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思極恐的“太平道”,雖然很快被平定了,但國家已經陷入了深淵
自東漢中期開始,各階層的矛盾凸顯,以至於國家逐漸衰落。
值此之際,宦官、外戚把持朝政,皇帝逐漸淪為受制於權臣的傀儡;地方官吏昏庸黑暗,變本加厲地壓榨百姓,使王朝逐漸失去公信力;地主豪強的勢力不斷擴張,土地兼併的現象愈演愈烈。這些因素,讓大量百姓失去了耕地,成為流離失所的流民。
社會生產停步不前甚至出現倒退的跡象,人民的苦難日深,負擔與日俱增。
張角、張梁、張寶三兄弟活躍於魏郡,他們是當地有名的方士,經常用咒語和法術為老百姓看病。據説,但凡喝下張家兄弟的符水的病患,身上的疾病便會不治自愈。靠行醫積累下名望之後,張角借《太平經》並糅合了黃老思想作為教義,建立了太平道。因為張家兄弟的法術頗為靈驗,所以老百姓對太平道深信不疑,將張角奉為活神仙。
當然,張角的道術也不是完全靈驗,其本質仍是封建迷信。根據《三國志·張魯傳》的記載,張角平日裏會手持一種名叫“九節杖”的法器,為老百姓免費診治。喝下符水的百姓若能夠痊癒,張角會稱其信道,而那些喝下符水後病情未有好轉的百姓,張角則會稱其與道無緣。
至於太平道的教義,絕非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屬歪門邪道,其風格與其他宗教大同小異。張角所宣揚的太平道的核心,是黃天之上的鬼神,他們會監視人們的一舉一動,並根據人們的行為決定他們的壽命長短,以此來規範人們的言行,敦促人們多行善事,少做惡事。
《後漢書》記載:
“初,鉅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畜養弟子,跪拜首過,符水咒説以療病,病者頗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於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轉相誑惑。十餘年間,徒眾數十萬,連結郡自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莫不畢應。遂置三十六方。方猶將軍號也。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渠帥。”
並且,張角根據《太平經》“眾星億億,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羣行之言,不若國一賢良也”,稱自己為“大賢良師”,為太平道的總首領;他的兩個弟弟,張梁、張寶則自稱大醫,亦為太平道的首領之一。且凡太平道成員及其信徒,若犯有過失,只要跪拜在首領面前,承認錯誤,保證不再犯,便給以寬恕。
張角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將太平道發展成當時最盛行的宗教,信眾多達數十萬人。張角以教主的身份進行佈道,並向其他信眾傳授法術。太平道擴散的方式仍是通過符水治病,在那個百姓普遍迷信的年代,張角的太平道一度盛行。張角自詡“大賢良師”,以先覺者的身份引領教眾,並設立了“方”這一軍事編制。
從這裏我們就能看出,張角自創教之初,其目的就是藉助宗教的名義拉攏信眾,策動起義。待到時機成熟後,張角提出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悍然發動黃巾起義。
那麼,為什麼張角的軍隊被稱作“黃巾軍”呢?
這自然與太平道信徒的穿着有關,古漢語將頭顱稱作“天”,例如:刑天就是梟首的意思,而“黃”則有兩層含義:
一是太平道所信奉的黃天;
二是信眾頭巾的顏色。
在舉事之初,這支軍隊燒燬官府,殺掉地方官吏,策動貧民,像滾雪球一樣於冀州一帶迅速興起。短短的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的太平道信徒紛紛響應號召,殺官造反。然而,因為這支軍隊缺乏統帥型人才,且參與起義的大多是烏合之眾,所以黃巾軍逐漸演變為四處燒殺淫掠的流寇,對社會的穩定造成極大隱患。
由於,黃巾軍不僅站在統治階層的對立面,還威脅到了地主的利益,所以黃巾軍迅速淪為眾矢之的,成為官兵和地方武裝聯合絞殺的對象。在黃巾起義中期,張角病逝,羣龍無首的黃巾軍遭到官兵和地方軍的剿殺。不過,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時有義軍打着黃巾軍的旗號興兵作亂,黃巾賊也成了頑固的社會問題。
例如,公元188年黃巾軍再次起義,全國黃巾餘黨羣起而響應。雖然,這次黃巾起義的聲勢根本無法與第一次起義同日而語,卻仍令漢室無比頭痛。為了徹底剿滅黃巾軍,漢靈帝接受了太常的建議,將刺史改為州牧,讓地方重臣擁有兵權。此舉雖然讓黃巾軍的發展趨勢受到扼制並逐漸消弭,但卻讓地方軍擁兵自重。
隨着地方軍閥割據中原,東漢滅亡已成為大勢所趨。因此,黃巾之亂既是東漢滅亡的導火索,亦是三國時代的起源。
參考資料:
【《農民起義領袖、太平道的創始人——張角》、《黃巾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