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史上的女皇現象:日本為何會出現“女帝的時代”?

在古代的東亞國家裏,除了日本女天皇,就只有中國曾出現武周皇帝武則天這位女皇帝。為什麼日本會出現女天皇,而且多達八位呢?

首先説明,這八位女天皇並不包括人們較為熟悉的邪馬台國女王卑彌呼,也不包括《三國志》中記載的繼承卑彌呼地位的台與女王。這裏説的女天皇,是指有較多史料佐證其存在的推古天皇、皇極天皇

、持統天皇、元明天皇、元正天皇和孝謙天皇

,還有江户時代的明正天皇和後櫻町天皇。

上述有十任女天皇,但皇極天皇和孝謙天皇都在退位後不久,重新即位為天皇

,所以實質上只有八位女天皇。另外,八位女天皇之中,最後兩任女天皇——明正天皇和後櫻町天皇——與前面六任天皇,時隔近1000年。因此,除了問為什麼日本會出現女天皇外,我們還要問,為什麼會相隔1000年後再次出現女天皇?

《菊花王朝:兩千年日本天皇史》,胡煒權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0年5月版

第一位女天皇

在7世紀之前,當時的大王

是由羣臣按血統和能力來推舉,並沒有絕對的男女之分。成為第一位女天皇的推古天皇,本來是敏達天皇的大後兼異母妹妹,她的父親是欽明天皇。換言之,推古天皇與敏達天皇是兄妹成婚。

敏達天皇病死後,用明天皇和崇峻天皇先後繼位。然而,前者短命而死,後者被臣下蘇我馬子暗殺身亡,王位出現短暫的真空。敏達天皇的兒子們尚且年幼,由於推古是王族成員,又是天皇的近親,於是羣臣便擁戴時任大後的她為新天皇。順帶一提,推古天皇的一個侄子便是廄户王,即著名的聖德太子。

日本首位女帝推古天皇

“女帝的時代”

推古天皇開創女性天皇的先例後,除了江户時代的兩任女天皇以外,剩下的六任女天皇都集中出現在7—8世紀。因此,不少歷史學家稱這兩個世紀為“女帝的時代”。這六任女帝各有不同。例如,前述的推古天皇和皇極天皇

、持統天皇、元明天皇都是前任天皇的女兒,嫁給分屬近親的新天皇,成為妻後,加上自身也是王族,提高了繼承天皇之位的可能性和正當性。因此,她們的兒子身帶雙重的皇族血脈,自然更有資格繼承皇位了。

換句話説,這幾任女天皇繼承大統,表面上雖然是過渡性質的,但是由於她們的生父、丈夫都是皇族出身,因此地位非常尊貴,性質上與江户時代的女天皇十分不同。而且,她們不是等待交接的過渡天皇,而是各自在天皇制早期扮演着重要角色併發揮着穩定作用。例如,皇極天皇讓位後,因為弟弟孝德天皇早亡,政局不穩,於是她便以前任天皇的身份再次即位,以保局勢穩定。

持統天皇和元明天皇時,也有類似的情況。文武天皇去世後,其兒子首皇子還年幼,所以他的母親即位成為元明天皇。元明天皇於715年讓位,將長女立為元正天皇,待首皇子長大後再安排元正天皇讓位。由此可見,這幾位以雙重身份成為天皇的女帝,都有強大的影響力和權力。

至於之後的元正天皇和孝謙天皇,與前面提到的天皇相比,情況略有不同。首先,元正天皇和孝謙天皇都是終身未婚。而前文已提到,元正天皇是元明天皇的女兒,她是為了等待弟弟文武天皇成年,才被立為天皇,是帶有過渡性質的。所以,元正天皇終身未婚的原因,是因為她沒有傳宗接代的任務。

孝謙天皇則是天皇史上第一位被冊立為皇太子,再成為女天皇的人物。由於她未與王族男子成婚,所以一度將皇位傳給了旁系出身的淳仁天皇,後再次奪回皇位,“重祚”成為稱德天皇。

從孝謙

天皇的例子,我們再次看到女天皇在7—8世紀的權限與統治,絕非虛有其表。但不要忘記,即使女天皇握有實權,但當時的大和朝廷基本上仍然以男系子孫繼承皇位為優先條件,一旦女天皇無法確立這個後繼人選,便會出現政局動盪。

孝謙天皇第二次繼位後,就因為無法完成這個政治與歷史的使命,最終由羣臣合議,推選出皇族出身、稱德天皇的妹夫繼位,是為光仁天皇。

詳細的政亂不在此贅述。總之,自此之後,鑑於女天皇繼位後潛藏的危機教訓,自光仁天皇開始

,皇族女子再也沒有繼承天皇之位,直至850年後的江户時代,才又有女皇明正天皇即位。

女帝再現

其餘的兩位女天皇,均出現在800多年後的江户時代,她們是明正天皇和後櫻町天皇。為什麼時隔數百年後,她們又被擁立為女天皇呢?與六位先祖又有什麼不同?

