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講德語時,使用“包容性語言”可能有點難。據美國《紐約郵報》26日報道,英國劍橋大學鼓勵學生使用“包容性語言”,並在書面及口語中提及同學時使用“非二元性別”的稱呼。
劍橋大學 圖源 ICphoto
此舉引發了德語教師和語言學家的嘲諷。他們表示,在德語的語法和構詞中,陰性和陽性是很常見的,名詞、代詞等都有陰性和陽性之分,很難做到“包容”,如果要刻意這麼做,只能是自欺欺人。還有人提到,不應該把語法中的陰陽性與一般性別相混淆,德語在提及某一對象時,必須確定使用陰性還是陽性的詞語,沒辦法像英語那樣“中立”。德國語言協會的成員稱,劍橋大學的做法是在“侵犯”德語。在遭到質疑後,劍橋大學似乎並不打算停止其做法。該校的發言人稱,“正如現代和中世紀語言學院,以及語言網站上明確指出的那樣,‘學生在使用德語進行口語表達和寫作時,可以自由選擇如何使用包容性語言’,提出其他建議是完全錯誤的。” (顧錦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