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數五年翻一倍!考研熱背後有着怎樣的社會焦慮?

考研人數五年翻一倍!考研熱背後有着怎樣的社會焦慮?

倒計時3天!2022年的研究生考試初試將在12月25日開始,大學圖書館、社會自習室裏座無虛席,考研人正在衝刺“最後一公里”。

據教育部最新數據,2022年考研報考人數為457萬人,再創歷史新高。比2021年報考人數377萬人增加了80萬人。而2017年,這個數字為201萬人。五年內,考研人數足足翻了一番

考研熱的背後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焦慮?考研人又是為什麼義無反顧地選擇考研?中國城市報記者帶大家聽一聽考研人的心聲。

考研人數五年翻一倍!考研熱背後有着怎樣的社會焦慮?

南京大學的圖書館內,考研人正在緊張備考。

一年比一年難,那些“卷”上天的專業

“今年人數破新高,再不考趕不上趟了,明年只會更難。”正在學校自習室複習的嚮明對記者表示,漢語言文學專業“卷”上了天,雖然錄取名額不多,但因為不考數學,考公考編又佔優勢,本專業加上跨考,報考人數多得離譜。

“聽説,新聞學專業也挺‘卷’,誰能想到一個王牌專業是財經政法的學校,前幾年新聞傳播的分數接近390呢。”嚮明對此頗感無奈,因為新媒體一直在風口,互聯網大廠也招相關專業,新聞傳播也成了跨考人的一大熱門去處,“就算互聯網行業‘996’,趁着年輕,還是有很多人想去大廠搏一搏的,這可能就是‘不到黃河心不死’吧。”

“謝邀,跨考馬克思,已經‘卷’成麻花。”網友阿笙在百度貼吧發帖吐槽,“大家都覺得馬克思冷門,結果普通的‘雙非’院校,報錄比都快1:10了,這個專業大多都是去做行政工作,也不好找工作啊。”

“我們數學院學碩專碩的名額加起來大概30個,但院裏上一屆幾乎都在考研,只有一半成功了,剩下繼續考。”985本科的應屆生小雪表示,已經找好工作,選擇“躺平”。

近日,全國公佈了2022年研究生招錄人數,共110.7萬人,全國研究生平均錄取率不到30%。相比於去年研究生招錄111.4萬人,今年的競爭也更為激烈。

隨着學術碩士招生向推免生傾斜,專碩的擴招,讓研究生學歷越來越側重就業導向。

“學醫不考研找不到工作的,現在三甲醫院研究生起步,本科生就業難,只能考慮邊遠地區和縣裏。”一位南京的醫院從業者透露:“我們醫院,現在只有像是放射科、超聲科這樣的技能科室還要本科生。”

“座標某末流985,偏理工,學校位置不是很好,外語也不是優勢專業,但我們外院的深造比例高得嚇人,幾乎200人裏面只有5人不考慮讀研。其中大概五分之三選擇本專業,例如語言學、文學、口譯、筆譯等方向,五分之二選擇跨專業,比較熱門的有法碩非法學、新傳與教育。”樊樊在翻看班級調查問卷時發現,同學選擇考研的原因,要麼是不滿意本科學校或專業,要麼是混個文憑方便找工作。

據中國教育發佈數據顯示,2021年學術學位國家分數線最高的是“經濟學”,為348分專業學位為“翻譯、新聞與傳播、出版”,為355分。而國家線的逐步抬高,也在側面説明角逐研究生考試的人逐年增多。其中,不將高等數學列為考試科目的專業,更受大量文科類專業與跨專業考生青睞

考研人數五年翻一倍!考研熱背後有着怎樣的社會焦慮?

2021年學術學位類國家線。圖源:中國教育發佈

考研人數五年翻一倍!考研熱背後有着怎樣的社會焦慮?

2021年學術學位類國家線。圖源:中國教育發佈

考研人數五年翻一倍!考研熱背後有着怎樣的社會焦慮?

文學總分國家線趨勢圖。

就業後又考研,學歷焦慮引角逐

“二十一世紀是生物的世紀。”今年再戰考研,已經畢業三年的李千山在志願填報一欄,再度填上了復旦大學。這一次他是背水一戰。

三年前,他報考復旦大學生物學,總分排行第二,卻因為英語沒有過線,與復旦大學失之交臂。因為專業是生物製藥,他懷着遺憾來到了藥廠工作,小時工作制與倒夜班的忙碌,讓他更加嚮往更高的平台,終於在今年決定辭職備考。

關於生化環材四大“天坑”的説法,李千山倒是笑笑,看上去並不在意:“天坑就天坑吧,誰叫我本科學這個,專業課還有基礎,也有一定工作經驗。只要我考上就能做實驗,專業還是要適合自己。”

