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過鴨綠江,就沒想過回來”

  會作詩、寫得一手好字,又能玩微信、發表情包,年滿九旬的他自稱為“倖存者”,是幹休所裏公認的“90後”。在記者眼前,嗓門大、底氣足、身姿挺拔的程茂友仍然一身英氣。

  從1952年入朝作戰到1955年回國,在朝鮮的烽火硝煙中,程茂友和他的戰友們奮不顧身,血灑疆場;回國至今,這位“倖存”的英雄珍視和平,熱愛生活。

  “説實在的,當年過鴨綠江的時候,就沒想過回來。”老人説,每個過江的戰士都是這種想法,抱着用生命保衞新生共和國的決心,視死如歸。

  生死競速每天都在發生

  “805步,十幾分鍾就過去了!”對於走過鴨綠江橋的場景,程茂友記憶深刻。他半開玩笑地説:“當時我好奇,一過那個橋的時候我就一步步數。”

  這805步過後,等待程茂友和他的戰友的是與死神並肩的戰場。

  “我們軍是1952年6月接到入朝作戰任務的,當時我們還在廣東的深圳、汕頭一帶。9月份從樟木頭那個小火車站出發,大概坐了7天7夜的火車才到安東(今遼寧丹東),9月19日晚正式進入朝鮮。”

  一踏上朝鮮的土地,戰爭的慘烈撲面而來。“到處都是殘垣斷壁,道路坑坑窪窪,路兩旁炸彈坑一個連着一個。天上飛着的敵機發出‘嗡嗡’聲,時不時還扔下照明彈和炸彈。”

  “要不是我們的司機有經驗,可能我就犧牲了。”程茂友回憶説,有一次,他在夜間坐運輸車回安東執行任務。車行到中途,遇到了敵機的轟炸。飛機把兩顆汽油彈扔到公路上,大火瞬間升騰起來。“我們司機有經驗,加大油門就衝過去了。”

“當年過鴨綠江,就沒想過回來”

  ▲朝鮮停戰後,程茂友與戰友拍照留念(受訪者供圖)

  然而,程茂友身後的車就沒那麼幸運了。緊隨其後是一輛運送文工團員的車,看到汽油彈在公路上燒起來,司機有些猶豫,放慢速度停了車。這一停,扔完汽油彈的飛機繞飛回來發現了他們,一個炸彈把汽車後邊一個角都給炸沒了,文工團員傷亡了十六七個。

  “十六七個啊!”程茂友加重語氣説,“為了防空,我們的車行進時都不開燈。但是汽油彈炸過後,地面上有啥情況,飛機就都看得很清楚了。”

  在朝鮮戰場上,這樣的生死競速每天都在發生。程茂友説,敵機每天出動數百甚至上千架次,前後方戰場都充滿危險,就連每次人員運輸、每次補給輸送都等於一次衝鋒。“在朝鮮,戰友們一見面就問,‘你小子還沒光榮吶?’要不就是‘你還沒算伙食賬呢?’”

  “因為啥?因為在朝鮮,敵人的炮時時刻刻都在打,一般的師指揮所都在炮火控制之內,前後方到處都是敵人飛機大炮的封鎖區,生死只在一瞬間。”回憶起當時的情形,程茂友感慨道。

  

“當年過鴨綠江,就沒想過回來”

  ▲在戰鬥間隙,程茂友為戰友拉小提琴。(受訪者供圖)

  “向061開炮!”

  曾任“聯合國軍”司令的克拉克後來在回憶錄中説:“我是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

  如果只是對比當時中美兩國的實力,如果僅僅是簡單的“數字相加”,沒有人會想到是這樣的結果。

  “當時美國是世界上經濟第一富、軍事第一強的超級大國,強大的鋼鐵生產能力,強大的空地協同作戰能力、機械化的參戰部隊、充足的物資補給……”

  “我們國家呢,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一窮二白,武器裝備是靠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繳獲來的‘萬國牌’的,又沒有空軍掩護,產鋼量還低,外國人譏笑我們,中國人每人平均不到半斤鋼,都不夠打一把菜刀。”

  弱與強似乎一目瞭然,但結果卻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把敵人趕回三八線以南。“決定戰爭的絕不僅僅是這些數字。”程茂友説,上甘嶺防禦戰役,敵人對志願軍不足4平方公里的陣地發動進攻,投入6萬兵力,飛機3000餘架次,坦克170多輛,向陣地發射炮彈190萬發,投擲炸彈5000多枚,歷時43天,結果無功而返。

  “這次戰役後,我們對敵人發動了金城反擊戰,一舉突破敵四個師25公里正面防禦工事,殲敵數萬人。”程茂友説,這次戰役不僅收復了百餘平方公里的土地,還有力地配合了停戰談判。

  壯軍威、強國威,抗美援朝戰爭真正使中華民族立於世界大國之林。

  “這樣的勝利靠的是什麼?靠的是軍魂、是共產黨人的信仰、是對人民對祖國的忠誠,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説到這裏,程茂友有些激動,“這種精神孕育了無數英雄。”

  程茂友從胸前口袋中拿出一個小本子。那是一個黃色的工作手冊,裏面記滿了戰友們的英雄事蹟。

  “我們有一個班長,叫羅連成,在打掉敵人三個碉堡的時候已經兩次負傷了,第三次負傷的時候腸子都流了出來。可是他看到戰友的衝鋒路上還有敵人的機槍從碉堡向外掃射,他就把腸子弄一弄塞進去,爬過去把碉堡炸了。”

  “我們還有一個‘王成’,他叫謝國藩,是個報話員。在打退敵人七次衝擊後,報話機壞了,步炮協同不了,團指揮所什麼消息也不知道,無法進行指揮,只聽到陣地上的槍炮聲。危急時刻,謝國藩從敵人地堡中找到一台美國報話機,成功聯繫上了指揮所。在戰鬥到只剩最後兩人的時候,敵人又一次攻了上來,他就在報話機裏喊:‘向061開炮!’”

