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的血淚史:因為想建國,在世界各地都遭到了異常的抵制
一説到猶太人,似乎總是和錢沾邊。猶太民族非常厲害,到哪都能將自己的生意經營得風生水起。也許是太出色了,反倒招來了他人的不滿,連尋得一處安身之地,都歷經了上千年的波折。二戰結束後,他們再次提交了這一建議,結果卻招來了一次更為強烈的牴觸。
多少年來,猶太人處處遭遇着打壓,所以,他們不得不分散在世界各地居住。不過,他們內心始終都想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也因此,他們更是時刻關注着世界的變化,看能否給自己找一處永久的安身之地。進入20世紀後,世界的格局發生了劇烈變化,蘇聯誕生了。
此時,猶太人將目光轉向了克里米亞,他們希望能在此處建立一個自治區。因為,之前就有大量的猶太人在蘇聯定居,而且,蘇聯的民族政策相對比較開明,所以,到處受到排擠的猶太人,自然會傾心於一處友好和平的地區。於是,就有猶太活動家來推進這一計劃。
這些猶太活動家,先是將目光瞄準了白俄羅斯,不過,並沒有成功。後來,他們將注意力放在了克里米亞。在猶太人的眼中,他們尋找的地方要麼就是適合農業發展,要麼就是其它民族人口不多。只是,這樣的條件實現起來並非那麼簡單。
雖然,此時已經有大批猶太人生活於蘇聯的土地上,而且,在克里米亞地區也有不少猶太人定居,但當地的非猶太人羣體,還是表達出了自己的不滿。儘管這一計劃在推進的過程中非常小心,幾乎沒提及與“自治”相類似的字眼,但即便如此猶太人還是遭到了異常的抵制。
1924年至1926年,雖然,猶太人為了他們的家園計劃努力着,但是,外部的反對聲音,讓其第一次“落户”克里米亞地區的計劃失敗了。不過,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還是照顧了猶太人的情緒,只不過換了一塊地方,那就是:遠東邊疆區。
阿穆爾河沿岸有着大片的森林、山脈以及大片的沼澤地,這裏的非猶太人口也不多,不過才2.7萬人。只是,有一個劣勢條件,那就是氣候條件非常糟糕,導致生活物質條件很差。雖然,猶太人是得到了一塊地,也開始大批遷徙至此,不過,這並不是他們想要的“家園”。
1934年,該地成立了猶太人自治州,到1939年,自治州的人口已經達到了11萬。不過,據説猶太人才佔到了10%,僅有1.8萬人。最終,猶太人的心願再次落空了。其實,猶太人在尋找永久居住地時,都是從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出發,強調自己會帶來的諸多好處。
然而,隨着政治大環境的變化,猶太人再次面對“懷疑”。二戰中,被德軍侵佔的蘇聯領土上,有至少150萬的猶太人慘遭殺害。於是,為了讓全世界都知道納粹的暴行,一個合法的“反法西斯委員會”在蘇聯成立,這就是一個猶太人組織。
後來,“反法西斯委員會”的幾位領導人再次將“建國”計劃提出。不過,這一次的結果卻非常糟糕,不但計劃徹底遭到否決,連猶太人都遭到了打壓。1944年2月15日,一份報告轉交到斯大林辦公室,報告的核心內容就是在克里米亞地區,建立猶太人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那麼,斯大林為何會有這種反應?
“原來一同作戰的盟友,在戰後居然成了‘敵人’”,這就是斯大林的看法。於是,斯大林認為:猶太人的建國想法,其本質就是想脱離蘇聯,而成為美帝國主義的代理。很快,“反法西斯委員會”遭到了鎮壓,成員有被暗殺的,有被流放的,最終,委員會被解散。
不久,針對猶太人的政治批判在全國範圍內展開。在蘇聯對外界的反應越發敏感的當口,猶太人的這一建議反倒給自己帶了災難。克里米亞的情況很是特殊,外國船隻可以隨便通行,因此,猶太人能夠相中此處,在斯大林的解讀中能讀出另一層意思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期間,為促成猶太人加入社會主義陣營,斯大林放寬了蘇聯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的限制,並從中招募諜報人員,以保證未來的猶太人都投向蘇聯的陣營。以至於,蘇聯不僅為以色列提供大量軍火,還提供專用機場、建立空中走廊,為以色列訓練空軍和傘兵部隊。
可見,當初猶太人在克里米亞地區建國,斯大林的這種反應是完全正確的,後來的事實證明猶太人也確實如此。
參考資料:
【《猶太人的復興之路》、《猶太人的復國經歷》、《斯大林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