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院士李小文:31歲考研被嘲笑,54歲成院士,遙感科學的泰斗
常年一雙布鞋在腳,布衣長褲,如平凡路人,沉澱着時光的霜華,卻在學術界綻放着耀眼的光芒。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小文,31歲時被嘲笑考驗,酒不離手,每天得一斤二鍋頭。有人問李小文到底有多厲害?
1947年,李小文出生在四川自貢,少年時候的李小文很聰明,但是也很調皮,不是循規蹈矩認真學習的乖寶寶,而是每次只考六十分,多一分都不願意多答題的“任性”小孩。只要及格就行,不追求優秀的高分,猶如他自己所説,他從沒認真學習過。
其實在旁人看來,能每次考試都正好得六十分,比得滿人更難得,他需要有絕對的自信所答的每道題都是爭取的,這足以證明李小文異於常人的智慧。
只是這種所謂的“不爭不搶”也足以證明他的“任性”。
1968年李小文畢業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如今的電子科技大學,大學期間的李小文表現依然很隨性,一個真正向往自由的人是不會因為環境而被束縛的。
一切改變發生在他的而立之年。他覺得不能再荒廢人生,要做一件一輩子都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在一片嘲笑聲中他選擇考研,誓要走上科研之路。
1978年,考入中國科學院地理所二部,再想要考取碩士學位,卻未能如願。後參加英文統考,出國留學,1979年,李小文遠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地理系學習,在那裏他真正的接觸到了地理與遙感。
美國學習的幾年,打開了李小文全新的世界,他不再無慾無求,反而找到了奮鬥的方向。要為國家做些事情,要在這個領域做出些成績。這份信念,在李小文的腦海中形成,併為之奮鬥終生。
1981年,獲得地理學碩士位;1985年,獲加利福尼亞大學地理學博士學位和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五年的求學時光,異國他鄉的辛酸苦辣,都化作學習的動力,他有了奮鬥的意義。
1986年,回國的李小文馬上投入到國家科學信息的建設中來,在中科院遙感信息學實驗室當實驗員。
學以致用的快樂,李小文很快體會到,不在只追求六十分及格,在國家項目上的研究,李小文講究精益求精,分毫必爭。
他從來不是真正懶散之人,只是年少時不爭不搶,但是隨着成長,他不光看到了自己光陰的平凡也看到了國家的發展,想要為國家的進步出一份力。
這份動力驅使他去體會別樣的人生,這段為之奮鬥不放棄的旅程,將是他足以回味一生的體會。
1999年,李小文就職於北京師範大學並創建了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開始了他真正遙感的研究之旅,而他的研究工作也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國家科委的強力支持,並積極與國外科學家合作。
由李小文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攀登項目等國家重大遙感基礎性研究,在1994年獲得科學研自然科學的一等獎,2000年獲得國家高校等級科學技術一等獎。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講的就是李小文這種類型的人,青少年時的隨性無慾無求,在中年過後發生巨大的反差,認真學習,認真搞科研,並把研究做的風生水起。這或許就是想要回饋社會,回報國家的動力趨勢吧。
2001年,李小文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這是中國科學研究者的畢生榮譽,院士是中國科研人員的最高學術稱號,是對其成果的肯定。
可是李小文卻完全沒有院士的“架勢”,不穿西裝革履,不穿運動鞋,甚至常年只穿一雙布鞋,他的穿着仿若還停留在上個世紀,同學們都笑稱他為“布鞋院士”,這些他都全不在意。生活上的物質享受不是他所追求的,衣着只要舒適便好,食物只要果腹便足,只是這每日的一斤二鍋頭不能少。
酒能使人沉醉,亦能使人清醒,李小文對二鍋頭的痴迷,就猶如他對科研的沉醉。
布鞋在腳踏行人間坎坷,濁酒一壺品鑑生活百態。人生恣意,往事紛繁,生活和科研的愁苦與不順,皆隨酒水穿腸而過,消失無形。這或許正是李小文院士獨特的減壓方式吧。
細細品來,李小文院士身上總有一種俠士的氣質,恣意人間的豪情,推杯換盞,濁酒化愁的俠氣,這或許也是他喜愛金庸文字的原因吧。字裏行間的豪情萬千,似有知音之感,心的自由才是超脱世俗真正的享受。
不在意世人眼光,我自追求我心意。布衣布鞋不是生活的貧瘠,而是精神的富有,只有真正把精力用在了所追求的事業上,才會做到無暇顧及這些紛雜小事。
小結:
李小文院士不是另類,而是現今物慾橫流社會形態中的一股清流,奢侈的衣着配飾,豪車出行並不意味着真正出身名門,身份高貴,只有真才實學的人,有真本事的人才能做到即使身着平凡布衣,也同樣令人尊敬,高人一等。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寒門貴子眾人欽慕,一個人身份的高貴與否,能力強大與否,不是他是否衣着光鮮,而是那份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涵養和氣度,而是他每行一步所付出的貢獻與價值。李小文就是這樣一個人,布衣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
31歲被嘲笑而考研,每天一斤二鍋頭,真正人生的反轉,無論何時都不晚,奮進而篤行的一生,穩健的前行一雙布鞋足以,看淡物質的追求,精力便自然集中到所要完成的事業上來,得到的回饋也必然比名牌鞋包的意義更加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