  “061是他所在陣地的代號,向061開炮就是向他開炮!炮聲響了,敵人被消滅了。”程茂友慢慢回憶説,“他是河南人,小夥子個兒挺高,就是有點倔。”

  像這樣的英雄,在程茂友的身邊有很多很多。“抗美援朝戰爭中被授予英雄稱號的就有200多名。不只是和敵人面對面激戰而犧牲的,還有高射炮兵、鐵道兵、工兵、記者、參戰的鐵路工人、地方司機等,每天護衞着從鴨綠江到三八線的運輸線,隨時都可能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朝鮮每一個山溝裏都有烈士的白骨,每年清明我都會作詩紀念他們。”程茂友説,“我只是一名倖存者,真正的英雄是犧牲的那些人,我沾了他們的光,享受着他們的榮譽。”

  

“當年過鴨綠江,就沒想過回來”

  ▲2019年10月1日,程茂友(後排左一)作為“致敬”方陣一員,參加新中國成立70週年慶祝大會。(受訪者供圖)

  “親愛的祖國,再會吧!”

  在朝鮮戰場的幾年中,每年的10月1日,程茂友都會通過電台來收聽國慶盛況。“那時不像現在這麼發達,都是當地老式的收音機或者我們電台的收信機,大夥兒都趴在那裏聽。很激動,在國外聽的感覺不一樣,那時候在國外更感覺祖國親。一到安東,看到鴨綠江,就感覺像回老家,特別親!”

  “親愛的祖國,為了你的安全和朝鮮人民不受災難,為亞洲及世界的和平,我們暫時和你告別了。親愛的祖國,再會吧!”入朝當天,程茂友就在隨身日記本里寫下了上面這一段話。和其他入朝作戰的年輕士兵們一樣,在程茂友的心裏,祖國是最親的、最神聖的。

  “1949年10月1日,我們軍正在湖南打衡寶戰役,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來了,我們為新中國的成立打了一個大勝仗!”就此,程茂友和國慶結了緣。

  1953年國慶,程茂友又在日記裏寫下這樣一段話:“我想起去年國慶是在殘酷的戰鬥環境,但國慶過得也很好。今年比去年更不同了,我們的生活更加改善了,朝鮮已獲停戰。而我們想起更重要的是祖國四年來的偉大建設成就。我願為祖國提高警惕,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奮鬥到底。”

  “當時每次戰鬥前宣誓,最莊嚴最簡單的兩句話就是:活着去天安門,犧牲到瀋陽。”程茂友説,“因為活着的戰鬥英雄可以到天安門前觀禮,犧牲的英雄可以運回瀋陽北陵烈士陵園。”

  2019年,程茂友作為老一輩軍隊英模代表,隨着“致敬”方陣在天安門前參加了國慶遊行,向主席台莊重、長久地敬了一個軍禮,圓了一個老兵70年的願望。

  “激動、感動、振奮,我找不出文字形容當時的心情。”程茂友有些動情地説,“特別是到天安門前,連看台上坐着的人都站起來了,我們激動得眼淚都掉下來了。我們這手,從天安門東一直舉到西長安街,沒落下也沒覺得胳膊疼。”

  那一路上,程茂友心裏一直默唸着一句話:長眠在朝鮮戰場的戰友們,我帶着你們的願望和英魂來到天安門接受檢閲了,光榮屬於你們,你們的願望實現了。

  “享受這麼一個榮譽,我要説我自己不夠格,這榮譽是屬於革命先烈的。”程茂友説,“在戰場上活一天就拼殺一天,現在活一天就為社會主義奮鬥一天。趁着還不糊塗,我想給青少年多傳些紅色基因,引導他們在社會主義大道上前進。讓他們有信仰、有志向,熱愛黨、熱愛祖國,把革命先烈的精神傳承下去!”

“當年過鴨綠江,就沒想過回來”

  ▲1953年7月13日,志願軍越過鐵路,突破敵人長期固守的金城川防線,發起金城戰役。(黎楓 攝)

  人物簡介

  程茂友,1930年1月出生,河北人。1945年2月入伍,同年入黨,1952年9月入朝,所在部隊為志願軍第46軍136師,1955年2月回國。曾任遼寧省軍區參謀長,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0年離休。

  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立大功一次,小功七次,三等功三次。榮獲東北解放、華北解放、中南解放、抗美援朝紀念章、獨立自由功勳章,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70週年紀念章。2019年10月1日作為“致敬”方陣代表之一參加新中國成立70週年慶典。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99 字。

轉載請註明: “當年過鴨綠江,就沒想過回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