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史記》中對吳起的評價。
在戰國初期,魏武卒是當時最精鋭的部隊,吳起就是這支部隊的創建者。吳起,他建立了魏武卒,領導了楚國變法,先後讓兩個國家走向了強大。吳起無疑是偉大的軍事家,改革家,同樣也是兵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而為何在戰場屢立奇功的吳起?卻贏不得君主和底層百姓的信任呢?在一次,吳起幫助士兵吸吮膿瘡,士兵母親看到這一幕後,非但沒有感動,而是向天悲嘆:“我兒命不久矣”,這個母親為何有如此反應呢?
先介紹一下吳起這個人的生平,吳起本是衞國人,後來逃往了魯國。在魯國境內,吳起開始展露了自己的軍事才華。當時齊國大軍壓境,魯國國君最終任命驍勇善戰的吳起,擔任魯軍大將軍。吳起率領魯軍,大破齊軍,抵禦了齊軍的進攻,並且將齊軍擊潰。
而後吳起受到魯國國君的猜疑,逃往魏國。魏文侯非常賞識吳起的軍事才華,全權命令吳起組建魏國的精鋭部隊。吳起大膽選拔人才,實行新的士兵選拔標準,組建了一支魏國精鋭部隊,取名為武卒。
魏武卒裝備精良,作戰勇猛,常常能夠以弱勝強。在魏國,吳起同士兵同吃同住同訓練,和部下的士兵打成一片,因此吳起在魏武卒中一呼百應,士兵在戰場,也能為吳起浴血奮戰。而就是這樣待兵如子的吳起,為何引得士兵母親的怒斥呢?在記載中:
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
在一次,吳起看到一個士兵,背後生了膿瘡,吳起看了非常悲痛。於是,他俯下身來,用嘴巴替士兵吸吮膿瘡,士兵很快緩解了疼痛。而這一幕被前來看望的士兵母親看到了,士兵母親當即開始痛哭,旁邊的人詢問道:“將軍為你的兒子吸吮膿瘡,你為何還要哭呢?”
士兵母親悲嘆道:“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不旋踵,遂死於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原來,士兵的父親同樣生過毒瘡,吳起也幫助士兵父親吸吮過膿瘡,但是士兵的父親戰死在沙場,士兵母親因此擔心兒子,會有同樣的結局。士兵母親的想法,讓我們無法理解,吳起幫助士兵父親吸吮膿瘡,和士兵父親戰死沙場根本沒有關聯,為何士兵母親怪罪吳起呢?
這個事情發生的原因,還是因為吳起的名聲太臭了,這個臭名聲傳遍整個九州,各國君主和底層百姓都知道了吳起的醜事。那麼吳起做了什麼事情?讓他的名聲如此差呢?先説吳起為何離開衞國?吳起離開衞國,就是因為鄰居嘲笑他,他憤而殺死了30多個鄰居,被衞國通緝,衞國百姓都知道了吳起的罪行。
吳起因為私怨,殺害30多位無辜百姓,可見他的殘忍。而吳起來到魯國後,為何又逃往了魏國呢?在魯國,吳起做下了更大的惡事,當時齊軍來襲,魯國國君選拔魯軍大將。魯國國君因為吳起妻子是齊國人,不願意任命吳起,擔任出征大將。而吳起聽説了這個消息,將結髮妻子殺死,換得了將軍位。
吳起殺妻的消息傳出後,整個中原地區都知道了,吳起為了權位,殺害自己的結髮妻子。各國君主和底層百姓都看不起吳起,認為吳起貪慕權勢。而吳起的老師曾子,聽説了這個消息後,當即同吳起斷絕了師徒關係,在記載中:
曾子薄之,而與起絕。
吳起確實是一個軍事奇才,但是他因為殺鄰居和殺妻兩件事情,名聲臭了。因此士兵母親看到吳起救自己的兒子,非但沒有感謝吳起,而是聯想到自己的丈夫之死,悲嘆:“我兒命不久矣”。
吳起並沒有改變自己的性格,他依舊我行我素,當時魏國相國是田文,而吳起擔任了西河守。吳起認為自己功勞遠在田文之上,吳起找到田文説:
“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
吳起認為田文在三個方面都不如自己,應該自己擔任相國,而田文説:“文侯剛剛繼位,國家還不穩定,吳君的名聲,能讓百姓信服嗎?”田文一番話,讓吳起明白,自己年輕時候做下的事情,讓他無法擔任魏國相國的職務。
此後,吳起來到楚國,這是他人生最後一站,在這裏吳起進行了深度變法,讓楚國走向了強大。可惜楚悼王英年早逝,在楚悼王葬禮上,被變法損害利益的楚國舊貴族,用弓箭殺死了吳起。一代戰國名將,因為年輕時做下的兩件錯事,影響了自己的一生,最終被萬箭穿心給殺死,嗚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