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43歲日本學渣,一覺醒來獲得了諾獎,卻因聽不懂英語掛掉了電話

由 司空梓瑤 發佈於 經典

一個人的成就有多大,可能一百個人有一百種不同的觀點,因為每個人對成功和價值的評判標準都不同,那麼用什麼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就呢?可能設立一個獎項,制定一個評價標準,在各界精英人士中尋找選拔最優秀的那一個頒發給他,就是對他成就的認可吧。

就好比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南丁格爾獎頒發給在護理事業中做出卓越貢獻的人,美國計算機協會的圖靈獎,就是頒發給對計算機實業做出重要貢獻的人,但是最為人們熟悉的當屬諾貝爾獎了。

世界級獎項

1895年諾貝爾遺囑中提到,要設立一個包括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的獎項,諾貝爾獎由此誕生。並在1901年首次頒發了這個各個領域的獎項。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又牽頭設立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之後每年評選一次和頒發一次,一直延續至今。

根據諾貝爾遺囑,在評選的整個過程中,並不考慮獲獎人是哪個國家哪個種族,是否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只看他的成就大小,因為這個獎項的公平公正,逐漸使得諾貝爾獎在世界上各種獎項中地位穩固,是這幾個行業人才追求的最終目標,從某種意義上講,一生中能獲得一次諾貝爾獎就不虛度此生了。

學渣小人物

1959年出生於日本富山縣首府富山市的田中耕一從小就低調,害羞,不善於説話,學習成績一般般,但是非常刻苦努力,終於在18歲的時候考入日本東北大學電氣工程專業就讀,在入學前夕還得知了一直養育自己的父母其實只是叔父叔母,

而自己的親生母親在自己出生一個月之後就因為生病去世了,這件事情給本身就資質平庸的田中耕一當頭棒喝,鬱鬱寡歡,對學習更加不在上心了,還曾經掛過德語學科而留級,甚至差一點沒有拿到大學畢業證。連他的導師都説田中耕一是他教育過的最差的一個學生,妥妥的學渣一名。

田中耕一雖然學習不好,但是心比天高,因為親生母親的病逝立志研究醫用測試儀器,由叔父母寄養的原因讓又他不願意自己被同窗看輕,畢業後居然想要找一份高薪職業來在同學圈子中暫穩腳跟,就去應聘了索尼公司,但是實力平平的他連第一輪海選都沒有通過,沒辦法只能到一家小型的儀器製造公司工作,入職做了研究員。

努力就有回報

入職後的田中耕一隻是公司最底層的普通員工,但是這並沒有讓田中耕一放棄自己的理想,一心撲在學術研究上,每天穿着不變樣的工作服,領着微薄的薪水,為了能更加專心地進行研究,甚至把頭髮剃光,這樣就不會因為頭髮過長理髮浪費時間,也不和同事們有太多的除了工作之外的交流,只生活在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中。

1985年,田中耕一所在的公司要開發一款新的測量儀器,對待工作認真執着的他被選中進入研發小組,但是因為他在學生時期理論知識不夠,在研發小組中並不能提出什麼實質性的理論作為參考,可就是這樣一個門外漢,卻憑藉着自己不服輸的性格,歪打正着地發明了一款分析儀器“軟激光去活化”並申請了專利,這款儀器為公司創造了超過1億元的利潤,田中耕一也收到了公司的現金獎勵1.1萬日元。

對於這項發明專利,田中耕一寫了一份論文並發表在了國外的學術雜誌上。但是當時的田中耕一沒有想到,就是這項論文成果,日後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榮耀。

出人意料的一夜成名

諾貝爾獎和其他國際大獎有些不同的地方,就是入圍者都不是毛遂自薦自己報名參加的,而是需要由諾貝爾獎委員會給有能力和資格提名的人發送機密文件,由他們推薦1000-2000人作為獲獎候選人員,再經過評委會對推薦的候選人進行篩選、審定,工作情況嚴加保密。諾貝爾獎項除了對外給最終獲獎的人頒獎外,所有的提名者都是有50年的保密期不對外公開的。

正因為有了以上的嚴格保密的制度,所以每一年對於入圍人員和最終獲獎人員就有了諸多的猜測,這在日本形成了一種文化傳統,每一年日本的學術界都會將各領域拔尖人才有可能會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列一份詳細的名單,介紹其生平事蹟和突出貢獻,並組織記者媒體在諾貝爾獎開獎當天守在這些可能會獲獎的人家中,等待獎項開啓後能第一時間進行採訪。

2002年諾貝爾獎開獎前這一事情如期進行,獲獎名單中也真的有一位日本人,那就是田中耕一,但是整個日報學術界和媒體記者都懵了,這個人是誰,家住哪裏,為什麼我們的名單沒有他。

田中耕一出人意料地憑藉着16年前的一個發明專利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並一夜成名。早上一覺起來,就接到了一個陌生電話,但此時的田中耕一在接到了諾貝爾組委會祝賀的電話時,卻因為不懂英語而接到了詐騙電話果斷地掛斷了。直到日本的媒體記者們費盡辛苦找到了這個寂寂無名的學渣,他才意識到自己真的獲得了諾貝爾獎。

學會承受與接受

43歲的田中耕一被突如其來的光環所籠罩,從小就成績平平沒有得過任何獎項的他,在獲得了諾貝爾獎之後的一個月內,陸續得到了公司、母校和日本政府的認可,公司領導親自向他表達歉意,認為向他這樣的諾貝爾獎得主只在單位基層做研究員埋沒了人才,主動給他升職,讓他在單位擔任董事,還給他發了百萬元的獎金;

母校給他補發了博士學位,聘請他回校進行演講,所在城市、出生城市都搶着給他發好市民獎,日本政府也給他發了最高榮譽日本文化勳章。

但是這些突如其來的榮譽,讓田中耕一一時無法消化,但是他知道自己要學會承受與接受,在結束了母校演講後,就消失在世人眼中,一直沒有他的消息,直到16年後,60歲的田中耕一才再次出現在媒體記者和廣大人民面前。

原來在得獎後的他一直很迷茫,認為自己是否是走了狗屎運才能得到諾貝爾獎的認可,所以為了讓自己能配得上這個獎項,他全心投入在疾病檢測儀器的研究上,最終達到了能從幾滴血液就可以提前三十年檢測到患阿茲海默症,所以才大膽的又走到民眾的實現當中。

平凡的人生也會創造不平凡的價值,上天給了人們自由選擇的權利,只要擁有一顆不甘平庸的心,努力貢獻自身力量,就已經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完成了自我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