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曆史上,有一個奇人,他被稱之為民國曆史上最神奇的存在。
他沒有帶過兵,也沒有打過仗,但去世之後卻被追封為了陸軍上將。
這個人是誰?
他就是蔣百里。
蔣百里這個人有多厲害?先不急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蔣百里先生的人生歷程。
蔣百里出生於浙江海寧,海寧這個地方是個風水寶地,近代之中出了許多文人,比如説查良鏞先生,也就是金庸。金庸先生和蔣百里先生也頗有淵源,金庸先生是蔣百里先生的妻侄。
蔣百里先生出生於書香世家,他的祖父蔣光煦是清代著名的藏書家,家族的藏書量達到了10萬冊。
當時有浙江三門之説,指的就是海寧蔣家、杭州厲氏和杭州錢氏,三家都是浙江的書香名門,且為親族世交。
但蔣百里雖然出生於世家,但卻沒有受到過世家的待遇,因為在他13歲的時候父親就病亡了,並且由於他的父親很早出家,所以蔣百里不能歸於蔣家,得不到父親的遺產。
在少年時期,蔣百里和母親相依為命,日子過得非常艱苦,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蔣百里依舊視讀書為生命,或許這就是蔣家子弟刻在骨子裏的印記。
在1898年,16歲的蔣百里考中了秀才,可是這在蔣氏家族裏並沒有特別了不起,因為蔣家一系秀才太多了。
年少的蔣百里或許正是想通了這一點,他覺得就算自己考中了秀才,無非只能當一個儒生,做一個私塾老師。於是在19歲的時候,他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東渡日本,報考了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蔣百里當時想,能夠救國的絕對不是儒生,我們要想強大,那麼必須先實現軍隊的變革。
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蔣百里學習非常刻苦,之前網上流傳着一個段子,説蔣百里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第17期畢業,並且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天皇御賜的軍刀。這個段子實際上是沒有任何佐證的,再加上當時日本陸軍學校並沒有天皇御賜軍刀的説法,且沒有資料顯示第17期畢業學員的成績,所以真相始終成迷。
當然,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7期是被稱之為黃金一期,從這一期畢業的學員此後大多成為了日本師團長級別的人物,比如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山下奉文等等。
但從蔣百里一回國就被東三省總督趙爾巽重用保薦,可以説蔣百里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還是頗有名氣的。這個趙爾巽一向看人極準,包括東北王張作霖也是其培養起來的。
蔣百里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先是被公派到了德意志帝國去學習軍事,當時他在興登堡元帥的手下擔任連長,在四年後回國,成為了京都禁衞軍管帶,官居正二品。
在29歲時就成為了少將,後被派往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擔任校長,在擔任軍校校長期間,這座原本就快要倒閉的軍校煥然一新,成為了當時最著名的軍校之一。
但當時一些老派軍人接受不了蔣百里所帶回來的日德軍事技術,從而在軍校的經費上處處刁難,由於拿不到軍費,蔣百里認為自己愧對了學員。
在1913年6月18日,他召集學員,先是和學員們道歉,後直接掏出槍對準自己胸口就來了一槍。好在當時他身邊的勤務員手疾眼快,這才使子彈沒有命中胸口,而是從他的肋骨中穿了過去。
當時蔣百里自殺未遂事件震動了全國,袁世凱當時下令讓最好的醫生前來給蔣百里治療,經過日本醫生的全程治療,蔣百里先生好了起來。
當然,光憑一個軍校的校長,還不足以讓蔣百里此後被追封為上將。
關於蔣百里為什麼能被追封為上將,這要從1937年説起,這一年蔣百里將自己多年留學的經驗和思考集結成冊,出版了一本名叫《國防論》的書。
在這本只有10萬字的書籍中,蔣百里系統的介紹了當時最先進軍事理念和總體戰的概念,有結合了當時中國的國情,給出了建設方法和建議。
當時這本書經《大公報》出版後,轟動了整個中國。
蔣百里在這本書裏面提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中日早晚會有一戰,當時日本還並沒有發動全面侵華。
他多次談到了如何應對日本的戰略,比如説:
他説中國不怕日本鯨吞,但怕日本蠶食,所以應對日本不能節節敗退,要實現全面抗戰,要在日本的後方拖住日本,不能讓日本消化佔領區。
他還説到我們應對日本的方式是要用空間來換取時間,堅決打持久戰,時間拖得越久,我們離勝利越近。
在這本書中,蔣百里已經判斷了後來中日戰爭的整體形勢,也判斷出了日本因為資源匱乏,無法進行長時間的入侵,他們越深入中國內陸,那麼資源消耗便會越大,日本無法承受這種消耗。
在戰爭沒有打響之前,蔣百里已經預判了戰爭會打響,以及戰爭的走向和結果。當然,他最終沒有能夠看到這個結果。
在1938年10月的時候,蔣百里成為了陸軍大學的校長,但僅僅一個多月後,蔣百里便因為心臟病與世長辭了,終年56歲。
他雖然沒有帶過兵,也沒有打過仗,但他在當時的年代,給予了中國軍隊和百姓一種信念,傳遞出了我們可以戰勝日軍的信念,這在當時而言非常重要。
從而在他去世後,蔣中正立馬追封其為陸軍一級上將。
而關於蔣百里的死,也有人説是被日本人刺殺的,而矛頭直指他的日本妻子,比如馮玉祥就曾經質疑過,説他的妻子佐藤為日軍間諜。
但當時佐藤在抗戰期間曾經將自己的首飾捐給了抗戰事業,還親自奔赴前線為傷兵做治療服務,所以這種質疑實際上不對的,畢竟她後來也為蔣百里照顧了五個子女,一直留在了中國,和中國軍民站在了一起抵抗日軍的入侵。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