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北宋兩位土匪培養了一代名將,這位名將就是呼延贊

由 秋長紅 發佈於 經典

(呼延贊)
呼延贊是北宋太宗時期的著名戰將和忠臣,響噹噹的一位帥才,齊名於“楊家將”。
大家都知道他是名門之後而且武功蓋世,其實他並非大宋臣人,他的父親更不是大宋的官宦,而是另外一國的宰相。他的父親因受奸人所害,被罷官歸田,在逃難的路上再遭劫殺,全家百十口人都喪命瞬間,他僥倖逃過災難,卻成為孤兒。如此大劫,他又是如何乾坤扭轉,成為大宋的良臣得呢?
(一)遭受劫殺,遇恩人得報家仇
呼延讚的前半生全得益於兩位貴人,第一位貴人叫馬忠,是太行山第一寨寨主,説白了就是土匪,陰差陽錯成為了他的養父,救他於水火之中,得以精心培養,才使呼延贊有了不俗功夫,而且助他報了滅門之仇。那是宋太祖的辰光,天下並非太平,軍閥混戰、小國林立,稍大勢力的宋太祖雄心勃勃,一心想吞併這些小國,壯大疆域一統天下。
當時有個叫北漢的小國,國貧兵弱,十分擔心大宋的虎視眈眈,宰相呼延廷就建議朝廷納貢議和,使國人免遭生靈塗炭。而左相對這種投降主意極力反對,並藉此大做文章,什麼裏通外國,投降叛國等等,凡是能戴的帽子全給戴上。沒主見的皇帝聽信偏言,罷免了他的職務,其實,都是官場上的爭鬥,敗下陣的呼延廷只好帶着家人離開京城返回老家。
也許是和對家結怨太深,對方並沒放過他,又在半路上的驛站設伏,將呼延廷百十號人殺個片甲不留,精明的小老婆帶着年幼的兒子,躲在茅房裏才與死劫擦身而過。娘倆正愁着後路呢,來個趁火打劫的,此人便是馬忠,他見娘倆實在可憐,就收留了他們,媽媽做了壓寨夫人,呼延贊也成為繼子,改姓馬叫馬贊。
馬忠對呼延贊視如己出,精心培育他學文習武,沒幾年功夫就練出一身武功,十八般武藝無一不通。見呼延贊已長大成人,瞅了個機會讓他知曉了自己的家世,還他呼姓,呼延贊立志報仇,馬忠又出謀劃策,這才有了呼延贊卧薪嚐膽仇人家,一遭得機報家仇的故事。
(二)闖禍避難,遇新恩攪亂太行山
第二位貴人叫李建忠,也是太行山的一位寨主,兩人結緣於落難之時,有過命的交情,可以説呼延讚的江湖之驗,以及由匪入仕整個過程,都得於他的支持和幫助,雖有利用之嫌卻是真心的相交。卻説呼延贊在北漢之地做下滔天大禍後,義父馬忠便讓他去投靠結義兄弟耿忠,暫避此禍。一日,呼延贊行到一座山前,卻遇到羣劫路的,也不問個青紅皂白就三下五除二砍死好幾個,有剩下的上山報告。
山主耿忠立即帶領人馬親自趕到山下,一看竟是馬忠的兒子,當下喝住手下,問明情況方知呼延贊原是來投靠自己的。落山之後,呼延贊見山上缺錢少糧,日子過的也不順暢,便自告奮勇地要去打劫山外的絳州城,其大手筆驚的耿忠都吱舌頭,告訴他絳州的守城官張公瑾有萬夫不當之勇,打劫恐怕要吃虧。呼延贊哪放在眼裏,結果是錢糧沒搶到,自己的兵馬還損失一大半,這不,沒臉去回山了,便在山裏轉悠直到半夜又被強人捉住,得知此人就是白日的搶劫之人,便要綁送絳州去領賞,巧遇李建忠越獄路過於此,這才救下了呼延贊。