臨牀醫學專業的小邱前些年本科“上岸”了醫院編制,每個月工資可以拿六七千元,但她始終對研究生念念不忘。“醫院瑣事多,看不進去書,但我又不能辭職考研,要是脱產沒考上反而得不償失。再説女孩子找對象,還是有編會體面一點。今年‘二戰’,生日許個願,希望能帶編考上研。”小邱開玩笑地説。

為了適應瘋狂“內卷”的研究生考試,錄取人數也逐年遞增。參考2021年的考研錄取增幅來看,2022年的錄取人數大概在120萬到125萬人之間,如果今年國家下發調整政策,錄取率或許還會擴招至130萬左右

但頂尖高校的數量是恆定的,擴招似乎並不能讓所有人如願。

“擴招的是‘雙非’院校,自主劃線的34所,更多的名額給了推免。”這是瞭解過考研行情的應屆生小蕭得出的結論。

“雙非”院校指的是非“985”也非“211”院校。相對於身有名校光環的學生,數量龐大的“雙非”院校學生,在求職與考研過程中更容易碰壁,也更渴望考研改變命運。

山東大學研究生畢業的小靜總是這樣給正在考研的學弟學妹出謀劃策:“現在考研,先看你是不是應屆生,本科學校是否知名,是不是‘雙一流’專業,有沒有項目或者論文。當然,最重要的是過初試線。假如本科是‘雙非’,沒有成果,初試成績不能在前幾名,那就得複試調劑兩手抓,否則那些你看不上的‘雙非’學校轉眼間就高攀不起了。”

“雙非”院校考研真的會被歧視嗎?據業內人士透露,大多數情況下不會。但那一道無形的坎就算不存在於學校招生中,也會存在於考生的心中。

“我的本科是‘雙非’”“我是普通二本”“我是專升本”“我會不會不配考名校”……面對那麼多本科名校競爭者,許多非名校考生會情不自禁地產生落差。但面對更好的未來,更多人還是砥礪前行。

在普遍競爭中,名校生也並非毫無壓力,都能完美“上岸”。

“有的人還在‘逆向考研’,為了求穩,明明是‘985’的本科,卻是‘211’,甚至‘雙非’的研究生,純粹是為了拿着研究生文憑去考公或者考編,這樣在機關單位更有優勢。”一位機關單位工作人員透露,在每年的公務員考試中,這種“學歷倒掛”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考研人數五年翻一倍!考研熱背後有着怎樣的社會焦慮?

南京大學的圖書館內,考研人正在緊張複習中。

“上岸”不是盡頭,未來不會一直“擱淺”

“再不考研,我就老了。”一句寫在朋友圈的話表現出晨晨的年齡焦慮。“現在很多單位招人,在條件上明確寫着‘研究生不超過27歲’,我想要去更高的平台,還要抓緊時間。”

學校是一座象牙塔,就業市場沒有硝煙的殘酷競爭,讓無數擱淺的人再度想念起校園的日子,考研深造也成為逃避就業的方式

據記者採訪得到的結果,選擇考研的學生,有些人並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麼。

“什麼專業適合就業,與未來想要做什麼,看上去是一個問題,其實是兩個問題。”關於為什麼要考研,嚮明自己也沒有想清楚。

“考研是一個更換專業背景的機會。”而在湖南工作多年的語文老師陳先生卻規劃清晰,他表示,“我本科是學公共衞生的,但我更喜歡中文,所以畢業後去私立高中做了教師。《教師法》現在正在修訂,其中關注到了教師的專業背景。為了未來的職業發展,我打算明年跨考中文系。”

李千山則認為,研究生學歷能夠帶來更加優質的人際圈子。“其實工作三年給我帶來的提升,遠不如一個名校研究生能帶來的提升。除開收入水平之外,研究生還能帶來更高的視野與全新的社會關係。”他不喜歡那種翻開朋友圈後,朋友都在轉發錦鯉的感覺,並表示,“不能把未來寄託給運氣。”

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楊斌認為,研究生教育的“研”,是鑽研探究,精通突破。學術型研究生鑽研探究,創造某個學科前沿的新知,讓人類“知”的半徑擴增;專業型研究生精通突破,目標是成為某一實踐領域的專精人才,讓人類“行”的效益提升。

無論是提升薪資,追求工作,還是重新選擇人生,考研都是一次對於夢想的致敬

加油,永不服輸的考研人

(以上採訪對象均為化名)

■記者:方紫薇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中國城市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79 字。

轉載請註明: 考研人數五年翻一倍!考研熱背後有着怎樣的社會焦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