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自出生就深得朱元璋喜愛,從小就是被當繼承人培養的,可以説朱元璋將自己一生的心血都傾注在朱標身上,他的大兒子也是他的嫡長子朱標就是一個合格的繼承人。朱標的死打亂了朱元璋所有計劃,同時也讓朱元璋傷透了心。
雖然朱元璋還有其他兒子,但是朱元璋心目中的繼承人有且只有朱標一個,從來沒有想過讓其他兒子繼承,朱標死後朱元璋將對朱標的愛轉嫁到朱允炆身上。
如果單純論能力,朱棣遠遠強於朱允炆,而且朱元璋的其他的幾個藩王兒子都比朱允炆強,如寧王主權,他甚至比朱棣更適合做皇帝,年輕有為。那麼朱元璋為什麼沒有選擇其他兒子來繼承太子之位呢,而是傳位給了朱允炆呢?
第一:獨寵
雖然説每個孩子都是朱元璋的親兒子,但是總有某個兒子是父親特別垂愛的,朱元璋雖然是開國之君,但是他也是一位普通的父親,面對自己的眾多兒子,他也有比較偏愛的一個。
朱元璋當年最喜歡的就是大兒子朱標當年,因為馬皇后沒能給朱元璋生下一兒半女,把朱標過繼給馬皇后以後,朱標成為了嫡長子。對於這個嫡長子,朱元璋重點培養,什麼都給朱標最好的,反觀朱元璋其他兒子,都是“散養”長大,與朱標根本沒辦法比。
可不幸的是朱標還沒坐上皇位就去世了,悲痛的朱元璋只好把對兒子的愛轉移到孫子身上,對自己四子還是原來那樣不温不火的態度。
朱標生病時,朱允炆晝夜不離左右。朱標死後,朱允炆哀痛非常,竟至於消瘦,連朱元璋也感動了,安慰他説“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一個晚年喪子的老皇帝,和一個少年喪父的孫子,一句“顧不念我乎”讓我們看到了朱元璋的慈愛。王朝崇尚以孝治天下,朱標生前深得朱元璋的信任,而仁孝的朱允炆讓朱元璋看到的朱標的影子。
朱允炆性格寬厚並且孝順,朱元璋明白打天下需要殘忍和強權,可是治理天下卻需要朱允文這樣的君主,現在國家需要休養生息,在策略上需要一位寬厚仁者的君主,國家客觀上需要一位陰柔、仁愛的皇帝,讓人民歇歇腳、喘口氣,而朱允炆是符合這個特徵的。
既是第一繼承順序,又有賢德,朱允炆自然成為朱元璋的主要考慮對象。
朱元璋不惜自己揹負罵名,早已“一日斬十候”、“火燒慶功樓”,為廢除丞相制他前前後後殺了不下兩萬人,導致整個帝國都陷入白色恐怖中,這一切都是為了孫子蕩除了功臣悍將,以免他們威脅他的帝位,朱元璋還特意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完全杜絕了外姓篡權的可能性。
由此可見,朱元璋對自己這個孫子有多重視。
第二:祖制
朱元璋雖然不是什麼皇親國戚出生,但是非常看重規矩。
朱元璋在朱標沒有死的時候就制定了《皇明祖訓》來確定了皇室傳承以及子孫待遇等等。正所謂“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朱允文的父親朱標是朱元璋嫡長子,所以,朱允文是太子,是儲君。朱允文死了,也就是嫡長子沒了,是不是就可以朱棣了呢?不是。朱允文是朱標的嫡長子,長子長孫,仍然是立儲優先考慮的。
朱元璋之前,歷史上不乏長孫即位的案例。
南齊永明十一年,武帝蕭賾的太子蕭長懋去世,蕭賾幾乎毫無猶豫地立了嫡長孫蕭昭業。
太子朱標一死,按照以往朝代的大部分做法,肯定是傳位給其他的兒子來繼太子位。可是朱元璋遇到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有能力的兒子都就藩戎邊,身邊的兒子又都是些窩囊廢。
朱元璋無論傳位給誰,都會引起很大的爭議,這種爭議肯定會動搖國本,如果傳位實力藩王,必定會引起其他實力藩王的不滿,這對新立之君帶來非常大的反叛隱患;如果傳位給朝中平庸皇子,那就更不得了,此皇子不但要穩定朝中大局,還要應對就藩戎邊的兄弟藩王的覬覦。
朱標在死期間,朱元璋非常的明確的確定了朱標的太子地位,而且從一開始就確定了朱標繼承大位的地位,朱標既是長子,更是朱元璋在朝中重要的助手,他的威望和地位不是其他皇子可以比擬的。
朱標先於朱元璋死了,太子之位的空缺其實並沒有讓朱元璋有更多的困惑,朱元璋從原來的皇位傳承的制度來看,就是讓朱標一系來傳承,老子死了,還有兒子,而且朱標還不止一個兒子。
朱元璋讓朱允炆來繼承皇位,既可以讓外地藩王徹底死心,繼續執行朱元璋的強藩護國,中央集權的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