來到李建忠的山寨,其下屬報告同為落寇的六寨寨主羅清,乘李建忠不在山上,經常來敲詐勒索,李建忠怒不可遏,發誓定要羅清付出代價。一日,哥幾個正喝着酒呢!有報:羅清帶着幾百人又來討債。呼延贊立馬挺身而出,非要活捉了來報答李建忠的救命之恩,他的逞強好鬥和鋒芒畢露,讓太行山幾個本無大矛盾的山寨,頃刻間全都反目為仇成為冤家對頭。用現在的話説:就是個攪屎棍。
呼延贊沒説兩句就打起來,兩人交戰僅幾個回合,羅清就被他活捉,李建忠大喜,幾人又繼續喝酒。正在興頭上,忽又聞報:五寨寨主領着人馬來救羅清。李建忠頗感為難,而呼延贊激情依然底氣十足:“待我去一道擒來,乾脆滅掉這等小賊,以絕心腹之患。”也不問李建忠之意,就揮刀來到陣前,幾個回合竟一刀宰了五寨主,又領着小嘍囉將五寨洗劫一空。
這事傳到另一山寨,寨主馬坤憤憤不平,哪來的愣頭青如此囂張,想破壞生態環境?就讓兒子馬華領着一班人馬前來討要説法,李建忠説馬坤仗勢欺人,呼延贊更是要報當初半夜被捉一恥。雙方交戰數合,呼延贊又活捉了馬華,馬坤又派二子馬榮領兵前來救援,結果被呼延贊打的吐血而歸。
再派女兒去助戰,還是沒佔到便宜,這才慌了神,真不知道此人是神還是鬼。正愁時聞報第一寨主馬忠來訪,趕忙迎出寨外,兩人喝酒聊到第八山寨來了個神人呼延贊,不知何故專與各寨交惡,二天前捉我長子,傷我次子,正在愁悶呢!馬忠心中好笑,答應幫他解決此事。
馬忠來到八寨前,呼延贊還以為又是來找事的,提着刀奔到跟前才知是義父和母親駕到,慌忙下跪問好。馬忠問:“我兒,不是讓你投奔耿忠的嗎,怎會到此相鬥?馬坤是我的結義兄弟,你得前去伏罪。”結果是皆大歡喜,馬坤還將女兒許配給了呼延贊,這才化解了太行山的亂象,恢復了以往的安寧。
(潘美)
(三)膽大包天,與潘仁美結下樑子
再説宋太祖領着人馬着手攻打窺探已久的北漢,成立以潘仁美為監軍,絳州的城防司令高懷德為先鋒部隊,親率十萬精兵一路浩浩蕩蕩,北漢接連吃敗丟棄幾座城,簡直是慘不忍睹。不得已,花巨資找來雄霸一方的軍閥楊令公,請他出山抗敵,好在國難當頭楊家義不容辭,率領人馬正面迎敵。聞聽是楊令公出馬,宋太祖吃驚不小,因為當年曾經吃過他的虧,此人是個狠角,手下一班兒孫如狼似虎。而潘仁美不以為然,説皇帝是一旦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顧自揮兵激戰,結果,完證他的輕敵和盲目,數天都沒佔到便宜。
再戰,又連損幾員大將,宋太祖眼見難成願望,只得退兵回朝,可又擔心楊家軍會乘勢追擊,便使出欲擒故縱的把戲,派人前去勸和。不知出於何因,楊令公在完勝的情況下竟接受了議和,而且,沒有通過北國之君,簡直是不可思議,估計私底下的好處一定可觀。所以,有人説北漢是亡於楊家之手不無道理。當宋太祖領着人馬一路垂頭喪氣,不想,在太行山下竟被山匪呼延贊擋住去路,膽量之大不同尋常,所提理由就是留下三千鎧甲和三千弓弩,趁火打劫、赤裸匪理。
(宋太祖)
