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學習是父母們最關心的事情,因此孩子的學習成績直接就影響到了家長們的心情。而家長們想讓孩子的成績有所進步和提高,除了幫孩子報補習班之外,更多的就是以物質上的獎勵來激發孩子努力學習。
如何才能讓孩子主動學習,家長們不妨試試''鳥籠效應''。
“鳥籠效應”
''鳥籠效應''其實是一件心理暗示,就算一個人本身對這件事物不感興趣,但是説的人多了,或者受周圍暗示頻繁,就會開始對這件事產生興趣。就像是最初別人送給了你一個鳥籠,可能一開始你並不想養鳥,但是説的人多了,就會買一隻鳥放進鳥籠裏,''鳥籠效應''就是這麼應運而生的。
通俗點來説,其實每個人生活中都會遇到這種情況,因為買了一個新的杯套,然後又買了一個新杯子;因為家裏閒置了一個空花瓶,而買了一束花;而如果把''鳥籠效應''應用到教育中,説不定會收穫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鄰居家的夫妻倆都是名牌大學畢業,因此孩子還沒上小學之前就對教育感到非常自信,一定有信心將孩子培養成才。但是孩子愛玩,平時看起來很機靈,到了上小學的時候,一開始學習或者做作業就提不起熱情,尤其是背課文簡直就是七秒鐘的記憶,忘了背背了忘。
因此即使孩子才上小學,夫妻倆也給孩子請了家教輔導。可是長期下來孩子的成績並沒有長進,孩子媽媽只好自己翻閲資料希望可以找到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的方法,最終嘗試了''鳥籠效應'',沒想到孩子的學習卻長進了不少。
為什麼孩子會對學習不感興趣呢?
原因1:覺得學習不是自己在行的事
有時候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是因為他們覺得學習並不是自己在行的事,或者是自身的潛意識無意間會被周圍的人感染,認為讀書沒什麼用。
而只有找出孩子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原因,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原因2:學習動力不足
孩子的學習目標以及學習興趣並不是靠孩子或者老師單方面決定的,有時候也取決於家長對家庭環境的塑造,比如父母對孩子的鼓勵不夠,批評過多,孩子會認為自己在學習上一無是處。
孩子看不到自己的進步,對學習的興趣也就會下降幾分,學習的動力也會有所不足。
原因3:學習遇到困難卻又不好意思尋求幫助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但是有些孩子性格比較內向遇到自己不會的問題又不好意思問別人,老想着自己解決。解決不了的就一直堆積着,而這樣造成的後果極有可能就是
時間長了孩子一接觸學習就引發了不良情緒,問題太多孩子慢慢的跟不上進度,從而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
而鳥籠效應運用到學習上就好比就算孩子之前不怎麼喜歡學習,但是受到周圍的暗示比較多,自然而然也會去學習。
家長在生活中要如何運用好“鳥籠效應”呢?
第一步:利用孩子的興趣幫助孩子學習
孩子的心思都比較單純,對自己感興趣的都會比較願意去做。所以家長要是想提高孩子的學習的動力,可以試着從孩子的興趣開始入手。
比如孩子要是喜歡語文,就可以帶孩子閲覽多種類的書籍,或者可以播放一些以歷史典故改編的電視,以引起孩子的興趣,孩子在興趣中學習,效率也會比之前提高。
第二步:製造正確的心理暗示
運用''鳥籠效應''也需要製造正確的心理暗示,否則就會像一把沉重的枷鎖限制住孩子。
家長首先要明白孩子的興趣是什麼
,如果不顧孩子的興趣盲目暗示孩子去學習,時間一長,孩子也會感到厭煩。所以家長要懂得孩子的興趣點在哪裏,再利用''鳥籠效應''給予正確的心理暗示,比如孩子喜歡畫畫,父母就可以和孩子一起體驗手工繪畫的樂趣,逐漸讓孩子自己獨立完成,獲得心理的滿足感。
第三步:給予孩子鼓勵和支持
''鳥籠效應''説白了就是種心理暗示,因此家長也要做好心理暗示,讓孩子接受到好的引導。
經常受到鼓勵和讚賞的孩子在學習上會更加具有自信,孩子會覺得自己的努力是有被看見的
,因此無論這次的成績好壞,下一次都會更加努力。而如果一直都是以命令的形式去安排孩子的學習,孩子對學習也會更加牴觸。
教育孩子並不是一件小事,需要家長多花點心思去研究。而''鳥籠效應''也是用一些巧妙的心理暗示來督促孩子學習,不過父母運用時也要注意分寸,不要太過苛刻以致於束縛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