走遍雄安”活動中。(採訪單位供圖)
【出生於1992年·座標雄安集團基礎建設公司·逐夢“小姐姐”王園園】:2019年碩士畢業後,我並未選擇留京,也沒有返回家鄉河南,而是看中了新區這個真正能夠鍛鍊自我的平台。在參加了雄安集團的統一招聘後,我於2019年7月正式入職,現在是雄安集團基礎建設公司建設統籌部的一名職員。我憧憬雄安的美好未來,期待在這裏學習到更多。
↑王園園(左)和同事討論工程方案。(採訪單位供圖)
攜手成長
雄安新區,對青年人來説是歷史機遇,更是使命擔當。躊躇滿志的他們奮鬥在雄安,與新區共成長。
【出生於1990年·座標雄縣昝崗鎮·基層“小陀螺”宋瑞雪】:我現任昝崗鎮副鎮長。在雄安兩年的基層磨礪,讓我補上了基層治理這門課,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記得跟包村幹部一起組織村黨支部換屆選舉工作,村民填寫選票時,包村幹部特意強調,不可填寫平常叫的“小名”,因為也許一個“小名”會對應到多人。這些細節是我根本沒有想到的。腳踩泥土,我希望路能走得穩健又堅定。
↑宋瑞雪(左)和同事進行新建鎮行政綜合服務中心裝修方案的商討。(採訪單位供圖)
【出生於1990年·座標中鐵建工集團雄安站項目部·“開路先鋒”王星運】:我現在是中鐵建工集團雄安站項目部黨支部書記。從2018年12月1日雄安站開工到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際鐵路開通,我在雄安新區度過了兩年難忘的日日夜夜。作為一名工程建設者,能夠參與雄安站建設是我職業生涯的榮幸。過去兩年,我與同事們一直以“開路先鋒精神”自我激勵。
↑王星運(中)在雄安站施工現場進行工作。(採訪單位供圖)
【出生於1994年·座標政務服務中心·審批“小能手”王旭航】:我剛來時在窗口工作,現在負責中心一些綜合事項,工作範圍更廣了。在這裏,我得到了極大鍛鍊。新區工作節奏比較快,需要承擔責任多,這也讓我們成長得更快。對於政務審批這項工作,我們想的是如何服務好企業羣眾,最大效率完成他們的訴求。
↑王旭航在雄安政務服務大廳“您説我改”窗口,處理企業羣眾的意見建議。(採訪單位供圖)
為之畫像
涓涓細流將匯聚成海,小樹苗會長成參天大樹,奔赴雄安新區的青年人也終將成為這座“未來之城”的脊樑。他們,描繪下這座城市在自己眼中的樣子,分別説出了腦海中的關鍵詞。
【出生於1990年·座標中鐵建工集團雄安站項目部·“開路先鋒”王星運】:我第一個想到的關鍵詞是“奮鬥”。2018年我剛到新區時,這裏的工地還不是很多。2019年以來,這裏的項目越來越多,匯聚了各行各業的人才,共建“未來之城”。當下的雄安新區充滿活力,有着良好的創業氛圍,每個人都幹勁滿滿。
【出生於1990年·座標區塊鏈實驗室·“數據架構師”吳漢轅】:我第一個想到的關鍵詞是“信任”。在“未來之城”建設過程中,區塊鏈以其“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等特性,在物理城市和數字城市之間架起一座溝通連接之橋,為雄安發展奠定堅實的“信任”基礎。
【出生於1992年·座標雄縣北沙口鄉·堅固“螺絲釘”尚逸峯】:我第一個想到的關鍵詞是“創新”。通過不斷努力用雙手去創造雄安,這裏的年輕人都懷揣夢想而來,決心把雄安建設得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