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一曲能夠愉悦心情,好處多多。不過,唱歌也是有一些“副作用”的,哪些問題需要注意呢?我們邀請3位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聲樂老師,聊聊唱歌最需要避開的“坑”。
咬字有講究 “情”要多於“聲”
“我們南方老年學員首先需要糾正普通話,注意平翹舌音、前後鼻音,避免演唱時聲母發聲過響,韻母發聲不夠等問題。”
在浙江省音樂家協會會員、蕭山區退休幹部活動中心聲樂老師陸肖君看來,老年人在咬字上一般都會有明顯的“變換”現象,一首歌裏會出現字音有時靠前,有時靠後,有圓有扁等現象,需要多在歌詞和發聲練習上下功夫。
演唱最重要的是音準和節奏,但大部分老年人識譜還有欠缺,特別是一些老歌,他們主要憑藉聽時的記憶模仿,所以遇到一些複雜的節奏,如弱起拍、切分音、十六分附點等就不太能唱準確。
陸肖君還發現一個現象,老年人在演唱時相對缺乏自信,她所教授的學員中有部分就只願意參加集體演唱,不敢獨立演唱,這樣學唱的進度就會比較慢。
陸肖君表示,學唱歌可以先聽先看,再模仿,聽旋律音高、節奏,看清老師演唱時的口型,再模仿着學唱。
“在唱之前要找一找共鳴的位置,用頭腔共鳴的聲音,把歌詞念一念,一來可以糾正咬字,二來有個別音高的句子,也可通過這個方法讓高音唱得更順暢。”陸肖君説。
此外,面部微表情對我們所演唱的聲音也是有幫助的,特別是一些相對快節奏流動旋律的歌曲,一定要略提笑肌,演唱時是開口並微笑的狀態。
在訓練中,老師也要根據學員的實際情況,不要一味地讓他們把歌曲的音唱得高,聲音唱得響,而是教他們學會唱“情”多於“聲”,以情帶聲來表達歌曲,這樣學員的歌聲也更加自然流暢,歌曲表達更完整、動人。
練拳先練功 發聲訓練很重要
聲音通過氣流傳播,唱歌唱得不好,問題很可能出在氣息上。
“每個人的音色都是天生的,各有特點,但是沒有經過專業的發聲訓練,就很難表現出來。老年人在發聲時常常出現喉嚨打不開、呼吸不順暢、聲音不集中等問題。很多學生過於模仿音色,時間一長,會給聲帶帶來很大的負擔。”杭州退休幹部職工大學歌詠班老師龐玉豔是一位歌手,她對用嗓不科學有着更為深刻的體會。
“唱歌其實是一種依靠肌肉記憶的有氧運動。”龐老師説,自己之前因為過度用嗓,導致聲帶息肉做過手術,所以,她特別要求學員要注意保護嗓子。
人在説話的時候,聲帶每秒鐘振動上百次,而在大聲吆喝或者飆歌等暴力用嗓時,甚至能高達上千次。杭州市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陳志凌説,用嗓不科學,很容易造成聲帶乾澀、充血,聲帶會像失去彈性的彈簧,息肉也會被刺激出來。
“有時候,可能一次強烈的用聲就會誘發息肉。”陳志凌説,這可不是聳人聽聞,咽喉是很嬌嫩的器官,需要好好呵護。即使是專業歌手,也經常會有這樣的困擾。
並非越大聲越好
不要盲目飆高音
省音協會員、杭州市教壇新秀、蕭山老年大學音樂舞蹈系主任許漢良有着10多年老年學員的教學經驗。
“不能連貫唱完整首歌,長的句子不能一口氣唱下來。”在教學中,許漢良發現老年人在沒有經過正規的專業訓練之前,氣息控制能力較弱,一般氣都表現在胸腔上,肩膀和胸腔都會往上挺。氣息沒有控制好時,易導致音準往上升;聲音上還會出現時而強、時而弱;喉嚨時而松、時而緊的情況。“這種情況聽起來,就是缺乏連貫性。要解決這些問題,就應該加強對歌唱呼吸的訓練。”許漢良説。
喜歡“飆高音”的老人也要注意了。遇到超過自己發音能力、唱不上去的音高時,如果硬是大聲“吼”出來,就容易損傷支配聲帶運動的肌肉,造成聲音嘶啞。“自己唱起來難受,別人聽着肯定也不悦耳。”許漢良説,不要把期望值設定得過高,以掌握科學的唱歌方式為主,豐富晚年生活為主。
如何延長自己的音樂年齡?許漢良建議:“飲料”最好選開水,要時不時抿兩口,潤喉的梨、西瓜等水果也不錯。唱完之後不要馬上喝冰飲料,也不要抽煙,避免刺激,儘量讓喉嚨處於放鬆的狀態,減少聲帶受傷的機會。還有,辛辣的食物也要少碰。
演唱小技巧
有一個簡單易學的練氣息方法可以嘗試:
泡一杯熱茶,目光緊盯杯口漂浮的茶葉,從茶杯邊緣開始將茶葉吹開,過程中保持目不轉睛,氣息穩定。
演唱時一定要打開喉嚨,吸氣時能感受到涼風入喉,練習“打哈欠”的開口方式,還可以找一下醫生檢查扁桃體時開口的感覺。
咬字要松一點,有時可以找一下“舌頭上長了潰瘍”的那種講話咬字的感覺。
演唱時吸氣一定要深,氣息要通暢,想象自己像一個不倒翁,氣息要在底下支撐住。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