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學為中心,經歷生成 峨眉三小提升數學課堂質量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經典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幾何直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對學生認識圖形的位置關係,理解概念的含義,形成空間想象力很關鍵。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理解算法和算理之間的關係,從而形成規範化思考問題的品質非常重要。基於此,峨眉山市第三小學四年級全體數學教師圍繞“學為中心 經歷生成”這一主題,在講學廳進行了四年級星教師課例薈研討活動。活動中,張俊、張國瓊、趙瑞東三位老師為大家呈現了三節各具特色的精彩課例,對“生·創課堂”構建進行了嘗試性地探索。

張俊老師執教的《平行與垂直》,首先通過握手活動讓學生理解“互相”的意思;其次通過用兩根筷子擺一擺認識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不同的位置關係;接着讓學生把這些位置關係進行分類從而導入相交和不相交;並通過課間讓學生認識平行及表示方法、理解同一平面的意義;然後通過用量角器量一量相交形成的角的度數引出垂直,理解其含義和表示方法;最後通過練習鞏固本課知識。教學中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畫一畫、分一分、説一説、量一量真正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理解其含義,但是課前活動花的時間較多導致後面理解同一平面的意思不夠深入,練習的處理時間也不夠。

張國瓊老師執教的《三位數乘兩位數》是整數乘法學習的最後一個階段,而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個因數的位數由兩位數變成了三位數,面對這一新知,又該如何教學呢?教學中,張國瓊老師層層深入,先讓學生通過讀題、正確理解題意,列出算式145×12或12×145,接着利用學生的經驗讓學生先估算,初步確定結果的大致範圍;再讓學生試着用豎式計算,重點引導學生説明: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最後算什麼,讓學生説清每一步的算法和算理,對學生的錯誤進行辨析、糾正,同時規範豎式的書寫格式;最後請同學説説有哪些驗算方法,再選擇用計算器進行驗算;多項計算技能整合設計,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運算習慣。

趙瑞東老師執教的《線段、直線、射線的認識》是幫助學生形成空間觀念,發展空間想象能力,從而形成幾何知識的基礎教學內容。在教學中,趙瑞東老師設計由“點”連成“線”,在認識直線的基礎上再從直線上定一點截取射線,認識射線;定兩點截取線段,再而認識線段。幫助學生辨析三者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加深了學生印象。從而對學生後續形成“點→線→面→體”即:由單維到多維的空間幾何觀念埋下伏筆。

最後在學生髮展中心主任楊曉蘭的帶領下四年級數學組老師們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和深入的學習,在教學中一定要把課標和教材相融合,找準每節教學內容的定位、釐清與前後知識的聯繫,注重知識與生活的聯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能力和運算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同時也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必經之路。因此在具體的實踐中,教師應該明確教學任務和學生基礎的學習狀態,為學生準備形式多樣的教學資源和素材,引導學生在操作中理解知識和概念,在運算中理解算理算法,在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夯實數學學習基礎的情況下,提升數學課堂質量,進而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文/圖:峨眉山市第三小學)