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諸葛亮臨終前,為何特意跟劉禪説家無餘財?1300年後方知其智慧

由 淡圖強 發佈於 經典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公元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溘然長逝。

在臨終前夕,除了做了一系列人事安排以確保蜀漢政權能夠平穩過渡之外,諸葛亮還特意向後主劉禪提交了一份家庭財產清單: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

諸葛亮的這份財產清單也成為了諸葛亮一生廉潔奉公的真實寫照:高居相位,統領蜀漢全國軍政,卻並未給子孫後代留下多餘資財。

但如果你認為僅此而已,那就大錯特錯了。

諸葛亮主動給劉禪彙報自己的家庭財產,其實還有一層用意。

諸葛亮主政期間,蜀漢實行的其實是“首相制”,即:皇帝劉禪只是名義上的最高首腦,僅有禮儀祭祀權,而無人事任命和財政管轄權,蜀漢政權的一切要務均由設在漢中的丞相府來下達指令。

所以,劉禪雖然做了11年的享樂天子,但內心對諸葛亮卻是十分忌憚的。

這一點從3件事可以看出,一是諸葛亮死後,劉禪即廢除了丞相一職;二是益州百姓請求為諸葛亮建廟祭祀但被劉禪拒絕;三是諸葛亮的親子諸葛瞻在公元260年之前,擔任的都是羽林中郎將、尚書僕射等高位虛職,並無軍政實權。

此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原因,在劉禪的印象中,諸葛亮應該“家財頗豐”。

公元214年,在奪取益州之後,劉備大賞羣臣,“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羽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

這裏的“金”指的是黃金,據《漢書》記載:“黃金重一斤,直錢萬。朱提銀重八兩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東漢以後因為金銀數量的大幅減少,其價值只會比西漢更高。

所以,僅214年這一年,諸葛亮就已經是“億萬富翁”了,這還不包含後續的賞賜。諸葛亮在給李嚴的書信中曾提到自己“位極人臣,祿賜百億,受賜八十餘萬斛”。

要知道,蜀漢在三國當中實力是最弱小的,但諸葛亮所受賞賜規模卻遠超魏、吳兩國的臣子,曹魏無賜錢億萬的記載,東吳也僅有一次,即呂蒙攻下荊州後,孫權“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

再加上蜀漢的軍事優先型經濟模式,全國的財富都集中在諸葛亮手中集中調配以供北伐,所以,劉禪對諸葛亮除了權力的忌憚外,還有財富的猜忌。

因此,諸葛亮在臨終前向劉禪説明自己的家庭財富情況,並特意強調了“臣在外任,無別調度”,就是在告訴皇帝,自己並沒有留下鉅額財富。

那麼諸葛亮生前的億萬賞賜去了哪了呢?史書並無明文記載,但很大的可能是全部被諸葛亮用來賞賜有功將士了。諸葛亮此舉,也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子孫後代。

諸葛亮的擔心並非毫無道理。

1300年後的明朝,張居正家族的遭遇就很能説明問題。萬曆皇帝朱翊鈞繼位後,張居正任大明內閣首輔達10年之久,上承天子之師,下控大明一國之軍政財富。張居正之與朱翊鈞,就如同當年的諸葛亮和劉禪的關係。

所以,張居正死後,萬曆很快開始了對張居正的清算,張家被抄,家屬或餓死或流放。除了長期壓抑的宣泄,萬曆還有尋找張家鉅額財富的目的。但實際上,最終從張家抄出的家財也不過區區十萬兩,這對於內閣首輔而言,實在算不上“鉅額”。

張居正家族的遭遇,也恰恰反襯了諸葛亮主動向皇帝表明心跡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