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宋代大文豪蘇軾是個通透之人,他很早就悟透了人生,知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任何人都沒辦法避免。然而,世界上的“不完美”實在是太多了,人們不可能事事都做到盡善盡美,要知道,完美總是有“缺陷”的,就連高考也不例外。
錢鍾書,1910年出生於江蘇無錫的一個教育世家,為了將他培養成一個全才,伯父錢基成、父親錢基博、叔父錢基厚傾盡了所有,他們幾乎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萬幸的是,錢鍾書沒有讓他們失望,1925年,15歲的他回家放暑假,偶然間被《古文辭類纂》、《駢體文鈔》等選本的吸引,於是他興趣大起,開始埋頭苦讀,無形中將多年積累的知識融會貫通,並化為了自身的知識儲備。
1929年,錢鍾書從美國聖公會無錫市輔仁高級中學畢業後,直接報考了清華大學。當時,清華大學採取的是最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必須通過數學、國語、外語等任何一門考試。然而,這個舉措對錢鍾書來説,卻是個大問題,要知道,他打小起便對數學沒有概念,他只對文字感興趣,如果讓他解數學題,簡直比登天還難。
果然,在數學考場上,錢鍾書終於知道了“度日如年”是什麼滋味,整張卷子就沒有幾道題是會的,為了打發時間,他只能胡編亂造。最後,考試結果出來了,他的數學成績只有可憐的15分,是全體考生中墊底般的存在。然而,就在錢鍾書唉聲嘆氣時,清華大學的老師們卻展開了激烈討論,他們認為錢鍾書的情況比較特殊,需要仔細斟酌。
原來,錢鍾書的國文與英語都是第一名,英語更是達到了滿分,這兩門成績加起來,就已經達到了清華大學的入學門檻,更何況還有數學15分,與剩下的那三門了。據《國立清華大學歷年招考大學本科學生錄取標準》刊載,清華大學在1929年錄取大一新生的總平均成績,大約在40分上下,錢鍾書三大主科的成績就已經達到了錄取最低標準,不錄取他實在説不過去。
可是錢鍾書偏科太嚴重了,不符合清華大學的教育理念,這可如何是好。就在這時,清華大學校長羅家倫來了,他複查了錢鍾書的試卷之後,當即拍板:“這個學生,我要了!”羅家倫認為,錢鍾書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在國文、英語上的造詣,連他都心生敬意,如果讓這麼一個好苗子落了榜,豈不是埋沒了一顆明珠?
於是,羅家倫把錢鍾書叫來了辦公室,親自對他叮囑了一番,並告訴了他被清華大學錄取的好消息。實際上,羅家倫之所以會對錢鍾書另眼相看,是因為他也是個偏科的人,他1917年考試的時候,數學還是個零分,比錢鍾書都不如,但他卻也不比任何一個人差,還坐上了清華校長的位置。所以説,偏科不可怕,才華才是第一位的,如果你足夠優秀,就不會泯然於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