明正天皇是自神武天皇以來第109任天皇,她是後水尾天皇之女,母親是德川幕府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的五女兒,名為德川和子。換言之,明正天皇身上流着德川幕府將軍家的血,其身世背景完全與古代的女天皇不同。古代的女天皇都擁有雙重皇族血統,既是公主,又是天皇妻後。但明正天皇既不是皇子,身上也只有一半的皇族血液,為什麼會當上天皇呢?

其實,明正天皇根本不是繼承天皇的人選,她的父皇后水尾天皇與德川幕府的關係一直不甚良好。明正天皇繼位的15年前,德川幕府滅亡了豐臣家,奪取了全日本的統治權。

接下來,明正天皇的外祖父,也就是德川幕府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為了鞏固幕府的威信,延續亡父德川家康的路線,加強對天皇家與朝廷的控制。當時已經成為後水尾天皇中宮

的和子,在不久後生下了皇子高仁親王

,秀忠本應像當年的藤原道長和平清盛那樣,以天皇外戚的身份權跨公、武兩方。

可是兩年後,高仁親王夭折,和子後來也沒再生下皇子,秀忠的計劃完全化為泡影。另一邊的後水尾天皇,也因為不滿德川幕府得寸進尺,對朝廷過於強硬,於是趁着高仁親王夭折之機,突然將皇位讓給了明正天皇,自己成為太上天皇,以發泄對德川家的不滿。

換言之,明正天皇的繼位,完全是父皇發泄不滿的結果。跟古代一樣,沒有多重皇族血統的女天皇不能結婚,因此明正天皇鐵定不能有後代,同時生母德川和子之後也再沒有生下男嗣,因此明正天皇的繼承人只能是沒有德川家血脈的皇子。

更諷刺的是,後水尾天皇成為太上天皇后,卻與其他妃嬪生下多個皇子,彷彿就是要向幕府表示不認輸,不接受幕府的擺佈。因此,天皇讓女兒明正天皇完成她的任務

後,皇位便轉到沒有德川家血脈的異母弟弟後光明天皇的身上。一直強勢的幕府也只能妥協,讓後光明天皇以和子的養子之名成為天皇,勉強保住了顏面。

最後的女帝

相隔133年後,江户時代再次迎來了女天皇后櫻町天皇,這也是日本歷史上最後一位女天皇。不過,後櫻町天皇繼位的原因與朝廷、幕府的政治鬥爭無關,可以説完全是無奈之下的緊急措施。

比起明正天皇盤根錯節的繼位原因,後櫻町天皇繼位的過程,卻與現時日本皇室的情況頗為類似。後櫻町天皇的父皇櫻町天皇膝下只有後櫻町天皇與她的弟弟桃園天皇兩人。櫻町天皇去世後,皇位傳到了桃園天皇手上,不巧桃園天皇早逝,膝下只有兩名年幼的皇子,而且較小的皇子早已約定成為旁系親王家的養子,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

至於年長的皇子英仁親王也尚且年幼,不知能否長大成人。為了避免年少天皇無嗣夭折的可能,朝廷決定先讓後櫻町天皇當上天皇。而且,為了安全成事,朝廷以桃園天皇“遺願”的名義,通知了幕府。面對突如其來的女帝登基,幕府最終同意的原因也是因為已有明正天皇的先例,明正天皇本身也是德川幕府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的親外娚女,故難以否決,加上考慮到當時天皇家的確有難處,於是予以同意。

後櫻町天皇

最終,眾人一直擔心不能順利長大的英仁親王健康成長,朝廷與幕府也按照計劃,在英仁8歲時讓他即位成為新天皇,也就是後桃園天皇。後櫻町天皇則順理成章地成為太上天皇,繼續守護自己的侄子。

值得一提的是,江户時代女天皇的特殊性。江户時代,儒家“男尊女卑”的思想隆盛,女天皇因為不可產下含有他家血脈的子嗣來繼承大統,從一開始便被認為是不完美的存在。就算是朝廷支配方面,也必須由關白以攝政的名義代辦,兩位女天皇比起江户時代的男性天皇,更像花瓶、裝飾品。

從中可見,明正天皇與後櫻町天皇的誕生是諸多困難同時出現下的折中之策,後櫻町天皇的即位更是百般無奈。朝廷與幕府本來便沒有想讓女天皇再出現,因此當英仁親王順利長大,危機解除後,女天皇從此成為絕唱,走入歷史長河。

摘編丨秦無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24 字。

轉載請註明: 東亞史上的女皇現象:日本為何會出現“女帝的時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