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德軍倉促入侵南斯拉夫,為何南斯拉夫一觸即潰,瞬間被德軍佔領?

由 哈愛朵 發佈於 經典

1941年對於希特勒不是什麼好年份,先是要準備入侵蘇聯的戰爭,然後又要幫助墨索里尼的意大利部隊擦屁股。但還不等希特勒喘口氣,南斯拉夫又發生了政變。此時希特勒頓感遭到了背叛,惱羞成怒之下,決定懲罰南斯拉夫,將其消滅殆盡。這場戰鬥異常迅速,從開始到結束,都沒超過兩週,南斯拉夫就宣告滅亡了。而南斯拉夫有足足七十萬之眾,為何一觸即潰呢?
南斯拉夫的現政府,不同於之前由攝政王保羅親王所領導的政府,它是一個倉促上台的政府。在1941年3月27日,南國首都貝爾格萊德發生了由南斯拉夫空軍總司令杜尚·西莫維奇上將領導的軍事政變,逮捕了現政府官員,並擁立年僅18歲的彼得二世為國王而上台。而這場暴動的起因,是因為他們要反對保羅親王的親德政策,尤其是加入《三國公約》,成為軸心國的一員。

事實上,希特勒對於巴爾幹半島的覬覦已經不是一天兩天,在法國戰役結束後,希特勒就對巴爾幹半島的國家進行威逼利誘,南斯拉夫 希臘,保加利亞等國都在其中。在1941年之前,希特勒還採用一種温和態度,對這些國家進行勸誘,但當意大利進攻希臘後,希特勒就轉而採取一種直接的手段,開始強迫南斯拉夫等國加入。

迫於希特勒的威逼利誘,以及德國強大的國力,南斯拉夫的攝政王保羅親王只能選擇屈服,因為不屈服的話,就一定會被德國入侵的。顯然南斯拉夫脆弱的國力,不足以支撐和德國的戰鬥。但是他同意的結果,就是南斯拉夫立刻出現內亂,他的侄子彼得二世親政,他本人和德國的合約被撕毀,同時被勒令四個小時之後離開南斯拉夫。

但起義者很快發現他們缺乏依靠,因為無論是英國還是德國,此時都無力支援他們。而德國則在旁邊虎視眈眈,他們幾乎沒有任何可以對抗德國的本錢。他們奪權後宣佈加入《三國公約》無效,也只能進一步的激怒希特勒。故此,他們立刻發表聲明,他們將繼續忠誠於《三國公約》。彼得二世希望,如此做法可以避免南斯拉夫遭到希特勒的攻擊。

然而事實證明了此做法毫無意義,希特勒的怒火已經無法平息。同時,這種反覆無常的做法,也在南斯拉夫內部引發了混亂,民眾和官員無法分清彼得二世的現政府和保羅親王的前政府有什麼區別,從而士氣低落。而那些在政府機關和軍隊的,保羅親王的門生故吏們則對現政府產生了不信任情緒,內心也更加傾向於德國人。所以從戰爭開始,南斯拉夫的軍民士氣就已經陷入了低谷,在士氣角度上,他們已經失敗了。
而南斯拉夫快速被德軍擊敗的另一個問題,就在於內部複雜的民族問題。雖然説在1929年其統稱為南斯拉夫人,但是從實際上,南斯拉夫內部分為了三個主要民族,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同時還有數量不等的匈牙利人、日耳曼人、捷克斯洛伐克人等等,內部民族十分龐雜和混亂。雖然1918年12月,克羅地亞與一些南部斯拉夫民族聯合成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後在1929年改為南斯拉夫王國)。但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地亞人的關係卻十分惡劣,或者説近乎要內戰。

原因在於克羅地亞人信奉的是天主教,而塞爾維亞人信奉的是東正教。雙方在信仰上就存在矛盾。另外克羅地亞人和塞爾維亞人雖然語言接近,但文字卻不同。塞爾維亞人使用的是西裏爾字母,而克羅地亞人卻使用了拉丁字母。但因為塞爾維亞人的人口要多於克羅地亞人,以及塞爾維亞人親英國人,所以在許多事務上他們佔有主動權。