憋了一肚子氣的潘仁美,哪把山匪放在眼裏,正好放掉肚中冤氣,立馬派出兒子昭亮出馬,兩人激戰幾十回合,結果是昭亮被活捉。老話説兵敗如山倒,你説堂堂的軍隊竟被山匪打個落花流水,豈不笑掉大牙,監軍潘仁美這個臉是徹底丟到家了。派將再戰,呼延贊再次聲明:“小將非是邀駕,而是忠於皇上,也就討點衣甲和弓弩而已,何苦要大動干戈?”兩人對戰又是宋軍落敗。先鋒高懷德聞聽大吃一驚:本官的屬地怎有如此梟雄?便打馬親戰,想不到戰了五十回合也沒分出勝負。
早有人報告了太祖。太祖讓兩人停戰,問呼延贊有何所求?曰:“聞宋師徵河東,不利而歸,小將願借衣甲三千、弓弩三千留在寨中,招募壯士訓練,待主上再下河東時,願為先鋒以破強敵。”意思明擺着你的兵不行,想拿下河東沒我不行,太祖聞聽很無奈,不就這點東西嗎!如果如他所説,到時也可助我一力,只得像模像樣地下達聖旨,任命李建忠為團練使,呼延贊為副團練使。其實,就是個不佔位的空銜,宋太祖也沒心思跟他糾纏,倒是潘仁美記下了身為監軍的奇恥大辱。
(四)受封入京,二次險丟命
宋太祖回到京城,難解心中之鬱悶,沒多長時間就一命嗚呼,傳位於弟弟,史稱宋太宗,臨死交待:太行山有呼延贊受過皇封,必要時可用;還有北漢的楊令公,此人喜面好財,可為我用。太宗便傳旨宣呼延贊進京,他帶領人馬浩浩蕩蕩來到京城接受聖封,由潘仁美具體安排,他將呼延贊安排在破落不堪的房子裏,又讓他來議事。
他興高采烈來到相府,想不到潘仁美竟提出皇上有規矩:凡招伏強人入仕,必須接受一百殺威棍,以禁其後。既然有法可依也無冤言,他豈知內中着因,可憐被打的皮開肉綻、鮮血逬流,被手下抬回家。想喝口酒驅痛,不想酒剛下肚,只聽一聲大叫便昏死過去,得虧軍中有懂醫者,檢查發現,原來棍子浸過毒藥,浸入體內,遇熱酒而發,把取藥敷上才脱離危險,方知潘仁美的歹毒。不等身體恢復便逃回山中。
(楊家將)
恢復元氣後,呼延贊難嚥心中惡氣,和潘仁美槓上了勁,他不走常人之路,依然高調囂張,竟然帶兵圍了懷州城,向州官張廷臣發難。圍城之意十分明白:要求張奏明皇上,呼延贊受朝廷之宣,卻被佞臣潘仁美公報私仇而陷害,要求追責,且不能怪呼延讚的私奔之責。太宗收到奏摺大怒,差點革了潘仁美的職,潘仁美不愧老奸巨猾,承擔責任、再三思過,還提出親自到太行山賠禮道歉,恭迎進京。
來到太行山,潘仁美惺惺作態,説了大道理再表追悔,總算擺平了此事,都説英雄近草莽,可能就是這個樣。再次來到京城未見異常,料潘仁美不敢再犯,沒幾日,適逢皇帝進太廟行香,文武百臣全抱着玉牌廟外侯旨,唯獨呼延贊兩手空空。那辰光,玉牌就是身份證後官銜,沒有就是大逆不道,罪名“衝攔御駕”死路一條,一切都是潘仁美的暗箱操作,呼延贊當然矇在鼓裏。
巡查主官自是潘仁美,結果悲劇了,呼延贊被綁縛法場等着砍頭,活該有救,八賢王正巧路過,問明原因救下了他,自此才明白皆是潘仁美之作。
兩人成為生死對頭,潘仁美的奸臣之名漸白天下,也有人為他抱不平,潘仁美開始非奸,而是遇到呼延讚的高調露芒和羞辱,嚴重影響自己仕途而非所願,充其量是量小而已,看客認為了?
【作者簡介】方長榮,南京溧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