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喬治小王子五歲就上一年級,學的課程卻讓中國父母嗤之以鼻

由 仁連榮 發佈於 經典

那些信奉早期教育對孩子智力發展不利的家長對於喬治王子的課程表更是表示嗤之以鼻,才那麼小的孩子就要學習種類繁多內容異常豐富,且不説孩子的接受能力以及面對的壓力。這樣的貴族式教育有怎麼能是普通的家庭可以享受的?所以他們堅持認為孩子早期就只要玩耍就好了。

1、 早教會讓孩子大腦"機械化"?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開始相信過早的讓孩子背誦記憶東西,會讓孩子形成機械記憶的習慣,邏輯思維和創造力都會受到扼殺。我甚至看到有些家長因為幼兒園讓孩子背古詩而去找老師溝通,表示自家孩子就是不要背。

學習需要探索,但是記憶也是幫助孩子更快的掌握。記憶的過程孩子也會逐漸的長大怎樣能夠更快的記憶,背誦的過程中也會去理解詩句的意思,儘管他們的理解和大人並不相同,但是不表示孩子只會機械化的記憶。另外的科學家也對孩子早期教育進行的了觀察和實驗,得到的結論卻是接受早期教育的孩子智力發育優於不接受教育的孩子。

所以損傷孩子大腦的從來都不會是"早教",如果孩子真的因為學習出現了不適應的症狀那也是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方式以及言行對於孩子造成了內心的傷害。科學合理的接受早教也是為了孩子的大腦更好的發育。

2、 什麼樣是早教?

可能在一些反對早教的家長看來只有學習算數拼音或者語言科學這樣的內容才稱的上是在學習,而這些內容在他們看來是孩子不能過早接觸的。很多孩子在早教機構接受的所謂教育,確實更多的還是玩耍,家長們看不到孩子的具體學習成果也就認為這樣早教無用了。

對於年紀越是幼小的孩子,玩耍中學習的內容佔有他們學習知識的比重本就是更高的。但是在這個玩耍過程中老師自然會向孩子生動的講解知識,也許不要求孩子記住,瞭解也是很重要的學習。即使學齡前的孩子也不應該僅僅知識玩耍,玩耍的過程中同樣可以學習到很多知識行動內容。學習本來就該是個輕鬆愉悦的過程,孩子的大腦需要在這樣的過程中得到有利刺激。如果孩子只是玩耍,什麼問題都不去思考,可能那些用不到的神經連接就會永久性的切斷,這才是在損害孩子的智力。

3、 學習本就是遊戲

什麼是玩耍呢?能夠讓孩子得到應有的快樂的任何過程對他來説都和遊戲無異。現在壯壯就在認真的讀三字經,壯壯四歲,他自己非常的喜歡讀。只要孩子覺得有意思的事情對於孩子就是遊戲,不要養"學習"這個詞語在孩子的腦海子變成快樂的反義詞。不管是幾歲的孩子,只要孩子想要去了解一個東西,不拒是否複雜都該讓孩子有機會去知道。

之前在電視節目中看過一個對醫學知識非常痴迷的小孩子,他在大多數孩子還沒有正式開始認字的年紀已經開始讀醫學書籍了。孩子認識的漢子以及會寫的漢字自然也是很多,他並沒有失去小孩子該有的天真,相反他比大多數小孩子更懂得怎麼於人交流。他講起醫學知識頭頭是道,儼然一副小專家的模樣。這個孩子在讀書學習的過程中除了知識之外,同樣得到了滿足以及歡樂。

學習本來就是一個快樂的過程,不要人為的把它黑暗化。如果讓孩子適應了玩耍,到了家長認為該學習的年齡強行逼迫孩子進行學習,那才是對於孩子大腦的一種損害。對於學習的興趣還是要從小進行培養,讓孩子更多的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不僅為孩子以後系統化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還能讓孩子的智力充分得到發展。

4、 怎樣尋找孩子的興趣?

諸如上面提到的醫學小大人一般的小孩子,還是非常的罕見,大多數的家長可能也在為尋找孩子的興趣而苦惱。我們常説培養興趣,其實興趣真的就是可以被培養的。想要孩子去學習哪個方面的內容,不妨去帶着孩子多多的接觸,讓孩子自己找到其中的樂趣。如果傳授知識的方式不恰當也會扼殺孩子的興趣,曾經孩子對於繪畫有了一點興趣,於是就給孩子專門報了美術課。不過好景不長,不久之後美術班換了老師,一起學習的多數孩子都對畫畫這件事情失去了興趣。

孩子對於一件事情的喜愛,多數也是來自一時興起,讓孩子保持對於一個事情的熱情家長們就需要用自己的熱情去感染孩子和孩子一起樂在其中。老話常説龍生龍,鳳生鳳,也是有這樣的道理,家長經常的去做一件事情並表現出對於這件事情極大的樂趣,孩子在觀察家長的同時也就很自然的對於這個事情產生了興趣。

我家門口有家維修站,老闆在修理家電的時候孩子就在旁邊自己玩耍。他玩的不是什麼昂貴的玩具,就是爸爸不要的就零件。現在孩子已經上小學了,店裏會擺放着各種孩子自己組裝的小玩意。有一次我去修東西的時候孩子也在,我就問孩子手裏擺弄的是什麼東西,結果孩子不僅告訴我那時什麼還對於普及了一番機械電路知識,我瞬間頭腦昏暗。

想讓孩子對於什麼事情感興趣,那就常常的帶着孩子去接觸,但是急功近利萬萬要不得。想讓孩子喜歡讀書就多和孩子一起到圖書館去,想讓孩子喜歡足球就常常帶孩子一起去踢球。興趣本就是可以被培養的,只是這個過程需要家長付出足夠的耐心。

5、 孩子的世界是不同的

我們不得不承認棍棒教育的確會有成功的案例,但是那些家長之所以教育成功,更多的還是來自於"棍棒"之外的原因。很多小孩子都是喜歡小動物的,樂樂也是如此,但是媽媽給他買回來的小金魚卻慘遭開膛破肚的厄運。也許有些家長會認為樂樂殘忍,但是對於樂樂來説他只是想知道金魚的顏色為什麼那麼漂亮。樂樂説他在解剖,他要仔細的觀察金魚的構造。

對於這樣子的事情我是有些看不下去的,但是樂樂還"解剖"的有模有樣。樂樂媽媽也並沒有訓斥孩子,只是告訴樂樂寵物不應該被這樣對待,對於一些主人來説,寵物就是他們的家人。樂樂媽媽也告訴樂樂,喜歡探索並且對於生物構造好奇是非常可貴的品質,如果樂樂還需要更對的動物進行解剖實驗,媽媽也會充足的為樂樂提供。覺得孩子殘忍,覺得孩子弄死新買來金魚教訓孩子這樣的場景並沒有在樂樂家出現。

只要孩子願意去學下去,那麼對於孩子來説就是合適的學習內容。不要想當然的去規定多大年紀的孩子應該接受什麼樣的內容,然後機械的向孩子灌輸。不要家長認為孩子還沒有到接受知識的年紀,不妨先讓孩子嘗試一下再做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