而克羅地亞人則不同,他們曾經接受奧匈帝國的哈布斯堡王朝統治,所以情感上更接近德國人。這一情況在人口第三多的斯洛文尼亞人身上也有體現,因為斯洛文尼亞人也親德,信仰天主教,使用拉丁字母。再加上其它民族的存在,整個南斯拉夫就如同一個火藥桶,過去就曾經發生了多次內部衝突。放到戰爭時期,就更容易出現問題。
現在的關鍵問題在於,南斯拉夫新的領導者,彼得二世並不能得到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以及其他少數民族的信任。他本人缺乏執政經驗,平民對他缺乏認識和了解。而被他趕下台的保羅親王卻深受少數民族愛戴,比如説克羅地亞人,他們的第一大黨克羅地亞農民黨也都支持他。而大多數官兵均為克羅地亞人的南斯拉夫第四集團軍,其官兵也傾向於保羅親王。

如今保羅親王被驅逐出境,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以及少數民族,就紛紛開始厭惡起現政府,不願意為現政府作戰。相反比起彼得二世的現政府,他們更懷念保羅親王前政府。而如果前政府已經不復存在,那麼他們寧可去投靠德國人,也不為彼得二世服務。在他們眼裏為了南斯拉夫繼續戰鬥,還不如投靠德國人,建立自己的國家,或是加入德國。所以説,民心的崩潰,也成了南斯拉夫的一個巨大敗筆。
南斯拉夫現政府鑑於沒有得到德國的回應,所以在3月29日下達了動員令,並在4月3日派出了使節團前往莫斯科。但蘇聯也擔心觸怒德國,所以只願意簽訂一份《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但這對於緩解南斯拉夫的局勢,於事無補。轉而他們開始求助於英國,但英國也無力支援他們,畢竟派往希臘的W軍團已經是丘吉爾四處搜刮部隊的結果了。

而南斯拉夫的防禦策略也十分有問題,他們不願意放棄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最終選擇將全南斯拉夫的28個步兵師、三個騎兵師和32個獨立旅,總計約120萬人的兵力中的絕大部分,沿着漫長的國境線佈署,準備應對德軍的進攻。這在戰略上是一大錯誤,因為這個防禦計劃,幾乎是將自己所擁有的軍力中的88%的部隊投入到了邊境,缺乏縱深防禦。一旦某個位置被突破,那麼德軍就可以長驅直入的進攻他們。

此時整個南斯拉夫國境線長三千公里,防禦計劃完全依靠邊境部隊的防禦。因為大量部隊投入到邊境,所以預備隊十分匱乏,如果有任何一個方向被德軍突破,都會導致部隊崩潰。而且複雜的民族問題,也導致了部隊難以有效戰鬥,很容易被擊敗和摧毀。同時邊境防線十分脆弱,臨時修築的防禦工事,也不足以抵抗德國人的攻擊。

同時南斯拉夫的技術兵器十分稀缺,他們的大部分裝備和物資還是19世紀末的。其軍隊的核心力量——炮兵,裝備的火炮不僅過時,而且全部是靠馱馬拉動,機動性很差。反坦克炮和高射炮也十分匱乏,既不能有效的阻擋德軍裝甲部隊的進攻,也不能有效的組織防空。而且這些技術裝備還要分散到各個戰線上,就進一步降低了防禦力。

另一方面,南斯拉夫的坦克也十分匱乏,部隊沒有摩托化裝備,卡車也很少。全軍只有兩個坦克營,且裝備的都是法國的雷諾FT17坦克。這種坦克開發於1917年,距今已經過去了足足34年,根本不能有效作戰,也不能威脅任何一種現役坦克。而且數量十分稀少,只有110輛,且缺乏維護,許多坦克已經不能有效運用,根本做不到有效作戰。

而飛機的匱乏,也是一個大問題,整個南斯拉夫空軍,就只有416架戰鬥機。且其中有一半是南斯拉夫自產的IK系列戰鬥機,而剩下的戰鬥機則來自意大利、德國和法國、英國,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老舊戰鬥機。少數先進飛機則包括了一部分德國的BF109戰鬥機,但數量太少,不足以影響戰局,再加上這些飛行員也是德國人訓練的,所以在實戰上完全被德國人支配。
最終結果就是在1941年4月6日德國的入侵中,德國空軍對南斯拉夫空軍實施了毀滅性的打擊,這就導致南斯拉夫快速丟掉了制空權,然後德軍聯合保加利亞和意大利部隊一起殺進了南斯拉夫。南斯拉夫脆弱的防線也不足以抵抗德軍的進攻,轉瞬間就被德軍擊潰。大量的部隊,不是投降就是被消滅。南斯拉夫的首都也被德軍轟炸,南斯拉夫現政府唯一能做的就是趕緊逃跑,丟下了南斯拉夫逃往英國,而南斯拉夫則被德軍徹底佔領。
參考文獻:《南斯拉夫的興亡》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