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桓温手裏人馬的確少得可憐,剛紮根荊州,想要短時間內募多少兵馬也不現實,畢竟兜裏比較乾淨。
由此可見,桓温是在“搏一搏,單車變摩托”的情況下,才帶兵攻打蜀地的。他手下的馬仔們一個比一個反對,可桓温卻信心百倍,為啥呢?
因為桓温得知成漢政權的老大李勢是個荒淫無道的傢伙,成漢的國力已經是一天不如一天,簡直和當年益州的劉璋一模一樣。
一、根本打不下來,本打算回去的。
桓温象徵性地上了個奏疏,不等皇帝的回覆就帶着人馬向蜀地進軍了。在桓温看來,他可不是在給東晉打天下,而是在給自己掙資本。
因此昝堅的大軍與桓温是擦肩而過,桓温這邊也沒閒着,他讓副將們在彭模看守糧草,自己帶着大部隊直奔成都而來。
結果沒想到後路被李福給抄了,李福猛攻彭模,也跟桓温大軍錯過了。彭模沒攻下來,桓温卻已經奮不顧身地來到了成都城下。
李福圍攻桓温的糧草重地,從戰略上來説是對的,可惜戰鬥力不行。而昝堅屬於完全走錯路的那種,實在是無語。
上半場,可以説桓温佔盡了優勢,沒想到成漢都是這幫酒囊飯袋在帶兵。李勢也沒想到桓温如此順利,所以集中了所有的兵力跟桓温死磕。
二、鼓吏敲錯了鼓,結果導致桓温反敗為勝。
眼看着要戰敗了,桓温手下的將領們紛紛打算退兵。保留實力總比這麼拼命強得多。桓温本人也是這麼個意思,已經下令讓大家撤軍了。
過去一直連戰連捷,估計他一直在敲鼓進,也就是進軍鼓。這次一個不小心,居然還是敲了鼓進。
大家都覺得桓温這是瘋了吧?敵人火力這麼猛,你還要我們往前衝?可是軍令如山,你要是敢不往前衝,對不起,就算你逃回來,也是要被殺頭的。
因此桓温的手下人們紛紛勇往直前,一時間頹敗的士氣突然就這麼沒了,你説氣人不?
當初吹下的牛終於得到實現了,那些不看好他的人,也都一個個都低下了頭。因為桓温成功地攻入了成都城,滅了成漢政權。
三、鼓吏事件或許只是個幌子。
為啥這麼説呢?這件事看似沒毛病,甚至有些可笑。但是如果當時你處在東晉各路大臣們的角度去考慮,這問題就不小了。
桓温成為荊州刺史,這件事本來就有不少人表示反對。
於是東晉大臣們紛紛表達了對桓温的不滿。本來有王家、謝家就夠亂的了,現在你又冒出來一個桓家,這不是雪上加霜嘛!
因此桓温在順利地打完了這一仗以後,不僅要表達自己的戰功,而且還要向東晉羣臣們表達一下自己的弱勢。
你比如説,本來按照功勞要給桓温封豫章郡公的,但是在尚書左丞荀蕤的建議下,改封為臨賀郡公。
總結:桓温的小算計太明顯了。
桓温的確是戰功赫赫,自詡為當朝曹操。大有恢復晉王朝統一的態勢。在桓温屢立戰功的情況下,朝廷壓根就不知道該怎麼封賞桓温,於是就面臨一個問題,是否要給他封王的問題。
參考資料:《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