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復旦大學證實,著名核物理學家、教育家、復旦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福家教授2022年7月17日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86歲。
楊福家,男,1936年6月生。中共黨員。曾任復旦大學校長、上海市科協主席、中科院原子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協副主席、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寧波諾丁漢大學校長等。他祖籍浙江鎮海,出生於上海。
1958年楊福家從復旦大學物理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60年擔任復旦大學原子能系副主任;1963年至1965年擔任丹麥哥本哈根尼爾斯·玻爾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1980年晉升為復旦大學物理學教授;1987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長;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1993年至1999年擔任復旦大學校長;1997年至1999年擔任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創會會長;2001年起出任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校監),成為出任英國知名院校校長的第一名在籍中國人;2004年創辦並出任寧波諾丁漢大學校長。
楊福家領導、組織並基本建成了“基於加速器的原子、原子核物理實驗室”,在中國國內開創離子束分析研究領域。
據霍四通所著的《楊福家傳》記錄如下:
1954年從上海格致中學畢業後,楊福家以優異成績考入復旦大學物理系。畢業後,他留校任教。1963年,楊福家被選派到丹麥玻爾研究所做訪問學者,從事核反應能譜方面的研究。他是國家選拔的第一批到西方做訪問學者的候選人。
在擔任復旦大學校長期間的一次座談會上,他談及了大學時代的“三好”體會,即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他説,沒有健壯的體魄,是很難為人民服務的;作為大學生,首先要把專業學好,要精讀本專業的幾本經典書籍,同時又要廣泛瞭解古今中外歷史,歷史使人明智;在大學學習期間參與一些社會工作,對自己的成長很有好處。今天的社會需要青年人具有出色的組織管理能力、口頭及書面的表達能力,這都不是在書本上能夠學到的,而是在實踐鍛鍊中、在社會工作中慢慢積累起來的。
“沒有問題就沒有創新”,這句話曾被楊福家反覆強調,這種思想也反映到他日後的主政教學中。
楊福家曾表示,“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是復旦校訓,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曾説,他喜歡這句話裏的兩個字——“學”和“問”。“學問學問,是學習問問題,而不是答問題。”楊福家鼓勵學生敢於問問題,“所有重要的發現都源於問問題”。
在他擔任復旦大學校長時立下了兩條在當時引起巨大爭議的規定:其一,教授必須上本科生講台,其二,學生只要作弊就必須開除。眼下,這兩條“規矩”,其實已為國內絕大部分高校採納。
楊福家院士生平
楊福家,浙江鎮海人,1936年6月生於上海,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4年從上海市格致中學畢業考入復旦大學物理系。
1958年7月畢業留校並參加原子能系的創建工作。
1960年任復旦大學原子能系副主任。
1963年至1965年,在丹麥哥本哈根尼爾斯·玻爾研究所做訪問學者。
1978年任原子核科學系主任,並晉升為副教授。
1979年在丹麥哥本哈根尼爾斯·玻爾研究所做訪問教授。
1980年,晉升為教授。
1981年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做訪問教授。
1981年成為復旦大學首批博士生導師。
1983年任復旦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所長。
1984年任復旦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1987年任研究生院院長。期間於1987年至2001年兼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現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所長。
1991年任復旦大學副校長,1993年至1999年任復旦大學校長、復旦發展研究院院長。
2001年至2012年任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校監)。
2004年任寧波諾丁漢大學校長。
2011年任上海建橋學院名譽校長。
2012年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2017年被聘為資深館員。
楊福家同志為我國應用物理研究作出傑出貢獻,為高等教育和教育國際交流作出突出貢獻。他推動中外教育國際交流,是英國諾丁漢大學首位中國籍校長,推動創辦了寧波諾丁漢大學。積極推動智庫建設,倡議併成立了復旦發展研究院。他曾任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創會會長、國際大學校長協會執行理事。
楊福家同志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1984年被評為國家級有傑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87年榮獲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1988年上海市勞動模範,所編《原子物理學》獲國家級優秀教材獎。
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綜合復旦大學
編輯:龔紫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